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雅尼《夜莺》的中国“和谐”思想

    [摘??要]电子音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渗透到音乐界的产物。雅尼创作的《夜莺》不仅是一首现代电子音乐,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中国古典的色彩。歌曲《夜莺》可以说是现代电子音乐的极品,也是第一部西方人创作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本文对《夜莺》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了作品的音乐内涵,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和谐”音乐。

    [关键词]《夜莺》;雅尼;中国传统思想;和谐

    一、作曲家介绍

    雅尼是当今全球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创作者和钢琴演奏者,在他的自传《倾听雅尼》中,更多地将自己的古典音乐作品称为美国现代古典器乐(classical?instrumental?music)。

    1954年,雅尼出生在希腊的卡拉马塔,后来加入了美籍。雅尼十分热爱音乐,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1980年至今,先后录制发行了十多张音乐专辑,曾经多次获得过格莱美奖的提名。

    二、现代与古典的结合

    现代电子音乐是依托电子乐器产生的,通过电子音乐技术来操作。创作和演奏音乐的音乐家被称为电子音乐家。一般情况下,声音可以通过机电技术和电子机制来区分。纯电子音响设备有特雷门琴、声音合成器和计算机等。电子音乐与欧洲的艺术音乐有过接触。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由于摩尔定律创造的可以抵挡音乐的技术,用电子的方法制作音乐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加流行,发展到今天的电子音乐。从实验音乐向流行的形式发展。

    电子音乐包括三个发展时期。分别是1920至1930年;1940至1950年;1960年至今。

    第一发展时期电子乐器开始大量出现并被用来作曲。利昂·特雷蒙发明的第一種电子乐器叫作以太发声器,它导致了电子乐器的创作,与噪音制造器及其衍生设备形成了鲜明对比。1929年,约瑟夫席林格创作了由电子乐器与管弦乐团相结合的作品《特雷门与管弦乐团第一组曲》。

    第二发展时期电影出现,将电子音乐与图像相结合的发明层出不穷。为了与电影业合作,技术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光电池的新型伴音电影录制系统。“磁性留声机”K-1是德国电子公司AEG开发的一种实用录音系统,可以重新录制或编辑,它的发明使录音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从那时起,磁带被广泛应用于广播和有声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沃尔特·韦伯(Walter?Weber)利用交流变磁技术提高了磁记录的保真度,大大提高了1941年K4磁声系统的性能,使之超过了当时所有已知的记录系统。磁带为音乐家、作曲家、制作人和工程师在声音表现方面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它提供了电影胶片的操作灵活性,而不是唱片的刚性。它可以减速、加速甚至倒带,可以被编辑,预先录制多次,而且次数是惊人的。录音带的普及最终导致了电子录音带音乐的发展。

    第三发展时期人民大众更加倾向于更具时代感的音乐形式,在电子音乐演绎中配合加入绚丽多彩的舞台灯光效果,让人们的情绪能够很快融入音乐中。而相对于古典音乐,在20世纪后期发展的空间则越发的狭小。所以,推动古典音乐在新世纪的音乐空间下继续生存发展,成为每一位音乐家的责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雅尼创作出的《夜莺》无疑是给这个问题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案。

    《夜莺》中深刻的古典音乐内涵,以现代电子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在音乐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到西方的古典交响乐团、中国的古典民族乐器——竹笛,这些并不是实录,而是由雅尼用MIDI技术制作的。

    MIDI乐器和软件能够有效地控制复杂的乐器,而且价格低廉,已经成为录音室的标准设备。录音室通过音乐采样和仅记忆乐器的样本重建了声学效果。米勒的凯特为了实时控制MIDI开发了一套名为Max的图形信号处理软件,使大多数没有计算机编程语言背景的人都能做到为算法写作。

