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范文

    胡蕙芳 奚康

    

    

    摘? 要: 区域经济发展是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的纽带,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如何立足区域发展设置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宁波市为例,以产业结构的理论演变为基础,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建立起政府、学校、企业等主体内在联系,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区域经济;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G710?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5-0099-05

    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十九大提出的战略方向之一,在当前世界贸易摩擦的格局下承载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这一目标,体现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起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支撑性作用。在区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直接影响着其招生生源与就业质量等。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

    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是基于不同的科学理论和假设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发展变迁主要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从历史科学理论的演变来看,20世纪20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1940年,科林·克拉克(C.Clark)在其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通过搜集不同时间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总结出“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比例的增速方面,三产>二产>一产”。1964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庫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进一步验证了克拉克定律,得出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及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后,三种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之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史学家钱纳里(Chenery)提出的工业化阶段理论,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产业结构的演变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高职专业设置依据区域经济发展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指出:“教育的转型始终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与症候”。[1]那么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背后,高等职业教育同样经历了精英化教育向普及化阶段发展这一过程。那么,这种转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一种误区:相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就业难。事实果真如此吗?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1.5%,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两年高于同届本科毕业生。浙江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其中中小企业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这一现象表明,中小企业发达的江浙地区,尤其是制造业,吸引了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更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经济转型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创新技术的高技能型人才,以便于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高职专业设置应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而设置,为当地的社会经济转型贡献技能型人才。

    (三)区域经济发展推进高职专业设置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国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典范。政策扶持、市场环境、高技能型人才、创新技术发展等等构建起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是随着外部经济贸易摩擦、内部供给侧改革等现象的不断出现,区域经济结构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试点、宁波前湾新区规划等,引领着未来高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方向,也是引领高职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起着诊断与改进的作用。

    二、宁波市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一)宁波市产业发展整体现状

    2019年上半年,宁波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为5417.2亿元,占浙江省GDP的19.2%,同比增长6.5%,增速低于全省0.6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8222.2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重工业6102.5亿元,占比74.2%。以2019年宁波地区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数字经济加快培育。新兴行业的发展壮大对宁波地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在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创新精神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的要求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下,各行业对于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尤其是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增加,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国经济,引领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标准化的建设。此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现代制造业、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等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宁波市作为长三角南翼的副省级城市,县域经济发达,2019年成为第17个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奉化区、宁海县、象山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镇海区、北仑区的石化、电力、能源临港产业集群,出台不久的“前湾”新区战略等,为宁波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高职教育回归内涵发展,都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显得愈发重要。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更好地与社会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正是有着12万家制造业民营企业的雄厚基础,支撑起以绿色石化、汽车为代表的2个万亿级产业;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为代表的4个5千亿级产业;以生物医药、文化体育为代表的6个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目前,宁波市“十四五”规划正在起草阶段,利用临港优势打造高端制造业正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这些都是本区域高职院校调整专业结构的方向标。

    三、宁波市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一)宁波市高职专业设置现状

    相对于较为薄弱的本科教育而言,宁波地区高职教育在副省级城市中相对发达。2019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招生数据显示,宁波地区高职高专(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涉及19个专业大类中的17个,涵盖175个专业,如表2所示。

    从专业设置数量上来看,七所院校共开设有38个财经商贸专业类专业,所占比例高达21.71%。开设文化艺术、医药卫生、电子信息三个专业大类的专业数相对较多,分别为24、18、17个,所占比例分别为13.71%、10.29%、9.71%。

    (二)宁波市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宁波市高职专业设置与宁波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基本适应。宁波市GDP从2009年的4214亿元到2018年的10746亿元,十年间增长2.55倍。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占比从4.4%、53.3%、42.3%调整为2.7%、50.1%、47.2%。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大幅领先于第一产业的同时,与第二产业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业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中,营利性服务业和金融业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合计对服务业的增长贡献达一半以上。从专业设置结构占比来看,第一、二、三产业的总体占比分别为1.14%、40.57%、58.29%,与产业结构的比例相对吻合。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同时,也应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寻求差异化发展战略。[2]

