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任务驱动模式下的中职商务应用文写作课程设计
范文

    陈颖

    【摘 要】 本文探讨语文课程中商务应用文教学的改革,针对商务应用文的教学与专业的衔接和融合不够,及教材与教学方法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解与分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注重课程教学与物流专业的融合,在课程设计上,采用“输入性任务-输出性任务”的任务驱动模式,使学生做到在“用”中学。

    【关键词】 商务应用文;物流专业;任务型教学;输入性任务

    【中图分类号】 G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2

    应用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强、应用普遍,与学生的就业及工作密切相关。掌握公务文书,特别是行政应用文书和经济应用文书的写法和规范要求将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有裨益。然而,应用文写作在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学生高度的重视和认同。目前,在中职学校商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与专业的衔接和融合不够,商务应用文写作的技能训练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专业工作需求;二是教材与教学方法大都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解与分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尝试以物流专业为例,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组织课堂,使授课环境“工作化”,学生学习“实践化”。

    一、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一)任务型教学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

    (二)任务型教学的模式

    任务的课堂教学的过程,目前较为流行的分法为:

    1.前期阶段(或者叫“任务前阶段,pre-taskphase”)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明确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调动已有知识储备;教师提供相应任务准备。

    2.展开阶段(或者叫“任务中阶段,during-taskphase”)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教师提供任务,学生根据任务需要进行讨论或操作;可采取全班协作、组内协作、个人完成等多种形式完成任务,并向全班报告任务的完成情况。

    3.反馈阶段(或者叫“任务后阶段,post-taskphase”)

    教师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通过对任务完成进行总结和反思,将技能固化为一种自觉意识,促进技能的习得。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任务讲评;形式操练;延伸任务。

    二、商务应用文写作的前期准备

    为了完成写作课程的输出任务,则必须在之前做好必要的相关知识、能力的输入性任务的准备。任务教学实质上,正是将这些知识激活、补充和强化。

    (一)语言准备

    商务应用文的语言使用有其特殊性这也使前期的语言准备变得非常重要,包括语言要素、语体风格、体裁特点等等。很多文种都有特定的惯用语,如《请示》的惯用语“妥否,请批示。”;《请假条》的惯用语“特此请假,望予批准”。在语体色彩上,也应注意。如合同的称谓上,不应出现“我”“你”,而应以“甲方”“乙方”或“供方”“需方”来指称。而这些专业内容,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的。

    (二)知识准备

    商务应用文往往有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某一种文种,有无称谓,有无祝颂语,有無落款,是否有固定的形式,包含哪些必要的内容,这些,也是必须通过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的。

    (三)“输入性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输出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完成任务的输入。

    输入性任务是指为输出性任务作语言铺垫和知识铺垫的任务,它在任务型教学中同样重要。这种铺垫是通过任务的形式,而不是通过灌输的形式来实现的。其设计原则是:保持“任务性”,以内容为核心,体现“用中学"的精神。

    通过“输入性任务”进行的知识习得,可以促进学生更积极更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它和接下来要进行的输出性任务也是一脉相承的。

    三、商务应用文写作课程设计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到的,任务的输出是写作教学的核心阶段,任务的输入也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以物流专业学生的《合同》学习为例,探索“输入性任务-输出性任务”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一)输入性任务示例

    任务一:

    两位老同学久别重逢,相谈甚欢,而闲谈之余发现两人现在从事的行业恰好可以进行合作,并立刻达成了合作的意向,请根据二人的谈话内容提取主要信息,并拟定一份合同。

    对话内容、信息提取表格及合同模板如下所示:

    对话:

    A:老同学,好久不见!最近在忙什么?

    B:可不是,这都多少年了。我现在做点小生意,租了几间库房,搞物流。

    A:真的!你可是我的福星,我最近要来一批货,正不知道往哪儿放呢。

    B:是吗,好说好说,我这也刚开始搞,还不熟,你正好照顾照顾我。

    A:有仓库?

    B:有仓库。

    A:有冷库吗?

    B:有冷库。

    A:80t黄花,50t带鱼,行吗?

