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是如何刻画刘姥姥的

    崔岩

    内容摘要:《红楼梦》中人物总共由495人,除去贾府中的老爷太太公子小姐等重要人物外,有一个小人物在《红楼梦》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她是贾府由盛到衰的见证者,这个人就是刘姥姥。刘姥姥身份低贱卑微,但是却是《红楼梦》中赢得所有人喜爱的一个人物,善良、知恩图报、豁达大度,这些都是她获得好评的原因。

    关键词:对比 由盛转衰 低贱卑微 知恩图报 豁达大度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社会生活的书,在这以前的长篇小说中,“总着眼于事件本身,着眼于故事情节”,而《红楼梦》则“具体、细致、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作者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中广阔的生活场景”(蔡义江《的文学特殊性》)我们读这本书,最开始喜欢读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但是刘姥姥这一节却出现得很早,在全书第六回就出现了。有一话说“年少不懂刘姥姥”,就是说年轻人读这一节,若是没有切身体会是读不懂刘姥姥的人物形象特点的,为什么要设置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呢?她似乎见识短浅没见过世面,就像林黛玉笑话她的“母蝗虫”一词,是一个食量巨大的农村老太太形象。她到贾府就是打秋风的。但是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呢?刘姥姥一进贾府,可以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来介绍贾府的富丽堂皇的摆设和奢侈的富贵生活。她的二进贾府,贾母留她住几日,一起逛大观园,刘姥姥见證了为了元妃省亲所建造的大观园的风月繁华的盛况。后半部分已经散佚的情节中,应该有刘姥姥三进贾府的情节,那个时候看到的贾府就是“陋室空堂”的残破衰败的景象了。

    一.刘姥姥的身份——低贱卑微

    《红楼梦》前五回有点像序曲,从第六回开始正式展开荣国府的故事,可是又偏从一个远在农村的贫苦人家刘姥姥一家叙起。这大概是因为刘姥姥是贾府这个大家庭自始至终“由盛而衰的见证人”。刘姥姥在书中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她一共进贾府三次,每一次作用都不同,“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见证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1]

    故事情节的开端是:“千里之外”,有一户人家,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京官,因家业萧条,后代搬到乡村中居住。家中冬事未办,王狗儿心中烦恼焦虑。什么是“冬事”呢?《荀子》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到了冬天,北方天气寒冷,万物萧条,农田里已经没有农事了,这时候,人需要呆在屋子里,等到春天来临。老百姓需要准备食物、棉衣、燃料、被褥等物品。这王狗儿家虽然祖上是京官,可是到了他这辈,已经是农民了,靠几亩薄田生活。刘姥姥就想起了王狗儿祖上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事情,劝说女婿到王家走动走动。

    刘姥姥帮衬女儿艰难度日,回忆起好多年王夫人还没有出嫁的时候,她见过王家二小姐,说她“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她记忆中的王二小姐是个爽快人,既有贵族小姐的风范又会待人,不端架子。刘姥姥是被生活逼急了,幻想“她发一点好心”,能救济女婿家。可是女婿王狗儿碍于面子不愿意去,于是让老人家带着外孙板儿前去乞求人家的帮助。刘姥姥是一个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穷苦人,身份低贱卑微。

    二.对比——用贾府守门人的势利衬托刘姥姥的善良

    势利,就是指对有财有势的人就赶着贴上去,对那些没钱没势的人就白眼相向。贾府下人都是势利眼,刘姥姥这样的衣着破旧的老太太自然会遭仆役们的白眼。来到荣宁街,看到贾府高门大院,门禁森严,“只见簇簇的轿马”。走了几十公里的路,刘姥姥一定又累又饿,她陪着笑脸,“蹭到角门前”,一个“蹭”字写出了刘姥姥的小心翼翼和拘谨。“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这句描写没有刻画人的长相,却写出了守门仆役们的势利,他们“挺胸叠肚”好像看不起这个乡下来的穿着破烂的老妇人。“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连理都不理。这些仆役也是底层人,但是对刘姥姥却“不瞅睬”,这是何等的势利啊!后来经过一位“年老的”好心人指点,刘姥姥找到了周瑞家的(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听了刘姥姥的话,已猜到了几分来意。只不过一因昔年她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得到过狗儿帮助,二因要显摆自己的体面,所以带刘姥姥去见了王熙凤。

    由此我们看出,周瑞家的也是一个势利的人,只不过她想要显摆自己的体面,所以带刘姥姥去见王熙凤,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作者也采用了对比手法,用贾府守门人的势利衬托刘姥姥下文中的善良。

    三.对比——用富人告艰对比穷人告艰

    刘姥姥的年龄是七十多岁,因家境艰难而有求于人,还得向晚辈施礼,是一种对比描写。凤姐也是懂得礼貌的,叫周瑞家的“快搀住不拜”。凤姐还是懂得礼节的,但是也很高傲。刘姥姥内心紧张,“未语先飞红了脸”,这时中间插叙了贾蓉来借玻璃炕屏儿的事情。贾蓉走后,刘姥姥心神方安。凤姐后面对待刘姥姥是相当不错的,招待板儿吃果子,又问她用过饭没,然后先说了一番家业艰难的话,原话是“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了。”这是“富而犹未厌足也”,穷人来告艰,富人却觉得富也有富的难处。这也是一种对比描写,生活中常常见到有钱人家住豪宅、开豪车,但还是会对来借钱的人哭穷,说自己维持家业多么不容易。殊不知穷人已经揭不开锅了,活不下去才来告艰。穷人告艰为了生存,这就是富人和穷人告艰的对比。富人的傲慢,穷人的心酸,都在对比中显现了出来。

