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
范文 | 潘磊 摘要: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已经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很多教师都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或具体的教学方法。但在这些策略方法中,有一些只是针对于其中一点进行深挖,生活化尚未覆盖小学数学教学的全程,学生在这种教学中的生活化体验并不完整,还有更大的潜力等待激发。本文尝试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从教材内容结合、教学过程渗透、作业设置联系及学习评价融合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271 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繁衍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一门学科,其诞生源于人类的生活需求,并用来解决各种生活问题,所以数学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这种联系因为此时数学知识的浅显而更加突出,比如简单的加减法,对小数和分数的理解应用等,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可以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解决各种生活疑问的途径,利用学生渴望了解世界和独立自主的天然意愿激发出他们更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实质上改善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提升其综合能力。因此,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不断的研究实践,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化元素 我国一直以来不断进行着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教材内容也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贴合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生活化内容日益增多,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创造了便利。但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必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比较有限,不可能与所有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保持一致。因此,教师在依托教材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应进行适当的改造,结合实际情况添加更多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的具体生活化元素。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师通过日常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普遍对现在比较流行的某部动画片感兴趣。这时就可以创设一个以动画内容和形象为背景的场景,让学生沉浸到这个场景中学习本部分的乘法知识,而不用完全按照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进行。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制作微课视频,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与学生在生活中对动画片的观赏和思考感受更为契合。 二、教学过程渗透生活化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所谓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方法实际上与生活化思维并不一致。比如有的教师觉得只要将生活实例加以改造变成应用题的题干就可以视为生活化教学,但学生在生活中并不是这样思考的,或者说有时进行生活应用的时候会发现这种解决方法的效率比较低,不符合一般人的行为习惯。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前者会让学生觉得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无法引发学生的生活化联想;后者则更加糟糕,会给学生带去挫败感,影响到他们对生活化教学的印象。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渗透真正的生活化思维。 例如,在学习克、千克等重量单位的知识时,如果教师给出了一个购物的场景,然后让学生进行重量单位的换算,那只有这个背景是生活化的,实际生活中其实很少需要进行这种转换。教师可以换一个思路,组织学生排演一个情景剧:学生甲扮演售货员,学生乙扮演一名购物的老年人,其他学生轮流上台扮演排在老人后边的路人。“售货员”向“老人”报出商品的重量,以克、千克或公斤为单位,但是“老人”习惯用斤这个单位,此时需要“路人”帮助二者进行沟通以提高购物效率。 三、作业设置联系生活化体验 作业的概念其实是很宽泛的。一切带有任务性质,需要学生去完成,能够起到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理解作用的活动,都可以被称为作业。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即使是“生活化教学”,也大都通过纸面做题的方式来安排作业。学生想要感受其中的生活化元素,只能自己去进行联想和巩固,而小学生显然缺少这方面足够的领悟力或耐心,做着做着又会变成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对学生在生活中真正理解且主动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应该创新作业形式,在设置作业时与生活化体验进行更紧密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过分数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一项长期作业:外出购物的时候注意各种商品的打折信息,然后将其转化为分数运算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还要记录下来。同时规定一个时间节点,到了时间节点后每名同学要提交自己这段时间的记录,看看大家都碰到了哪些类似问题,有哪些顺利解决了,又有哪些遇到了困难。然后教师寻找这些问题的共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对学生敢于利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实践的勇气进行表扬,最后根据新的教学内容提出另一个任务型作业,不断培养学生生活体验联系数学知识的习惯。 四、学习评价融合生活化表现 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学习评价需要对学生进行反馈以帮助他们加强对自身能力水平的认识,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具体方法,所以学习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体教学过程的感受。如果学习评价不考虑生活化因素,学生自然也会对其有所忽略,甚至会认为之前的很多教学内容是在浪费时间,反正也不在教师对自己进行评价时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应该以合理的形式融合他们的生活化表现。 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联想生活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然后给出评价的依据,增强评价的说服力,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发现自身在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又如,教师强化家校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况,将学生这方面的表现作为学习评价中重要的加分项。对于平时表现良好,经常能够主动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且自己在生活中也乐于应用数学知识的学生,要进行大力的表扬并将其树立为榜样,号召大家向其学习。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加入生活化的元素,来带给学生全面的生活化体验。只要广大同仁能够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出发,注意教学中的各个细节,一定能够让生活化教学更加完善,在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素养进步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本忠.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7. [2]苏永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31+233. [3]荆研科.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教育现代化,2018,5(47):383-38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