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阅读中伴随性词汇习得的方式及成效

    李璐娜

    摘要:国内外语言学家普遍认为,第二语言之中大部分词汇是学习者于广泛阅读过程中无意识学习的。尽管伴随性习得理论之中尚且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但不可否认,伴随性习得研究针对汉语言学习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可以降低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学习难度。为此,本文分析了伴随性习得的原理,同时讨论了查字典与推测词义成效对比,并研究了推测词义两种方式成效对比情况,以深入了解阅读中伴随性词汇习得方式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学习汉语词汇提供便利。

    关键词:汉语;第二语言;伴随性词汇习得;阅读活动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5-0005-02

    0 引言

    伴随性词汇习得是近数十年来在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频频出现的新词汇,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普遍认可第二语言之中大部分词汇是学习者于广泛的阅读活动之中积累而成。而这一词汇的学习方式便被部分语言学家称之为伴随性词汇习得,原因在于词汇学习的价值并非阅读活动的初衷,仅仅是阅读活动所形成的附带效果。随着这一概念逐渐为人们所认可,也开始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为汉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有助于国外学生掌握更多的汉语词汇。

    1 伴随性词汇习得的形成原理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而言,所谓习得指的是掌握了语言某一方面或是语言整体的过程及其结果,其实现了对语言学习流程的监督与控制,并为说话人所作出的语言行为提供相应的指导。部分学者也认为语言的习得往往是无意识的、非正式且不明显的学习过程。而伴随性词汇习得则指的是主体在开展其余活动,包括文本阅读以及复述过程中伴随产生的一种认知活动,部分学者提出学生在阅读以及附属文本内容过程中不注重词汇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伴随性词汇习得效率,生词处理的水平有所提高,生词的学习质量也会相应提高。伴随性词汇习得具有如下三点优势:

    (1)具有上下文。主体的阅读行为自身并不会主动增加阅读者的词汇习得量。事实上,词汇学习从一定程度而言受到词汇所在语境、上下文以及阅读者个人注意力等多种因素的要求。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习得某一词汇,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这一词汇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方式,有助于学习者加深对该词汇的理解深度,对其掌握词汇的含义而言有明显帮助,这是教材之中课后词汇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2)词汇学习与阅读活动同步进行。就教学角度而言,词汇习得与阅读活动同时开展,可以在丰富学习者词汇量的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水平。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下,优先教授学生词汇然后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效果更为优秀。(3)学生更加具有自主权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相应阅读所使用的文本,通过选择不同领域的文本,逐渐了解不同领域的词汇与内容,以有效地扩大自身在某一方面的词汇,例如文学方面的词汇或是科技方面的词汇。可见,伴随性词汇习得方式下学生拥有更强的自主性。

    2 汉语阅读中伴随性词汇习得的方式及成效

    2.1 查字典与推测词义的成效对比

    关于是否激励学生于阅读过程中查字典,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意见。20世纪80年代,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学者学习者在阅读以及学习过程中,应尽可能少应用词典,而是积极统计各个效率更高的推测词义的方式。部分学者在开展阅读测试之后发现,学生当前查词典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学习者不能第一时间找准词条,或是词条包含多个含义而无法结合语境选择更为合适的语义。而部分学习者在查完词典之后,依旧会出现遗忘词汇含义的现象。由此可见,查词典开展学习并不能激发学习者的即时记忆,甚至无法保存到中短期记忆之中。虽然如此,查词典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针对词义的理解更为精确,精确度普遍高于通过推测所得到的词汇含义。传统研究过程中,学者通过研究之后普遍认为推测词汇含义较查词典而言效果更为优秀,且认知加工的深度也有明显加深。而就阅读这是继阅读过程中,其针对部分生字、生词的待处理也通常是采用推测方式,但由于其对于含义的理解是通过推测所得,所以在词汇含义的精确度方面明显不及查字典。但相比之下,学习者通过推测所获得词汇不管是否正确,学习者却普遍没有出现遗忘词汇含义的现象,且词汇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记忆[1]。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不管是推测性习得词汇方式,还是通过查字典习得词汇的方式,都有其优势,同时也有其缺陷。故而,建议学习者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结合的方式,即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优先推测词汇的含义,然后在通篇文本阅读结束之后,通过查词典的方式验证自身所推测的含义是否正确,若存在不正确或是不准确的问题,则通过查词典加深记忆。如此一来,学习者不仅可以明显提高词义保持程度,同时也能够保证词义的正确性。学习者阅读过程中推测生词含义属于能产性策略,学习者自觉关注语言的输入,认识加工的深度越深,生词的习得也越为有利,而之后查词典可以帮助学习者纠正推测所得词汇含义之中错误以及不准确的部分,对加深学者理解与认识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如国外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出现“驾驶员”一词,其未接触过该词汇,所以通过已有经验,通过“员”判断词汇为“服务员”,结束阅读再查询词典,从而得出含义为“driver”。