    刘姥姥为了拉近与凤姐的距离,把板儿说成是王熙凤的侄儿,读者会心中觉得好笑,板儿哪里是王熙凤的侄子,亲侄子分明是贾蓉。他们只是祖上连宗,并没有实在的亲戚关系。作者写刘姥姥进贾府,实际上写尽贫富悬殊,道尽穷人艰难。敦诚在《寄怀曹雪芹》诗中写道:“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可见,曹雪芹也有如刘姥姥一样的向人借贷的经历,所以作者描写很细腻,不惜笔墨,描写刘姥姥的窘境。

    《红楼梦》的最大结构特点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曹雪芹先生写刘姥姥,另有一番深意。脂砚斋有评语:“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可见,刘姥姥日后不但成为了一个家境殷实的农妇,而且成了凤姐女儿巧姐的救命恩人。这预示了贾府败落后,巧姐被“狠舅奸兄”卖到烟花巷,是刘姥姥前来搭救她,并且把她嫁给了外孙儿板儿。

    我们常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因王熙凤这次积善行德,让巧姐和刘姥姥产生了关联,以至于在八十回后成了她的恩人。

    四.对比中描写刘姥姥的语言特点——俗言俗语

    刘姥姥的语言特点和她的身份相符合,她“以自己的俗言俗语收获了所需的财物,也为整个大观园带来了另类的欢乐。”[2]刘姥姥的语言很有特色,带有清新的生活气息,刘姥姥的话语就代表了当时北京的普通劳动人民的语言,例如“拔一根寒毛比腰粗”。

    例如:在小说第三十九回,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众人行酒令,行酒令可不简单,要即兴地用“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来行酒令。小姐太太们的酒令都很文雅,例如薛姨妈的酒令是“梅花朵朵风前舞”,史湘云的酒令是“日边红杏倚云栽”,这都表现出“诗书簪缨”之家的风范。可是刘姥姥说的酒令是“是个庄稼人罢”、“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结了个大倭瓜”。众人的反应是“哄堂笑了”、“笑道”、“又笑了”、“大笑起来”。刘姥姥俨然一个小品演员,把贾府上下逗得哈哈大笑,这是贾府非常难得的欢乐和谐的场面。

    这种语言和贾府中的小姐丫鬟的语言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所谓一雅一俗,方成谐趣。刘姥姥熟悉农业生产,所用的俗语都是跟农作物有关系的,居然也能行酒令,让人大跌眼镜,作者这样描写,其大手笔令人佩服。

    五.对比中描写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善良豁达、细心体察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鸳鸯便把刘姥姥拉了出去,嘱咐了她一席话。那么,劉姥姥事先知道自己被取笑,她是否觉得这是一种耻辱,进而在心底有所恼怒呢?

    没有,她善良豁达,心胸豁达的人,是一种有大智慧的人。

    鸳鸯给她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她便说“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刘姥姥不仅用俚俗的话语将大家逗笑,还用诙谐的表演将宴席的气氛带到高潮。“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这话,刘姥姥自己却鼓着腮不语。大观园里的众人先是“发怔”,明白过来后,“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被大家取笑,刘姥姥用豁达大度化解了窘迫感。

    又例如:贾母挑了一朵大红的菊花簪于鬓上,凤姐也笑着打扮起刘姥姥。刘姥姥头上横三竖四地插了一头花,贾母和众人笑得停不下来,刘姥姥这样给自己解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刘姥姥用自己年轻时的风流引出“老风流”,巧妙地化解了被戏弄的危机。

    刘姥姥懂得恰到好处的夸奖别人。她称呼贾母为老寿星,还给说这园子比画还强十倍,满足了贾母的虚荣心。惜春在小说中出场次数不多,刘姥姥却对她说“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又这么好个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惜春年纪小,在书中出场次数不多,唯有这一次,作者借刘姥姥之口,夸赞了惜春。

    刘姥姥懂得体察别人的难处,见到王熙凤说女儿时常生病,还没取名。王刘姥姥体察到凤姐的难处,就给她取名“巧哥儿”,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当别人因为某件事而心境郁闷的时候,多数人都没在意,也没对别人给予适当地体谅和关怀;而这时却有人心细如丝地观察,体谅别人郁郁寡欢的心境。那么这样的刘姥姥实际上已经赢得了贾府大部分的姑娘小姐主子仆人的好评。

    刘姥姥看似粗,实则细,她说的话很入耳,所以二进荣国府临走的时候,王夫人赠送100两银子,这背后未尝不是贾母的主意。

    刘姥姥的善良豁达与贾府的那些势利下人形成了对比,她看似粗俗实则善良豁达。刘姥姥的知恩图报与贾雨村的不义也是一种对比,在后四十回散佚的情节里应该有所显现。

    参考文献

    [1]毕岸.刘姥姥的知恩与贾雨村的不义[J].鸭绿江,2020(27):129-130.

    [2]钟飞.《红楼梦》中直言直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的对比描写研究[J].散文百家(理论),2020(11):31+3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