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范文

    殷杰

    【摘? 要】目的:分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本院中医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和对照, 各 组分别包括40例病患。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病患活血化瘀法。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因此,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因此,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医内科疾病,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病患的病情,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105-01

    随着中医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中医辩证治疗理论指出,人体遭受损伤以后出现的淤青是由于病理代谢物的沉积而导致的,并非只是淤血,从而影响到了病患的血液循环系统。临床医学研究实验显示,针对有形与无形淤血采用活血化瘀法能够获取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本院中医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和对照,各組分别包括40例病患。其中,观察组中包含22例男性病患,18例女性病患,年龄区间为24~66岁,平均年龄为42.23±5.24岁;对照组中包含23例男性病患,年龄区间为 25-68岁,平均年龄为43.31±5.47岁。通过比较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可以得出,组间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生素与吸痰吸氧治疗;给予观察组病患活血化瘀法,具体方法体现如下:由于气滞血瘀病患的疼痛点往往不固定,再加上疼痛还会在全身游走,因此,根据中医辩证治疗理论,应该采用活血化瘀法对病患的血气运行体系加以调节,从而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淤血症状,而且还能够对其血液循环系统运行功能发挥出调节的作用[2]。另外,就寒凝血病患而言,由于他们常常手脚冰凉,较易受寒,因此,采用温经活血治疗方法可以增强其血液循环系统的流畅性。一旦发现病患出现了热像过于严重或者是舌红口干的特点,医护人员就应该立即采用清热活血的方法来增强病患气血运行的顺畅性,进而有助于病患的康复与治疗;此外,倘若病患出现了由于肾阳虚而引发的血瘀症状,医护人员就应该采用补肾活血的方法来帮助其将体内的阳气排出,以此来确保病患的全身均能够实现活血化瘀。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无任何临床症状, 三个月内病情稳定;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三个月内病情偶尔发作;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越发严重,三个月内屡次发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 x±s) 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组间存在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因此,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下表。

    2.2比较两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病患中有1例病患出现了呕吐症状,1例病患出现了乏力症状,无病患出现恶心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病患中有2例病患出现了呕吐症状,2例病患出现了乏力症状,4例病患出现了恶心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因此,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血瘀证是中医内科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中,血液出经脉后运行不畅,导致血液滞留在经脉中或外部出现瘀堵,进而造成病理产物聚集在人体中的某个部位是引发此疾病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症状常常体现为头痛、腹痛、胃痛、心悸和胸痹等[3]。另外,在临床上,血瘀证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血液在肺腑内滞留而引发的血瘀证;另外一种是由于血液在经脉中滞留而引发的血瘀证。此外,外伤也能够引发淤血证。然而,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血瘀证,均会影响到人体的各项器官或组织,进而导致了致病因素的出现。由此可见,应该将血瘀证作为治疗目标来采用有针对性地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中治疗血瘀证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构建的药方中所包含的中药均能够发挥出活血化瘀的功效,从而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病患的病情,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晓洁,刘金龙.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养生月刊,2017 (8):147-148

    [2]?? 武学臣.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 4(22):83

    [3]?? 董娟,张又蓉.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7,5(3):67-6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5: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