    2.2 词汇含义推测两种方式对比以及成效

    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处理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如何处理该类型词汇也成为影响整体阅读效果以及习得情况的关键原因。而为了伴随性词汇习得,本文针对应用最为频繁的推测词方式予以分析,讨论该加工方式具体处理方法以及成效。通常情况下,词义推测包含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包括词语的识别以及归纳词义。总体而言,学生运用归纳词义的方式处理阅读过程中生词的频率较词语识别更高,然而归纳词汇含义方式不管是理解的正确率,还是词汇知识的维持时间都明顯不如词语识别。所谓归纳词汇含义,指的是阅读者通过即时信息,参照前后文所营造的语境,推断词汇心理付出相对直接。如给出一个语句“运动可以分为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学习者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有氧”与“无氧”属于反义词,而“运动”词汇出现两次,可见“有氧”与“无氧”是修饰“运动”的,所以本句子指的是运动可以分为两种不同运动,且两种运动方式之间存在差异性。通过上例可见,语境之中便为阅读者提供了可以参考与分析的线索,通过合理的推理可以获得正确的含义。然而,通过上下文语境完成词汇含义的推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重点在于语境对词汇含义的限制较为宽松。语境一般分为局部语境以及综合语境两种,阅读者结合语境所提供的条件猜测的词义或许符合情景,但并不一定是目标词汇的正确含义。如例句“过年了,人们纷纷挂上了红布帘、红灯笼。”其中,“布帘”一词便难以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测,因为可以理解为“画”以及“红纸”等多个含义,上述两个理解都符合语境,但并非是“布帘”的真正含义。不仅如此,上下文语境限制过于宽松,对阅读者准确理解含义而言也较为不利,如“清洁工”、“文员”,在上下文语境宽松的情况下,其都可以视为企业职位的一种,之间并没有差异。可见,阅读者通过上下文仅能了解目标的基本含义,但推测其精确含义较为困难[2]。

    另一种词汇含义推测方式,词语识别是借助激活心理词典之中存在关联性的词汇凝练词汇含义,这一关联既可以源于母语也可以源于第二语言,一般是利用近似词汇或是存在的发音关系以实现。通常情况下,第二语言与母语的相似程度同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效率之间有密切关系。以中国为第二语言为例,日本语之中“兄弟”、“爱”以及“文学”等书写方式与汉语基本相同或相近,甚至读音也较为相近,相比其他母语的学习者,以日本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方面可能相对轻松。而部分研究学者也发现,汉语同韩语在共同应用的汉子方面一定程度也直接影响了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而韩国文教部门明确规定,韩国初高中学生必须学习《教育用基础汉字表》内的总计1800个汉字,这也为学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留学生尝试利用母语同第二语言之间的联系以推测词汇含义,正确率相对较高。但也存在将相似点放大的问题,可能忽视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导致出现错误的理解。

    3 结语

    伴随性词汇习得是学生丰富词汇储备较为常用的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效率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师,应明确伴随性词汇习得的含义与形成方式,同时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查词典与推测两种方式,以提高自身词汇的储备量,从而提高其第二语言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敏.简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偏误产生的原因与对外汉语教学——以渤海大学欧亚非留学生为例[J].中华少年,2018(17):178-179.

    [2]梁歆,林邓碧霞.运用专题研习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成效研究——以香港科技大学高级汉语第二语言课程为例[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7(00):70-82.

    (责编: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