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依托教材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范文

    吴小丽

    【摘要】教学的本质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教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中要善于挖掘思维训练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具体结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实例,紧扣教材,关注思维过程,重点开展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紧扣教材;思维过程;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思维训练

    思维是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力是人借助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在思想上揭示不能直观感知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可见,思维力是学生学习力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在教学中提倡的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提高学生“会学”的能力,改善思维的品质。仔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对落实语文要素的表述,也不难发现,发展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我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在三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中,以教材为根本,落实开展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力的几点思考。

    一、创造支持环境,开发学生的思维

    这里说的“支持环境”,指的是能接纳和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思考,只要学生的回答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鼓励。老师关注学生发言的思维过程,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不时追问。在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老师的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大加赞赏的“大拇指”,都能推动孩子思维的发展。

    二、阅读教学中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结合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在阅读教学把握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再抓准每课的个性化学习目标,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落实语文要素。《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重视朗读的同时,要进行持续的默读练习,使学生逐渐能够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能在默读的同时思考问题,为学生提升阅读品质,不断提高阅读速度打下良好基础。”我在第八单元教学中就牢牢把握“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作为整个单元教学中的主要训练目标,有效设计默读思考问题,作为培养学生思维的抓手。如教学《掌声》一课,“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英子的忧郁?圈画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学《灰雀》一课,“为什么小男孩会肯定地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在略读课《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中,学生再次默读全文,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说说自己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辨别,主动把握关键语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思维能力。同时,老师在进行思维训练设计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重点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循序提升。

    教学文言文《司马光》时,我最后布置学生再次轻声朗读全文,思考“在此危急之时,司马光用破瓮救人的方法,合适吗?”这一问促使学生再次回归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抓住“没”和“迸”两个动词知道瓮中水多,再不迅速行动,跌入瓮中的孩子就无法获救。还有学生关注“众皆弃去”,想到学生就算能找到大人来,可能时间也来不及了。这一问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联想能力,有学生从情况紧急分析出司马光持石破瓮的合理性,也全面考虑到如果用力过猛,砸瓮的位置不当,就有可能伤害到瓮中的伙伴,所以提出要对准瓮的下部砸去,还可能要边砸边大声提醒瓮中的伙伴。学生的思维都活起来了。当有同学说“可以学乌鸦喝水那样,往瓮里放沙石,使瓮中小朋友可以爬上来”时,其他同学马上反应“这样肯定会伤到水中的孩子”。这一问题如同投入湖中的鹅卵石,激起层层涟漪,让学生能从多方面、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大家都在思考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可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问题,能激活孩子的思考与探索。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比较、综合等思维力都可以得到训练与提升。

    三、基于习作单元整体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整体把握,围绕“观察”这个核心点引领学生开展结构化、阶梯化的言语实践活动。为了解决学生不知道“观察什么”“写什么”这两个直接影响语言实践的上位问题,我有意识地利用单元习作目标引领整体教学。单元教学的开篇,先告知学生本单元学习的终极目标,再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帮助了解单元学习各部分的关系。然后,结合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开展观察方法探究,进行阅读对比发现等活动,感受“生活处處细留心”“留心观察会有更新的发现、更深刻的了解”。指导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进行言语实践活动,以及引领学生总结与构建知识框架以解决目标问题,就是对整个单元学习的综合检验与能力提升。我首先问:“如果我们现在就要完成‘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篇习作,你会感觉有什么困难?”学生马上反馈:“生活中那么多事物,不知道可以选择哪个写?”“不知道怎样去观察!”于是这些就成了引领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必须解决的任务驱动,以此增强学生学习时的目标意识。单元学习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围绕这个任务开展。最后,学生再通过习得的“细致观察方法”与“描写观察的方法”完成单元习作。这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其思维的深度、广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在实际训练中把握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坚持下去。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必须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教师也要激活思维,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借助教材中有价值的训练点落实开展有效的思维训练。同时,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这需要长期坚持,这更是师生在学生过程中互相配合,循序渐进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杜明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