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华传统文化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
范文 | 吴迪 [摘?要] 文化传播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便成为促进各个历史时期及各地域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经过漫长的发展,钢琴音乐已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我国民众精神生活中及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储望华先生创作的钢琴作品为例,剖析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及演奏技法等在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储望华;传统文化;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90-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我国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内涵,要想实现更好的传承,不仅要将钢琴演奏技巧传授给学生,还要将钢琴作品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地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内涵,从而使我国传统文化和钢琴音乐文化相融合。 储望华先生巧妙地将中国元素与西方音乐创作技巧相结合,成功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在钢琴这件外来乐器上表现得出神入化。有一种作品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下诞生的音乐文化产物,也有一种作品是根据曲艺、戏曲、古诗词文化、地域民族文化而创编,这类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是艺术与文化下的双重产物。储望华先生创作的每一首作品都倾注了他探索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心血,那份浓浓的“华夏情怀”是他毕生追求的音乐创作理念。他的钢琴作品在教学、音乐会及钢琴赛事中被频繁选用,是众多中国钢琴作品中有口皆碑的上品,有著极高的学术研究与鉴赏价值。[2] 一、储望华钢琴作品中的诗词元素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 字文化特色之一。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一)《左手前奏曲——满江红》 《左手前奏曲——满江红》是储望华先生在2002年根据同名古曲改编,歌词是南宋英雄岳飞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诞生在公元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这一时期正是中原地区遭受女真铁骑践踏和蹂躏的岁月,岳飞矢志抗金,执着追求收复失地,实现壮志宏图,是我国千古流传的歌颂壮士豪情的爱国名篇,全词充满着忠义的豪气,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3]钢琴曲是专为左手而作的前奏曲,降D宫严格变奏曲式,主题-变奏I-变奏Ⅱ,作者在保留了古曲曲调的同时在和声织体上进行了突破,使音响效果更加立体,更好得表现原词曲的内涵。主题与两个变奏既联系又各有不同,主旋律由主题高声部转为变奏I连续六连音中相对较长的音,再到变奏Ⅱ八度大和弦高音声部,随着主旋律位置的变化将乐曲情绪逐步推向高潮,演奏时要控制音色变化。这首作品中多次模仿民族乐器的演奏形式,并加入储望华擅长的大二度和装饰音,而且要使用一只手演奏出两只手演奏的气势,对演奏者的技术是一种考验。 (二)《随想变奏曲》 《随想变奏曲》是储望华于2014年根据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而创作的带有引子、尾声、一个主题和七个变奏的变奏曲式,每个变奏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委婉、有的宁静、有的优美、有的坚定,最后在千变万化中融为一体,钟声渐行渐远,耐人寻味。作品在保留中国民族音乐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从而使中国民族风格更具国际风范。演奏这首作品要着眼于全局,不能只片面地停顿在音符、乐句层面,要注意整体布局与间奏的衔接,提升演奏逻辑,把作品处理得立体、饱满。 二、储望华钢琴作品中的戏曲元素 中国戏曲同希腊悲剧与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民 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是中国戏曲主要三种不同艺术形式。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宋、金时代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一)《刘海砍樵》 《刘海砍樵》是1985年根据湖南同名花鼓戏[4]、最著名的传统剧目之一改编而成的,1999年重新修订,是一首带尾声的三部式钢琴曲。这部花鼓戏讲述了樵夫和狐仙的爱情故事,刻画了男主人公坚强勇敢、勤劳善良、对爱情忠贞不渝、追求幸福生活的人物形象。另一首是在1977年根据湖南花鼓戏唱段《浏阳河》改编同名钢琴小品《浏阳河》,作品描绘了长沙地区最大的湘江支流浏阳河。演奏这两首作品时要注意情感表达的直接性,小二度音程要演奏出“碰撞”感,模仿民族打击乐片段要坚定有力。 (二)《即兴曲》 《即兴曲》是储望华在2000年根据京剧[5]片段创作的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即兴曲。乐曲是带有20小节引子、5小节尾声的复三部曲式,形象生动地拟喻了京剧中不同场面和不同形态的人物。把京剧的两种基本声腔西皮、二黄以及其特有宏大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京剧中常用的京胡、板胡、板鼓等乐器的音色模仿,委婉细腻的人物唱腔,以及形象的文武场面。演奏时段落之间既要对比又要一气呵成,谱面上没有标记踏板部分,可根据演奏者实际演奏环境变换踏板。 三、储望华钢琴作品中的曲艺元素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音乐有牌子曲类、弹词类、鼓曲类、琴书类、道情类、时调小曲类、走唱类、杂曲类;地区主要代表有:京津的京韵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等,华东地区的山东快书、山东琴书、苏州评弹等,东北地区的二人转等,华南地区的南宁大鼓、凤阳花鼓等,西北地区的二人台等。 《音乐会练习曲——风雨归舟》是1961年创作的带有标题的两首练习曲之一,那个年代大多作曲家比较注重西方作曲技巧,恰恰储望华先生对中国民间曲艺元素京韵大鼓[6]、乐亭大鼓[7]等感兴趣。这首作品便是根据京韵大鼓《风雨归舟》的旋律创作而成的一首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复二部曲式民族五声调式左手快速跑动的练习曲,难易程度与《莫什科夫斯基技巧练习曲》作品72接近。按照练习曲中提示的速度演奏并不简单,所以要注意指法的编排,并区别于外国练习曲惯用的指法,适应民族调式的演奏习惯,提高左手跑动能力。 四、储望华钢琴作品中的中国民歌元素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 文。中国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词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流行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 (一)《山歌》 革命老区陕北,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也是民歌荟萃之地。《山歌》原名《正月新春》便是储望华在1998年根据陕北民歌信天游创作。