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形势下对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范文

    摘 要:高等教育与到来的大众化阶段,00后成为大学生的群体的新生力量,进一步开展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给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00后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为高校提出了下一步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00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00后大学生是千禧年后的学生,这是高校对心理健康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近些年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逐步从“90后”、“95后”转变到“00后”,00后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物质条件,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深深的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有着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当今的社会生活。0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现在成为新的聚焦问题,也为高校下一步的相关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1 00后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1)易于接受新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00后大学生处于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网络化发展也冲击着原有的生活方式,而00后大学生受益于新时代科技产物带来的便利,通过网络来拓宽视野、了解最近的科技产物,运动互联网来学习、了解这个世界。但由于自身的阅历还不足,对于事物发展的矛盾把握不足,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对于事物的发展认识过于表面化,缺少刻苦钻研精神,习惯于被动型的接受和学习,对于自身的发展定位不足,在各种诱惑面前形成心理问题。

    2)自我意识强,价值观呈现多元化。00后大学生与“前辈们”相比有更加优越的教育资源和物质条件,大多数00后大学生做为唯一的孩子,自小被家庭呵护成长,展现出较强的自信力和自我意识,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意见。00后大学生对国家荣誉感很强,但同时存在自我意识与集体主义相矛盾,在大学生对待班级事务和集体活动不够上进,只关注于自我发展,往往体现于对我没有利益的事漠不关心,这影响着班级的团结和不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

    3)依赖性强,抵抗挫折能力差。对于刚进入高校的00后大学生,处于校园和家里两个不同环境下,之前过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出现抵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尤其在个人生活问题上从在家无需动手到了校园之后全权自己动手做去,很多学生都很难及时转变心态,经常因此受到挫折。其次00后大学生对于手机等电子产产品的依赖程度高,手機、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出门必备品,同时网络与现实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使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00后大学生沉迷于网络,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的挫折。利用网络购物、交友、游戏来逃避自身问题。

    2 00后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00后大学生成长时期伴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使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同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00后大学生作为这个新时期的“受益者”有着较好的生活条件。目前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大也给0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来了负面效应,唯利益论、享乐主义等不良的社会思潮影响着00后大学生,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重个人利益、轻集体观念的情况。同时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活节奏变快也加剧了00后大学生的焦虑心理。

    2)网络发展带来的影响。随着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开启,传统的信息传媒逐渐被网络这个新兴媒体代替,如今网络发展成为00后大学生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重要工作方式。0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交友、购物、学习已经成为常态化,为促进大学生独立性人格的发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给00后大学生的生活来了便捷也带来了危害。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复杂化影响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类不良信息造成了大学生的错误价值观念,同时网络的虚拟化容易使其无法自拔,影响大学生自主性思考和社交能力。

    3)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自21世纪开始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去进行高层次的专业学习。00后正处于素质化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与前者相比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现行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学生仍不能摆脱升学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心理干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的适应性变弱。

    4)个体与家庭教育的影响。0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千禧一代之后的独子,同时他们的成长伴随着长辈们的呵护,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满足。大多数家庭教育存在“唯分数论”,容易培养出只懂的学习“高材生”,实际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相匹配的情况,他们缺少独自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对待事物的理性思考不足。00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也影响着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由于自身对社会的认知不足,往往容易思想误区,同时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后得不到有效的排解,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发育。

    3 0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校要重视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完善的教育工作体系作为制度保障。通过大学生的心理普查工作掌握其中的特殊群体,建立好心理健康档案制度。同时建立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干部三级心理预警机制,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应时常对相关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交流,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的心理健康动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台账,发展学生党员、班级骨干的先锋引领作用,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上报,三级做到理预警机制各执其责、多方协助,做好排解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处理,把大学生心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2)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应网络化建设心理健康平台,将线上教育成为新常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高校,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开展网络的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相关学习。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可以降低00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线下寻求心理咨询不同,互联网的隐私性和便利性可以让很多大学生进行主动参与,让00后大学生不会因为泄露隐私而感到担忧,使其降低心理压力在网络中放下思想包袱来得到有效的帮助。

    3)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发展上升,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师高校越来越不足。大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师数量存在着专兼职并存的情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辅导员的努力,因此要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体制机制,高校通过专题研讨会、培训来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培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中国教育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利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高校辅导员这支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00后大学生为今天的大学的主力,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是各大高校的“焦点”问题,高校要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的负面影响,助力00后大学生今后的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罗琴,杨人卫.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82-83.

    [2]李思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J].智库时代,2019(52):40-41.

    [3]田永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管理观察,2014(20):149+151.

    [4]杨浩.社会工作视角下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思考[J].智库时代,2019(29):251+253.

    [5]相慧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国际公关,2019(12):90.

    [6]潘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评《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761.

    作者简介

    张泽(1994-),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1: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