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正好,家长如何引导

    海贝

    16岁女儿脚上穿的运动鞋刷得雪白,却脸不洗、头不梳地出门。你觉得她讲究的不是地方,她却觉得是你太low——

    小雪的妈妈寝食难安,常想起小雪以前的乖巧;小斌的父母欲哭无泪,总念叨儿子以前的好。可为什幺以前那幺好的孩子,如今都变“坏”了呢?

    在妈妈眼里,女儿小雪一直是个小公主,温顺乖巧。没承想,上初中后,小雪一下子性情大变:对学习敷衍了事,把心思都花在了学习以外的地方,如吃穿、打扮上。妈妈一跟她谈学习,她便发脾气。既然谈学习不行,妈妈就跟她谈做家务,结果也不行。因为这时候小雪想起自己是学生了,说自己要学习,做家务之类的事情应该由妈妈干,把责任都抛给妈妈。更让妈妈难以接受的是,小雪才14岁,就有了早恋的苗头。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寝食难安。

    13岁的小斌,学习一般,脾气暴躁,喜欢玩网络游戏。为了不让儿子玩网络游戏,小斌的父母把家里的电脑设置了密码。小斌试了几次都无法打开,便把目光从家里转向家外,开始在外面寻找一切可以玩网络游戏的机会,比如去同学家、去网吧等。为了玩游戏,小斌除了吃饭、睡觉外,基本不着家。小斌的父母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劝也劝了,求也求了,但都无济于事。现在一提孩子,他们就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小雪的妈妈在寝食难安时,常想起小雪以前的乖巧;小斌的父母在欲哭无泪时,常念叨儿子以前是多幺好。可为什幺以前好好的孩子,如今都变“坏”了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青春期来了。

    女儿每天睡前把运动鞋刷得雪白,可第二天早晨脸不洗、头不梳地出门。妈妈不明白别人一眼就看到的脸面干净不干净无所谓,可脚上穿的鞋子却要一尘不染,这是什幺逻辑?

    “青春”是一个美好的词汇,但“青春期”却让家长们担惊受怕,因为这阶段的孩子从性格、脾气到心理、行为都有很多特立独行之处。这特立独行之处,有时只是微弱的火苗,有时却会燃起熊熊的烈火。

    那幺,青春期孩子都有哪些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呢?

    1.自我意识更强烈。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他们眼中的世界和家长眼中的世界并不一样。如果家长强行干涉孩子的想法、做法,往往会导致亲子矛盾。如,妈妈劝阻小雪在穿着打扮上消费过度,却遭到女儿的白眼和反驳:“同学们都穿名牌,为什幺我不可以?就你小气!”几句话让妈妈感觉既气愤又无奈。

    2.喜欢和家长唱反调。你说向东,我偏要向西。这样的行为特点让很多家长恼火,认为自己出于好心,而孩子完全不知好歹。如,妈妈想让小雪打扫她自己的房间,小雪把眉毛一扬:“我还是学生,未成年啊。你是大人,你怎幺不去做?再说我也不会啊。”妈妈当场就被噎住了,女儿说得貌似有理——她确实是学生,也确实不会干家务。

    3.行为标新立异。青春期孩子喜欢赶潮流,这让家长最难接受。如,在电脑、手机的使用上,家长最担心孩子迷恋网络、耽误学习,想尽办法制止,却发现根本制止不了。有的家长想查孩子在网络上的行踪,却发现连孩子的网名都输入不了。原来,孩子已经学会了反侦察,用“火星文”起网名,那些奇怪的符号让家长束手无策。还有一位妈妈,非常不理解自己16岁的女儿——女儿每天睡前把运动鞋刷得雪白,以方便第二天穿,可第二天早晨脸不洗、头不梳就出门了。妈妈实在不明白,一眼就看到的脸面干净不干净无所谓,可脚上穿的鞋却要一尘不染,这是什幺逻辑——难道鞋子比脸面重要?

    4.讨厌别人窥探自己的隐私。有些家长想弄清孩子整天都想些什幺,明着问孩子肯定不说,便暗地里窥探。比如,有位妈妈担心女儿早恋,便经常关注女儿的QQ空间,同时偷看女儿日记。一天,女儿怒气冲冲地警告妈妈:“以后不准再进我房间!”原来,女儿有所察觉后在抽屉和日记里做了记号,发现妈妈的偷窥行为后,她非常愤怒,和妈妈的关系直接降到冰点。

    5.我做我喜欢的事,你别管我。当看到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或热衷读网络小说时,家长怕孩子耽误学习,通常不是批评就是斥责,甚至有家长用断网来阻止,结果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激化了矛盾。对孩子的个性化喜好,很多家长缺乏支持、理解的态度,仍把目光放在学习成绩上,一发现孩子的心思不在学习上或孩子没按自己的要求做,便很不高兴。其实,家长不知道,你不管,说不定孩子还听话些;你一管,孩子反而更不听话了。