    三、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融

    《夜莺》创作中还有一个小插曲,雅尼在意大利的海滨旅游中创作了这首歌,每天晚上,一只鸟会栖息在他房间的窗台上唱歌,雅尼总是被小鸟鸣叫的声音所吸引,他觉得鸟的叫声有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所以他决定用一种乐器代替鸟鸣声谱写一首歌,但他想不出该用哪种乐器来模仿鸟的鸣叫。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来自中国的竹笛乐手现场演奏一段民族音乐,向雅尼展示了竹笛的魅力,雅尼立刻回忆起了当时在意大利见到的那只小鸟,他听完了朋友的演奏后,觉得中国笛子能用颤音来模仿小鸟鸣叫,而且很相似。于是,他决定用竹笛作为主奏乐器,创作这首带有东方色彩的《夜莺》。

    《夜莺》以安徒生童话为题材,背景融入了中国元素。故事讲述了皇帝花园里有一只夜莺,它的歌声很美妙,为忙碌的渔民和穷困的女孩们带来了快乐和慰藉。但宫廷中的贵族们都不知道国内有这样一只鸟,直到看外国人在书里讲道,才找到它。这只鸟虽然不漂亮,但它的歌声灵动怡人,深深地打动了帝王的心,让他不由自主地流出泪。这时,日本皇帝送来了一只夜莺,是人工艺术品,全身都镶有钻石、红玉和碧玉,就像真夜莺一样,只要有好的发条,就能唱出真夜莺的歌曲。当皇宫内的人们都在准备倾听这个“人工夜莺”歌唱时,真夜莺悄悄飞回了青翠树林。一年后,人造夜莺唱的调子听过的人都能背了,随后,它身上的发条也断了,勉强修复后,每年也只允许它唱一遍。又过了五年,皇帝病了,垂危的时候,面对着死神,他让人造夜莺来为他唱歌,但这只鸟因为没有好的发条,一动都不动。就在此时,窗外传出了那只真夜莺的歌声,它特地来到这里,为皇帝献上了安慰与希望之歌。随着歌声的响起,等在皇帝身旁的死神变成了一股冷白雾,从窗户里消散了,他居然满面回春,最终恢复健康,并且神志清醒了。[1]。

    作为一位西方作曲家,雅尼以这个故事为主题创作了一部具有中国民族色彩的音乐作品。在配乐方面,雅尼将中西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是第一部西方人创作的带有中国风的古典电子音乐作品。雅尼在电声音队和人声合唱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竹笛,使音乐带有浓厚的中国古典气息。

    乐曲的开篇由弦乐队铺底,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大自然的韵味,主奏乐器竹笛缓缓拉出序幕,打破了夜晚的寂静,让人仿佛看见一只夜莺在月下歌唱,在最后竹笛用四个颤音模仿出了鸟的叫声,引出钢琴的第一次主题。(谱例1)

    谱例1:

    

    

    在钢琴弹奏完主题句后,竹笛又再次高八度进行了主题句的变化重复。其中穿插了一段弦乐,竹笛与弦乐之间相互呼应。(谱例2)

    谱例2:

    

    从乐曲的主题句的旋律可以看出,雅尼运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其中出现偏音变宫,最后落在商音上,这段主题为A商调式。

    在第一遍的主题演奏完之后,出现了四小节的连接。(谱例3)

    谱例3:

    

    在连接部中频繁出现变宫的音,说明这一段旋律向属方向进行了离调,为主题的再一次出现做准备,这也是西方音乐常用的写作手法,再现(谱例4)前的属准备。此处也体现出雅尼这首作品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

    谱例4:

    

    同样再现段也进行了变化。分析发现,整首乐曲不断围绕着主题句进行变化重复,且每次重复时使用的乐器也不一样,如钢琴、竹笛、小提琴还有大提琴,在乐曲最后所有乐器齐奏主题旋律并且加入人声,歌曲的主题充分展现出来。

    四、乐曲的思想性

    中国人从古代就开始有“和贵为贵”“天人合一”“和万邦”等和谐共生思想,不仅非常注重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而且十分注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共生。