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儿”,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形式自由灵活,比兴手法广泛,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谐,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作品引子营造了陕北黄土高原的画面感;主题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演奏时带有一定的泛音效果,营造出朦胧夜色、繁星点缀的效果;变奏I柔音踏板的运用持续,使音乐继续保持朦胧状态;变奏Ⅱ运用了卡农创作手法,停用柔音踏板,打破上一变奏的氛围,但又有安静且具有穿透力的音色;尾声在寂静中自由延长结束。 (二)《太阳出来喜洋洋》《情歌》 四川是多民族聚居地,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四川民歌数量繁多,当地人民善用歌声唱出悠扬的曲调。取材四川民歌“啰儿调”?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储望华1985年改编创作的。作品活泼欢快,表达了四川人民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面貌。乐曲模仿民族打击乐效果,要求演奏者手指要有较好的支撑,全曲欢快活泼,具有跳跃感。《情歌》是一首根据四川康定男女对唱民歌《康定情歌》(又叫《跑马溜溜的山上》)于1980年改编创作,作品表达了青年男女相知相爱,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此首作品虽然短小,但旋律性强,和声色彩丰富,演奏时要用指腹慢触键体现歌唱性。 (三)《猜调》 云南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属山地高原地形,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是多民族省份,地处边疆、多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相互渗透,语言文字丰富多彩,有80余种曲艺,为全国之冠。《猜调》是储望华1980年创作的,素材源于云南彝族民歌,是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作品主题通过倚音表达了问的巧,猜的妙的趣味性。乐曲中无踏板标记处,可根据重音短暂地踩踏。 (四)《在那遥远的地方》[BW(S(S,,)]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大陆气候,正是这样的地貌气候孕育了独具一格旋律优美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创作于1999年,是素材源于40年代初王洛宾先生在青海金银滩草原采风,根据哈萨克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整理创作的民歌的再升华。作品表达了年轻的帅小伙对美丽姑娘的爱意。演奏时要注意左右手的交替,不要留有缝隙,一气呵成,但又要注意呼吸,旋律均匀的流动。 (五)《茉莉花幻想曲》 《茉莉花幻想曲》是储望华于2003年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而来的。《茉莉花》是一首享誉世界的中国民歌,描绘了温文尔雅的少女被芬芳淡雅的茉莉花所吸引,想要摘下却不忍的心情。其歌词“前身”是清朝乾隆二十九至三十九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这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刊载《茉莉花》“前身”歌词的出版物,是由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木刻本。此刻,尽管没有曲谱,仅是当时民歌流传记载,但却是对后来的流传具有“基础”意义的歌词。由于经久流传,加之地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东北、河北、湖北和江苏版本,其中江苏版本最为著名。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幻想曲》不仅保留了原曲的质朴与纯真、清纯与淡雅,又洋溢着热情,演奏时注意细节处理,避免松散而失去作品的意境美。 结?语 储望华的钢琴作品中还借鉴了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从而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曾说,“我们可以从中国各种民族民间乐器的演方法上,借鉴不少方法成为独具中国民族特性的指触方法。如:抚、抹、推、拉、挑、弹、按、揉、抠、刺、点、舔、勾、剔、刮、吟、轮、绰、注等方法多由借鉴演奏民族民间乐器而来,对演奏中国作品有特殊的音响效果,行之有效。[8]”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不单纯是技术上的练习,我们要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给学生,是爱国教育的一种方式。演奏这类作品对于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演奏技能,更要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这件外来乐器中。在教学中,要制定中国钢琴作品演奏计划,通过演奏中国钢琴作品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社会背景、地域文化特点和中国钢琴作品特有的中西结合演奏技巧,只有把这些内容熟知才能更好地把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精髓演奏出来。 除储望华的钢琴作品外,我国还有王建中、汪立三、权吉浩、丁善德、倪洪进、谭盾等诸多优秀作曲家,他们的钢琴作品同样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演奏中国作品时要融入到文化氛围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不仅要对学生的文化道德修养做出正确引导,更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使学生演奏中国作品由心出发,向全世界展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那份浓浓的华夏情怀。 注释: [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2]陈国红.储望华钢琴作品演奏解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234—236. [3]陈国红.储望华钢琴作品演奏解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172. [4]花鼓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在众多名为“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属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5]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6]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聲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7]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种类之一,是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河北以东、北京、天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2006年乐亭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57—358. (责任编辑:庄?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