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佚
辑佚也叫“辑逸”,就是把失传的书在其他书中被引用的章节和语句搜集起来,汇编成书。 古代的书数量很少,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书后来失传了,但失传以前,它的一部分内容已被其他书引用或摘录而保存下来,成为辑佚的资料。辑佚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五类: ❶类书,特别是《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玉海》《永乐大典》等大型类书。《旧五代史》就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来的。 ❷史书。《二十四史》等史书中常常收入一些奏议、诏令以及其他文、赋。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其中有些文章就辑自《史记》《汉书》等史书。 ❸总集。如《文选》《玉台新咏》《文苑英华》等。这些总集是辑录汉魏以来诗文的重要来源。 ❹古书注解。如《文选注》《三国志注》《水经注》等,其中保存了很多佚书资料。《经典释文》《玉篇》《广韵》《一切经音义》等书中,保存了许多古代训诂资料。 ❺地方志。地方志中,除了常引用古书的某些语句、章节外,还有“艺文”一类,专收诗文。 除此之外,杂纂、杂钞、随笔、诗话、读书杂记以及金石器物等,都是辑佚的资料来源。
辑佚jíyì❶ 〈动〉将前人或今人散佚的作品收集起来,编辑成书:辑佚了数十种医学古籍。 ❷ 〈名〉指集佚而成的书:古代字书辑佚。 【提示】此义项多用作书名或文章名。
【辑佚】辑录散佚的文章或作品。也指辑录这些散佚文章或作品而形成的书或文章,如郭绍虞的《宋诗话辑佚》。
辑佚指从群书中收罗某部佚书引文编辑成书的工作。如晋代梅赜辑伪 《古文尚书》。宋代王应麟辑郑玄 《周易注》、 《尚书注》与 《三家诗》。 乾隆时编纂《四库全书》, 由 《永乐大典》所辑诸书, 计有375种,4926卷。严可均辑《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黄奭辑《汉学堂丛书》, 内收经书85种, 纬书56种, 子史书74种, 马国翰辑 《玉函山房辑佚书》, 共辑书617种。 辑录
辑录集录 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辑佚 辑逸 辑录要点:辑要 收集辑录:裒辑 裒录 搜集辑录:鸠辑 采辑 搜求辑录:搜辑 鸠采 补缀辑录:补缉 校勘辑录:校辑 挑选并辑录:选辑 剪裁选辑:裁缀 (收集、摘录有关资料或著作,编成书:辑录)
另见:收集 摘录 资料 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