    B:行行行,没问题啊哥!哥,这价钱你看……

    A:一天5000,行不?

    B:行行行,没问题!

    A:哥,存多久?

    B:6个月。

    A:没问题。

    1.提取信息

    1.储存物资的名称和类别

    2.储存物资的数量、质量、包装

    3.物资的保管条件、保管要求

    4.计费项目、标准和结算方式

    5.合同的有效期限

    6.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期限

    2.完成合同

    物流仓储合同

    存货方:住所:

    保管方:住所:

    签订地点: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仓储保管合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存货方和保管方根据委托储存计划和仓储容量,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储存货物的品名、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包装。

    1.货物品名:

    2.品种规格:

    3.数量:

    4.质量:

    5.货物包装:

    第二条 货物验收的内容、标准、方法、时间、资料。

    第三条 货物保管条件和保管要求。

    第四条 货物入库、出库手续、时间、地点、运输方式。

    第五条 货物的损耗标准和损耗处理。

    第六条 计费项目、标准和结算方式。

    第七条 违约责任。

    存货方(章): 保管方(章):

    地址: 地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电话: 电话:

    电挂: 电挂: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帐号: 帐号: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有效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通过任务一的完成,学生基本了解了合同的基本构成,掌握了物流仓储合同应包含的内容。

    任务二: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的“意外”,请根据二人的后续谈话补充并完善合同内容。

    A:哥,那个,鱼坏了。

    B:咋坏了呢

    A:停电了。

    B:那你得赔我。

    A:也没说赔啊。

    B:没说吗?

    A:没说。

    B:那咱加一条。

    A:加一条,加一条。

    (合同中增加保管损耗的标准和损耗的处理。增加责任划分和违约处理。)

    A:哥,这鱼里头咋还有汽油呢?

    B:有吗?

    A:有啊哥。

    B:哦,那也不多。

    A:不是哥,您得告我啊

    B:我没说吗?

    A:没说。

    B:哦,那咱加一条?

    A:加一条,加一条。

    (合同中增加“验收物资的内容、标准、方法、时间要求。”“物资的保管条件、保管要求,对危险品必须说明其性质性能。”)

    A:哥,哥,这存了六个月,您不能给我拿鱼抵钱啊。

    B:咱也没说拿什么结算啊。

    A:不是,那哥,那咱加一条?

    B:不行!合同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不能随便改!

    (提示:合同应注明“计费项目、标准和结算方式”)

    通过任务二中对这份仓储合同的不断完善,学生掌握了合同拟定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通过任务三的总结和整理,学生已构建起了拟定仓储合同的基本结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完成了必要的语言储备和知识储备,为下一步的任务输出做好了准备。

    (二)输出性任务示例

    本阶段,教师设置任务,将学生在拟定仓储合同过程中所习得的知识进行迁移,完成物流合同的拟定。按照任务型教学的三阶段模式来设计:

    1.前期阶段

    (1)课堂分组

    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各分为甲乙双方。

    (2)教师出示任务

    甲方为上一案例中的供货商,乙方为物流方,两方协商后达成送货协议并签订货物运输合同。

    2.展开阶段

    (1)组内双方模拟甲乙双方进行谈判,商讨合同细节,理顺合同内容。

    (2)讨论完成合同细节的指定,形成书面文书。

    (3)两组各推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

    教师跟踪各环节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记录,如有必要,进行适时引导。

    3.反馈阶段

    (1)学生根据表格自评各组、各队存在的问题。

    (2)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各阶段表现进行评价、反馈。

    (3)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及最佳表现个人。

    四、结语

    通过“输入性任务-输出性任务”的系统模式,学生在任务的完成和反馈的过程本身中实现了对自身资源的激发与整合,完成了新技能的习得。任务驱动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它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机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驱动法在商务应用文教学中并不普遍,却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在实践中更好的实践和完善它。

    参考文献:

    [1]杨玉明、温晴.任务教学法述评[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2]董玲.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3]杨利香.高职应用文的写作模式化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08)

    [4]富浩.应用写作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與构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

    [5]何毅、蒋春敏.浅谈职业教育的实验教学改革[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2 13: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