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乡村小学高段阅读教学法制教育渗透策略
范文

    陈晔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法制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高段;法制;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380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展开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切入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策略。首先,教师要挖掘课本中的相关教学资源,在分析解读具体文章时,传导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促进法治教育的融入。

    1在写作教学有机渗透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将法治教育与写作教学进行结合,可以利用法治写作主题渗透法治知识,让学生主动收集和获取法治知识,提升了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语文写作通常是记录身边事、生活事,将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法治知识相融合,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实现应用可能性也较高。例如在进行“我的 XX”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写家里的哪位长辈,她 / 他曾经做了什么事让你最感动或者印象深刻等问题,然后从法律角度出发,讲解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赡养父母的责任义务,让学生深刻体会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也明白自身所承担的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从感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对长辈的情感,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还可以从理性角度渗透法治知识,加深学生对法治知识的感悟,也提升了法治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结合,可以有效调节写作课堂的氛围,既可以让学生明确感恩与孝顺的意义,又强化了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通过感性认识、理性总结再到法律常识的结合,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孝敬和感恩长辈的意义。此外,“周记”也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将重要的事情、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为日后写作积累素材,还为学生构建了阐述心里想法的私密空间,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和情绪。教师在审批周记时,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或不足,可以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正确指导,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引导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法律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健康心理、规范行为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2利用语文活动营造法治氛围

    为了改善传统语文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组织语文活动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文字词、句型,主要目的是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和理解阅读内容,所以构建“语文交流会、阅读品读会”既可以满足教学需求,又能够创新语文教学形式。同时,在语文活动中,结合活动内容融入法治知识,可以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法治意识,巧妙地渗透法治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活动,先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与诚信相关的阅读故事,然后构建故事分享会,让学生根据阅读故事内容,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在故事分享完成之后,还可以组织讨论交流会,引导学生针对刚才的故事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对故事活动进行总结,牵引出相关的法治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意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还了解到诚信的利与弊,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道德品质”为主题的语文活动,将课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优秀品质归纳出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相互分享传扬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语文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联系,发扬传扬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还实现了法治教育的内化教育。

    3充分发挥习作教学的魅力,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法律的认识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拓展法律,如托尔斯泰的《穷人》,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适当拓展,我们在教學中通过布置拓展性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调查、感受身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境况,这样做并非是教唆学生仇富、对现行社会体制不满,而是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然后回到课堂讨论分析贫困产生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的解决办法,并从中初步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次,学生法律素养低、行为自律意识的欠缺、自我保护、自救能力的匮乏,所以科学的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可待开发的法制教育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分布非常分散,内容各异,而且有的远离了学生生活,如《夜莺之歌》中的《战争法》,有的资源在不同篇目的课文中反复存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多篇课文中可以挖掘,在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的有关法律法规上,在开发手段上强调在学2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注重小而精,不求大而全,开发方式上追求自然,在开发时间度的把握.上合理分配与学科教学的关系,确保语文学科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有序、高质、有效。

    实践证明,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善于把法制教育引入教学,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根除学生心中的各种邪念,促使学生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学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并且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正义以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论

    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篇目中都蕴含着法治教育内容。只要适时挖掘,精心编写简单明了学生易懂的教材与语文教学、道德培养、生活常识、行为规范、学校规章等有机结合,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参考文献

    [1]常文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8(28):189.

    [2]刘周长.如何做到小学语文教育与道德法治教育的巧妙“结合”[J].内蒙古教育,2018(10):34-35.

    [3]吴乐越月.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01):87.

    [4]刘翠萍.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5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