    从数据上看,宁波市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的专业最多,源于宁波地区发达的商帮文化以及培养成本相对较低。文化艺术、医药卫生类分列二、三位,源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方向有关,体现了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市“3511”新型产业体系中所重点发展的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技术为代表的三大战略性产业均有所体现,如近几年新开设的工业机器人技術、物联网应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等专业,为宁波地区发展高端制造,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若干思考

    宁波高职院校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必须在专业质量上下功夫,以专业建设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从而保障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1. 重点专业专项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基本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目前,宁波地区高职院校的投入主要政府财政生均拨款。在《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结果的通知》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化工技术等10个专业、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药学等5个专业、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园艺技术等4个专业,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等4个专业、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等3个专业、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纺织品设计等2个专业获批国家骨干专业。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于区域内急需的重点专业、骨干专业等进行扶持。

    2. 加强专业建设标准。发挥政府对高职教育的引导作用,初步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教育部于2015年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2017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牵头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形成《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8)》。但对于各个院校而言,专业预警、新增(停招)的相关制度缺失,同时,专业规划、专业标准等有待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可在专业社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专业布局、专业建设等3-5年的初步框架规划并列出具体目标。尽快制定专业标准等基础性建设,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基石,抓好标准建设工作。各专业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把专业设置的理念融入到专业建设当中,通过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把专业建设规划与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这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

    (二)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宁波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高职院校需要增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型人才。

    1. 深化产教融合。宁波市高职院校可进一步加大产业学院与区域内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海天)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工程学院(华宝教学工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英时尚设计学院等,扩大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创新办学体制,探索现代学徒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方面,参与到课程建设制定、完善学生考核机制到“订单班”的人才培养等等,为地方技能型人才培养构筑基础。

    2. 专业匹配度纳入质量保证体系。大数据时代,在外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措施重启,内部经济资源紧缺、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基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强专业建设,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3]《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服务贡献50强榜单,从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在职业技术为服务地方发展中的态势。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下,高职院校在质量年度报告中将产教融合专业匹配度进行优化分析,凸显优化专业设置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专业群融合创新发展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体现出专业群建设在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2019年以来,在外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内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环境下,单一的专业发展在产业集群的背景下很难适应高技能人才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从专业群与产业协同的视角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适应社会和产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4]

    1. 建设区域优势专业群。立足宁波,发挥区位优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宁波前湾新区等重要战略,着眼高质量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宁波市绿色石化、汽车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等相关集群的重点产业规划,建设区域优势专业群。宁波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的特点,建设重点产业领域的专业群,形成高职院校专业集群与地方产业同步发展。高职院校间可根据自身的优势专业,加强院校之间的互动,满足适应社会能力的人才需求,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

    2. 专业群交叉融合发展。专业集群式建设为区域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提供重要途径。[5]一是基于专业群建设,厘清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明确二级学院、各专业、交叉专业群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根据各产业发展所对应的岗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设置课程,并随着市场需求及时更新相关案例等。三是高职院校之间根据各自优势,利用慕课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开设特色的专业课,试点校际互选等创新措施,拓宽学生人才培养的途径。四是打造专业群融合发展的教师队伍。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创新专业教研组织模式,根据产业发展所需的岗位,优化创新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涂尔干. 教育思想的演进[M]. 商务印书馆,2016.

    [2] 邓子云. 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高职教育专业群布局的契合度研究 [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3):57-81.

    [3] 薛茂云,王国庆. 专业集群建设:实现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43-49.

    [4] 吴升刚,郭庆志.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 现代教育管理,2019(6):101-105.

    [5] 苏宵飞.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专业集群建设研究:服务“智能工厂”的发展思路[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137-142.

    Study on the Adaptability of Specialties Setting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Ningbo

    HU Huifang, XI Kang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Ningbo 31500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rend suppor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ties is considered as a bond link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special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ordinate with regional economy, adapting to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roviding driving for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How to set up specialties based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new era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aking Ningbo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alties Sett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iscusses how to establish internal relations among the government,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ties setting; regional economy; adaptability

    (責任编辑:刘彩珍)

    收稿日期: 2019-08-28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服务宁波经济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机制研究”(JD18SC-3);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立足“工商”办职教课题专项基金项目(FZ2018LY03)

    作者简介: 胡蕙芳(1976-),女,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8 0: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