    6.坏习惯已经让某些行为产生了惯性。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浓,成绩不理想,是最让家长苦恼的。道理说了千百遍,不起任何作用,孩子该玩儿还是玩儿,压根儿没有危机感。有位家长看到即将中考的儿子仍每日贪玩,着急上火,一再提醒,结果儿子给他一个大白眼:“你考试还是我考试?我都不急,你急什幺?要不,你去考算了。”差点没给家长气晕。事实上,家长忽略了一点,就是从小没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孩子长大后才会学习懒散。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在亲子关系中也非常适用。因为家长的情绪会主导孩子的情绪,家长退让了,孩子这一个巴掌也就拍不响了

    青春期孩子既然这幺桀骜不驯,那幺家长该如何调整教育方法,解决亲子矛盾呢?下面,我给家长一些建议。

    1.放弃束缚孩子的企图,还其自由。孩子到了青春期,基本已经到了放飞阶段,这时如果家长仍紧紧束缚着孩子,必然招致孩子的强烈抗争。从上述几个特点中不难看出,青春期孩子面对家长的管束,几乎表现出一边倒的反感。所以,管教青春期孩子,宜疏不宜堵,多采用疏导的方式,给孩子以自由,给他飞翔的天空。这样,孩子体验到翱翔的快乐后,才会认真对待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家庭平等地位,在中国家庭比较缺乏。很多家长仍把青春期孩子当几岁孩子看待。如果家长能够让青春期孩子多参与家庭事务的商量和决策,多倾听孩子的意见,不仅让孩子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同时也能让孩子更多地了解父母的艰辛,唤醒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当感恩之情被唤醒后,孩子自然会体谅父母,认真做好分内之事,如做家务、认真学习、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

    3.面对亲子冲突,要冷处理。有些家长和孩子一说话就火冒三丈,而孩子也针锋相对、毫不示弱。面对亲子矛盾,家长一定要首先冷静下来,避免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对两败俱伤的后果,家长要先选择避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在亲子关系中也非常适用。因为家长的情绪会主导孩子的情绪,家长退让了,孩子这一个巴掌也就拍不响了。

    4.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理性应对。很多家长缺乏对青春期孩子身心特点的了解,所以才会读不懂、看不透,更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事实上,青春期孩子正值生理发育高峰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分泌旺盛,体内充满躁动与不安,看问题容易偏激。这时,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与孩子理性沟通,说话的语气、做事的方式都要注意,充分表达对孩子的尊重。

    5.不落后于时代,接受新事物,填平代沟。很多家长习惯拿昨天的经验来思考今天的问题,动不动就拿自己当年的经历、观点来教训、管教孩子。殊不知,时代进步一日千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果家长不紧跟时代步伐,不更新观念,与孩子沟通必然有代沟。当孩子感觉家长不理解自己时,就不愿意再废话了。比如有些家长对网络不学习、不了解、不实践,一味地戒备、反对,结果无法与孩子沟通,更谈不上正确教育、引导孩子合理运用网络这个先进工具了。

    6.树立良好形象,少唠叨指责,多榜样示范。明智的家长一般不会随便指责孩子,他们会先观察,弄明白孩子在做什幺,为什幺这样做,这样做的后果有哪些,然后再运用技巧和孩子沟通。同时,还给孩子做榜样示范。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父母是如何做事、说话的。如果家长能够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养成良好习惯,孩子对父母自然会多几分敬重,同时也会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

    7.对孩子个性化的行为特点,要正确引导。青春期孩子往往有很多个性化行为,有些家长看不惯,上来就指责、批评,甚至强迫孩子改正,这必然招致孩子的强烈反抗。比如孩子想留个奇怪的发型、穿件另类的衣服,家长感到难以接受,但不要一上来就斥责,可以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从校规、校纪说起,让孩子认识到不是家长不允许他这样做,而是学校有规定。既然是学生,就要遵守学校的规定,因为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通过引导,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规则不是针对他个人定的,而是每个学生都要遵守的。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8.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用心包容。青春期,指12~18岁这段时光。这只是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很多问题在过了这一阶段,随着步入大学、走向社会,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他会逐步纠正自己不成熟的观点、做法。因此,家长在看到青春期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不必寝食难安,也不必欲哭无泪,不妨包容孩子,说不定过了这一阶段,孩子自己就改了。

    不过,对孩子进行道德、遵纪守法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不能大意,这是关系孩子成长方向的大问题。但是只要成长的主干不斜不歪,至于枝枝杈杈,修剪修剪当然好,如果一时修剪不到,倒也无伤大局,孩子仍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