标题 | 老河口市枣北黄牛品种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
范文 | 秦泽龙 秦建林 摘要: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物资源之一,是生物长期进化形成的宝贵资源。通过对老河口市枣北黄牛分布、存栏量等方面的调查,指出了该品种在遗传资源保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枣北黄牛;遗传资源;调查报告;老河口市 中图分类号:S823;S81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05-0040-01 枣北黄牛具有体型中偏大,结构匀称、皮薄毛细、肌肉发达等优点,是湖北省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近年来,随着品种改良的不断发展,老河口市肉牛品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外来品种的数量在不断提升,枣北黄牛的数量在不断下降。为摸清枣北黄牛遗传资源状况,襄阳市组织专业人员对老河口市枣北黄牛品种遗传资源进行了调查。 1 基本情况 1.1 品种形成 老河口市位于鄂西北,东北部与河南省邓州市接壤,北部与河南省淅川县相邻,南部毗连襄阳,农田以旱地为主。农民素有喂养黄牛的习惯,在耕牛配种方面当地农民一般选择体格大、雄性强的南阳黄牛与本地母牛配种,注意避免耕牛的乱交滥配和近亲交配,因与南阳黄牛长期混血并受当地条件的影响而形成枣北黄牛。 1.2 分布及存栏量 20世纪80、90年代,老河口市枣北黄牛养殖量较大、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薛集、竹林桥、袁冲、洪山嘴、张集、仙人渡、孟楼等乡镇,大约存栏6.3万头。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上小规模分散养殖效益低下,养牛周期长等原因,至使枣北黄牛的存栏数量迅速下滑至当前约0.9万头。主要分布在袁冲、洪山嘴、张集、仙人渡四个乡镇,其他乡镇有零星分布。 1.3 体尺及体重 本次从袁冲、洪山嘴两个点中选择部分成年公、母牛进行测量,结果如下(平均值):成年公牛,体高130.1 cm、十字部高124.3 cm、坐骨高106.6 cm、体斜长140.6 cm、胸围176.3 cm、体重401 kg。成年母牛,体高117.6 cm、十字部高120.9 cm、坐骨高104.3 cm、体斜长133.1 cm、胸围160.2 cm、体重312 kg。现在纯种的枣北黄牛与上世纪该品种牛各项指标未发生较大变化。 1.4 繁殖性能 母牛初情期8~14月齡,发情周期一般18~21 d,平均妊娠期285 d,母牛20年左右失去繁殖能力,公牛2岁开始配种。 1.5 饲草资源 老河口市地处秦岭山脉伏牛山南支尾端,地形地貌多姿,地势北高南低,形成了丘陵、平岗、平原三种地形。老河口市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5.4 ℃,降水量889 mm,无霜期228 d,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盛产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饲料资源丰富。 2 遗传资源保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枣北黄牛保种的认识程度不足 当前对该品种开展更多的是杂交利用,随着杂交程度的深入及面积的不断扩大,纯种品种越来越少。老河口市已从上世纪的约6.3万头迅速下降到当前不足1万头,若不采取措施,这种下降趋势必将要持续下去。 2.2 缺乏整体保种规划,无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当前对枣北黄牛的保护仅限于发动宣传上,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缺乏保种的具体措施。 2.3 “重引进、重改良、轻保护”现象比较严重 当前受大体型肉牛如夏洛莱、西门塔尔等品种的影响,一味追求高产,引进大型肉牛、人工授精改良本地牛种却不重视种质资源保护的现象很普遍。 2.4 无资金投入 品种改良可以提高单产,品种保护虽然社会意义及长远意义大于当前意义,但农户只追求当前利益,加之无资金投入,农户保种积极性不高。 3 建议 3.1 制定保种规划 从战略高度制定枣北黄牛整体保种规划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相关县市设立保种村或保种场,按照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场)的保种技术路线。 3.2 扩大种群 建设保种核心群,以此进行良种扩繁,可以采取以若干户小规模为主体的保种群体。 3.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保种村或保种场(户)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以增强其保种积极性。 3.4 加大对良种的保护及开发力度 对优良枣北黄牛的种公牛进行单项补贴,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精子采集,冷冻保存。 3.5 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宣传枣北黄牛宝贵种质资源优势和保种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保种户开展培训,系统宣讲保种技术措施,为加快发展枣北黄牛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