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范文

    黄静

    [摘 ? ? ? ? ? 要] ?高职教育在由规模向内涵发展转变的过程中,职业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日渐凸显。对目前高职院校中职业人文教育现狀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基于专业构建职业人文教育体系、实施“三全”职业人文教育模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的解决策略。

    [关 ? ?键 ? 词] ?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124-02

    一、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人文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所应有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纪律、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及职业良心与职业义务等,是职业活动得以维系的保障。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作为生产、服务及管理一线主力军的高职毕业生,他们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低最终会对一个企业发展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通过近年来的持续跟踪调查,笔者对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双选会、毕业生跟踪回访、用人单位座谈等途径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反映出现代企业在选人、用人时,不仅仅看重就业者的专业技能,对职业人文素养的要求逐步提高并更加强烈。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工匠精神”的背景下,作为文化教育和建设主阵地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这是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在对用人单位多年的跟踪调查中,了解到来自不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或多或少地都存在对自身缺乏准确定位,择业观和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心态浮躁,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意识,难以扎根工作岗位,频繁跳槽;工作中进取精神不足、纪律松懈、不够诚信。这表明当下高职生职业人文的欠缺。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对职业人文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重视不够而造成的。

    (一)重视专业技术教育,轻视人文教育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独特性的重要标志。从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具有更显著的职业性特点,加之,高职培养周期短、实践课学时比例高,驱使高职院校对接行业设置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岗位职业标准建设课程、安排和组织教学时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删除了一些能涵养人文但不具有显性技能培养特点的课程,删减了一些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但暂时用处不大的教学内容,学生更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重视专业课程和技能等显性知识和硬性能力的学习,轻视了人文类等潜隐性知识的学习和软性能力的内化。文化底蕴薄弱,过于实用、功利化的专业技能学习制约了专业视野的拓展和格局的提升。

    (二)人文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割离

    高职院校现在开设的人文类课程大多属于公共必修课,安排在第一学年;在第二、三学年的必修课多是专业技术类课程,人文类课程只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学生在选修课程时,由于没有过多的限制及功利性思考,在二、三年级后就较少接触到人文思想和价值观教育,人文教育未能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不能很好地遵循人格培养过程化的教育规律。并且,片面地把“人文教育”等同于“职业人文教育”,未能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文教育,各个专业都采用“大一统”的人文课程使学生不能完全感受到所从事职业的价值感,不能准确把握将从事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伦理和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及职业良心,使他们难以持久保持职业热情并以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去服务社会。人文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割离最终使高职毕业生职业人文素养缺失,甚至职业道德失范成为企业和社会不得不面对并急需去破解的问题。

    三、突破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误区的策略

    (一)树立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念

    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高职院校从其服务定位来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技能和健全的职业人格是高职院校的使命。因此,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须兼具“职业性”与“人文性”,是一种“职业形态”的人文教育,即职业人文教育,且由于人格培养具有过程化的规律,高职院校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殊性出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树立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将职业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中,以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进行专业渗透和课程融合,以专业教育为依托,使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三者协调发展,成为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职业人。

    (二)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职业人文教育体系

    不同行业之间的职业精神、职业伦理存在差异,为保证高职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各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的专业和院系开设不同类型的职业人文选修课,综合内容选择、组织方式、文化渗透、学时安排等要素系统设计具有专业属性特色的职业人文教育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人文教育。

    (三)在人才培养中实施“三全”职业人文教育模式

    为保证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能逐步形成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良好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人文素质,按照人文教育的潜隐性、过程性特点,职业人文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持续过程,学生从进校伊始到毕业,有必要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职业人文教育模式。全员参与将职业人文教育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及方方面面,在言传身教、春风化雨中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校园中营造具有职业氛围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角色意识。

    (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高职教育由于其具有职业性,按照学校的办学背景、理念和愿景,必须突出其特有的“职业”特点,校园文化建设要能体现出其职业内涵和要素,为此,高职院校在职业人文培养中,校园文化必须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结构层次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即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企业及行业的物质元素;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企业标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和先进企业文化融入社团活动。

    四、结语

    实施体现融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职业人文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应客观分析自身学校职业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重构体现融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职业人文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技能和职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贺卫卫,谢夏.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策略探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2]杨建国,钟永发.西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3]王慧,何卓明.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问题[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4).

    [4]何磊,王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编辑 赵瑞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