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病理变化 |
范文 | 尚楠 【摘 要】目的:探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方法:9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碘油沉积率、肿瘤缩小率、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治疗前及治疗后7d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指标,并观察记录患者的病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碘油沉积率、肿瘤缩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较好,碘油沉积率较高。 【关键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肿瘤间质治疗;治疗效果;病理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其中以前者多见,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男性多见,全球肝癌年死亡患者数量约40万,而且近几年来临床调查显示,因肝癌导致患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早期肝癌无特征临床表现,但晚期时,不仅患者比较痛苦,而且死亡风险非常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肿瘤间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病理变化,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1.49±10.30)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1.21±3.61)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1.32±10.05)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1.35±3.8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肿瘤间质治疗。 1.2.1 肝动脉化疗栓塞 双侧股沟区常规皮肤消毒/麻醉后,经皮穿刺肝左右/固有动脉、右股动脉,按照预先CT及MRI获得的数据评估肿瘤大小及瘤体血供情况,注入表阿霉素、丝裂霉素、卡钯及碘化油,给药剂量分别为30~50、10、300mg及10~30ml,再經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术;术后7d复查CT,按照瘤体内碘油沉积情况再行栓塞术,直至瘤体供血动脉完全闭塞无法继续沉积碘油为止。 1.2.2 肿瘤间质治疗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按照瘤体内碘油沉积情况,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直至抵达碘油沉积较少区域,经CT确认已达瘤体内,将化疗药物注入瘤体内,按照瘤体大小判断给药次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碘油沉积、肿瘤缩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碘油沉积率、肿瘤缩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兩组患者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局部控制率80.85%、1年生存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32%、7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病理变化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凝固坏死细胞以瘤体内中央区域为主,瘤体边缘区域仍见存活肝癌细胞,凝固坏死与存活细胞间界限清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后,瘤体内见大量坏死细胞, 系脂肪变性所致, 少见凝固坏死。癌巢间存在大量空泡结构。 3 讨论 肝癌属于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多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皮消融治疗(PAT)术进行治疗, 但这两种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肝癌患者, 若长期多次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 其瘤体内血管管腔变窄, 甚至完全闭塞, 提高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难度, 而且单纯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时, 碘油及化疗药物可能因辅助乳剂较少, 而导致在瘤体内无法充分沉淀, 这也是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此类患者目前多经CT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引导监视下经皮穿刺直达瘤体, 通过物理或化学消融手段, 灭活肿瘤细胞[3]。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肿瘤间质治疗方案, 即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将化疗药物注入瘤体间质内, 保持局部高药物浓度, 以达到灭活肿瘤细胞的治疗目的;而肿瘤间质方案所用药物类型颇多, 比如生物靶向制剂、免疫制剂以及中药抗肿瘤药物等, 但肿瘤间质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即容易从肿瘤间质内被清除, 进而影响疗效。碘油是一种能够阻断癌细胞与邻近组织交换物质及获取氧的粘稠油性物质, 加上碘油在肝癌介入治疗中比较常用, 这也是本案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之一。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碘油沉积率、肿瘤缩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局部控制率80.85%、1年生存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32%、78.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 凝固坏死细胞以瘤体内中央区域为主, 瘤体边缘区域仍见存活肝癌细胞, 凝固坏死与存活细胞间界限清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后, 瘤体内见大量坏死细胞, 系脂肪变性所致, 少见凝固坏死。癌巢间存在大量空泡结构。 综上所述,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较好, 碘油沉积率较高, 而且可在复查中被检出。 参考文献 何涛, 罗晓峰, 王振龙, 等.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工程, 2018(2):175-176. 李步天, 章盛平. 单纯TACE与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对肝癌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6):1863-1865. 张圣明. 肝动脉栓塞联合微波消融在肝细胞癌中对Foxp3、IL-2、IL-10和TGF-β1表达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泰山医学院, 2018, 210(4):891-89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