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徐硕

    摘 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学生培养和人才输出不断被设定更高的要求。早有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现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信中提到的“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如果想要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不应只面向艺术类专业学生,也应为艺术类专业以外的学生开设相应的美术史选修课程。美术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可以从历史学、哲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角度滋养大学生的身心,为全民“感受美”这一伟大事业夯实基础。文章就高校非美术学专业开设美术史课程的现状和原因、开设美术史课程的意义以及创新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方向,这三部分展开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美育;美术教学;美术史选修课

    我国美术史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这两者可以视为中国美术史发展的雏形,其虽然仅是文艺理论和绘画理论,但也为古代画史、画论奠定了道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多,艺术类专业人才需求变大,高校艺术类专业不断扩招,美术史教育也被重视起来。

    一、高校本科生学习美术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分析现今多数高校美术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美术史教育并没有和绘画技法教育处在足够平等的位置,相反人们只是将美术史课程学术化,学生只要课堂上记住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便高枕无忧了,只有进入研究生和博士生的阶段时,才能更系统地学习美术史论知识。实际上,这非常不利于大多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艺术批评能力的培养。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专业的学生呢?

    非美术学专业的本科生基本也都曾在中学接受过美术鉴赏课程的熏陶,此课程设置浅显易懂,教学要求不高,意在让学生了解“美”的含义,学会“鉴赏”的方法。其考入大学后接受美术鉴赏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更谈不上美术史课程的学习,美术史相对来说体系比较庞大,要求学生以时间轴为坐标,系统而又全面地学习与美术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以一种科学的审美心态以及发现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无缘学习到美术史知识的原因有三:第一,学校针对各专业有着不同的教学方针和政策,对除美术学专业以外的学生没有该方面的学业达标要求;第二,学生认为就业用不到该方面的知识,认为没必要学习;第三,因为之前没有很深入地接触过,因而学生没有兴趣学习研究。

    因此,学生们很难意识到美术史这门课程是一门需要综合了解历史学、哲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的人文学科,因为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当见到一件艺术作品时只能用“好看”或者“不好看”来形容,无法从更深层次剖析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和内在价值,也无法总结美术发展的规律和掌握真正的鉴赏能力,这样的教育体制会导致学生整体人文素质降低。清华大学肖鹰教授提出:“我们在培养趣味的时候,在提升品位的时候,我们凭什么?我们的美育根基、基石、机制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怎么样去改变每个人的趣味?这实际上就牵扯到审美有没有所谓的共通感。”审美共通感的建立首先要有一定美术史论知识的储备。

    二、高校开设美术史选修课的意义

    高校面对非美术学专业学生开设美术史选修课程,整体来说有三方面意义:第一,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第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第三,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更具包容性。

    美术史课程的学习会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当今时代发展迅猛,社会不仅需要高端的文化精英也需要大量的多面手人才。学生从美术史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世界文化,对美术语言法则有更切实的体验和感受,了解美术最基本的造型规律,这有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辨能力、综合的分析研究能力、理论表达能力等,同时获得较为宽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美术史课程的开设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站在个体的角度做出的美术批评更富深意。吴冠中先生曾在《美育的书写》一文中提倡因材施教的美术教育、提倡向大众宣传美,使欣赏美成为一种社会倾向:“我强调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连美丑都没有辨别能力,其后果多么可怕,这会有失国格的!”腹中有诗气自华,只有见识过了美的东西,分析过它的创造背景和相关理论,总结了前人无数的经验之后,将其化为己有融合到血液和灵魂中,这种人文气质的滋养将伴随学生的一生。一幅画、一件艺术作品,艺术大家一眼就可看到其中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这需要巨大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非艺术类方向的学生也不必着急短期达到这种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只要将书中所学与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在现实中应用理论知识,便不负所学。

    美术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学生也会更具包容性。就像张敢在《外国美术史简编》一书的前言中所說:“美术史的意义和价值,绝不在于仅仅为读者铺陈一条从远古的洞窟壁画到今天的装置与行为艺术的美术发展道路,而是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坐标系或者价值判断体系,这里的读者既包括艺术爱好者也包括从事艺术实践的专业人士。通过这个坐标系,艺术爱好者可以对一种艺术现象、一位艺术家或一件作品的价值进行最基本的判断,而从事艺术实践的人也可以从前人的探索中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美术史不单单是美术的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进程的一个分支,研究美术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在研究人类的发展史,润物细无声地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的眼界,除了这些本体层面的教育形式以外,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其了解生命的价值,尊重和珍惜生命,发掘生命的社会意义。

    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需要几辈人的共同努力,不仅要专业的尖端人才在前面引路,更要后来人有意识有觉悟地主动跟上,这样才能让国民的精神文化水平上一个台阶。大数据显示,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艺术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化,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有方向的引导。

    三、高校创新美术史选修课的教学方向

    因受知识专业性的影响,各高校师资力量不均衡是常态,一个知识储备量丰富的老师可以很好地带动课堂,反之若是照本宣科,只把书本读给学生听,教学质量很难保障,因此美术史选修课的教学必须有所创新。高校创新美术史课程教学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创新教学理念,应更加注重引导式教学;第二,创新教学形式,随着多媒体和网络信息的发展,课堂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第三,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是关键。

    创新教学理念,应更加注重引导式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应多注意两点:第一,尽量多陈述美术史事实和事件本身;第二,通过对当今的艺术形式加以分析,教授学生鉴赏方法和学习途径。美育的核心是“感受美”,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授对“美”的感觉,这种教学是没有温度的,学生离开了课堂,在一件艺术品前驻足的时候,他该如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出对这件艺术品的感受?现实中会有很多学生感叹理解不了艺术,因此老师应在课堂上对美术史多些陈述,对当今的艺术形式加以分析,尝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对艺术的感觉,重视课堂互动,美术史的课堂会更加生动。

    创新教学形式,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课堂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或许某一天互联网和大数据能够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老师的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查找资料库、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强化自己的逻辑性。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现如今直播和短视频的市场一片火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顺应时事,在学习强国App上发布了共45集的短视频《大学美育》,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受此启发,高校应该鼓励优秀的美术史教师尝试网络录课的方式,以求影响更多的学生,为学生带来更多优质的学习体验。

    美术史课程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是关键,经过有序的教学活动之后让学生的“笔头”“手头”“口头”都跟得上。实践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遗址等进行实地讲学,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书本上的知识,再或者带领学生参观画展和去艺术区观光,这样可以很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这些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基础素质和管理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当美术史作为一门选修课程面对非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应区别于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因为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除了美术史这样的理论课程以外会有很多的艺术实践课程,但是非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就不同了,所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好地完成艺术美育教育,是老师面对不同的开课对象时应该思考的问题。除了让学生阅读到应读的书籍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以外,美术史课程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去参加更多的艺术实践、去参加艺术比赛等,寻找更多的实践途径提高学生的审美自信。

    四、结语

    高校应完善培养育人体系,构建独特的大学文化,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与精神,让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广阔的思维方式,让非美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有机会选修美术史课程的机会,这无疑为未来全民提升审美素养、了解中外艺术文化、为国民的精神文化更进一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美术教育更加多元化的同时,美术教育者也背负了更多的责任,更应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参考文献:

    [1]肖鹰.神韵与美育:艺术鉴赏的跨文化探论[N].中国艺术报, 2020-01-06.

    [2]张敢.外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金涛,宫剑南.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N].中国艺术报,2019-11-12.

    [4]黄欣馨.高校本科美术史教学与课程优化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5]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