    乐曲的主题运用了商调式,而商调式一般展现出来的都是柔和优美的感觉。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乐曲开端由夜莺般叫声的竹笛吹奏,之后其他乐器轮流演奏主题,最后加上的人声器乐齐奏,让竹笛不再单调,好似万物苏醒与夜莺一起歌唱,展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从这一段主题句中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2]。

    (一)和为贵

    中国传统思想以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为主,孔子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提倡的思想就是人要宽厚,与别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创造和谐的国家社会秩序。同一个时期的孟子有一句至理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大力提倡个人与其他人之间和谐相处,建立一个和谐的养老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最终实现一种大同的和谐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在乐曲中,作者使用夜莺来作为音乐的表达主题,夜莺独自在月夜下歌唱,引来了钢琴的附和弹奏,仿佛有人在为夜莺伴奏一般,随即弦乐队的变化主题再现,让宁静的夜晚又多了一层生机,随着主题不断地重复再现,不同乐器演奏与夜莺相互呼应,这一段旋律的柔和优美不断变化重复着,最后引出人声的哼唱主题,每个乐器代表着大自然中的一种生物,每一种生物都在变化演绎着夜莺的主题,体现出了生灵与生灵之间的“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二)天人合一

    自古以来,先哲们就充分提倡和谐的人生思想,即“天人合一”。他们提倡人类应该真正认识大自然,对大自然不仅要具有十分的敬意,还要好好珍惜保护。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标准。庄子还提出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强调了人们应该融入自然,遵循自然,顺应自然发展,与自然保持一致,使我们能够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在”的最高境界。中国先哲对于传统文化思想论述还有许多经典,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句话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在《夜莺》中,前半部分器乐演奏的主題句不断重复,最后引出人声,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理念,此处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夜莺的歌声让万物得到了共鸣,人类也参与到这一场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中,优美的旋律将万物连接在一起,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三)协和万邦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古代先哲提倡“协和”,在国家与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人们和平共处,亲善与睦。这让我想起了尧典的思想和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点,主张通过和平往来来感化外邦,反对轻而易举地诉说武力。孟子还提出了“仁者无敌”的观点,主张“以德服人”,提倡王道,反对霸道。世界和平共存的思想,在当今也成为主流议题。

    雅尼运用中国的五声调式和西洋乐器的结合创作,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和谐交融。1997年,雅尼在中国紫禁城演出了这首柔美的音乐作品,以故宫为平台,伫立在东方的舞台上,向世界传达出来“协和万邦”的思想内涵。当《夜莺》在紫禁城响起时,世界的每个国家都在内心中祈祷着和平。此时的紫禁就代表着乐曲中的夜莺,在月夜下歌唱,慢慢的,全世界都响起了和谐的主题旋律,此时的世界是融为一体的,人们沉浸在一片祥和氛围之中。

    总??结

    雅尼的作品之所以受人敬仰,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的音乐结合起来,而是因为他在创作思想上摆脱了西方人对作品形态、本质上的关注,运用东方人的创作思维,以不复杂的旋律和技巧进行了创作,刻画了一种深邃的意象和思想内涵,就像中国古筝曲《渔舟唱晚》一样,没有多少复杂的演奏技巧,却内涵深刻,意境难以把握。因此,这首优美动人的音乐,在1997年紫禁城表演当晚被推崇为“天籁之音”。一首来自西方音乐人创作并演奏的曲目不仅感动了东方观众,得到了认同与赞赏,更打动了世界各地听众的心灵,《夜莺》成为了世纪经典之作,让人们通过电子音乐作品感受到了古典音乐的韵味。

    注释:

    [1]余凤高.安徒生写《夜莺》——用最美好的字句描写她的歌声[J].名作欣赏,1999(04):119—122.

    [2]吕绍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J].丽水学院学报,2013(06):34—39.

    [收稿日期]2020-12-22

    [作者简介]赵晓东(1997—??),男,辽宁工业大学本科学生。(锦州??121001)

    (责任编辑: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