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政治账”:深刻把握从严治党的历史与现实

    于安龙

    摘 ? 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从严治党,坚决惩治党内存在的贪污腐化分子。对于贪污腐败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警醒,所以始终秉持“宁可得罪少数腐败分子,也决不得罪广大人民群众”的理念,把维护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整体来说,反腐倡廉、惩贪除恶是革命和建设时期锻造队伍、获得民心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改革时期稳定大局、取信于民的现实所需,是新时代凝聚民众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召唤。把握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一边,使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大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账;人心向背;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D262.6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4-9170(2020)02-0050-07

    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党内贪污腐化分子,有利于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必然要求。党内少数腐败分子的存在,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消解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如不从严加以惩处,将会使党失去民心、失去根基。正如习近平所言:“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是怕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还是怕得罪十三亿人民?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1]

    一、从严治党是革命和建设时期锻造队伍、获得民心的必然选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面对着异常残暴的国内外反动力量,革命的任务异常艰巨,而此时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力量尚比较弱小、革命经验不足,迫切需要一批从革命实践中历练、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来带领党的队伍,壮大党的力量。在此过程中,参加革命较早、在革命中屡立战功和屡有贡献的党员干部就成为党的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最重要的“革命火种”。这些党员干部大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的坚定决心,能够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但也有一小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丧失、革命斗志松懈,再加上自恃功高位尊、革命经历丰富,逐步形成了贪图享乐、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甚至徇私舞弊、贪污腐败,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要求,在群众中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成为了党内的“蛀虫”,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在革命事业急需人才的用人之际,对这些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如何处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事实证明,党内任何人不管多么地功高卓著,只要违法乱纪、侵犯群众利益,中国共产党就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人民群众的一边。

    在中央苏区时,毛泽东就曾大力倡导廉洁奉公,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做到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共克时艰、渡过难关。在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推动下,中央苏区深入开展了节省运动和反贪污浪费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即便如此,中央苏区依然出现了一些贪污、浪费、挪用公款等腐败现象和犯罪行为,给党和革命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对此,毛泽东十分警醒,他曾说:“必须反对贪污浪费现象,因为这种现象不但是苏维埃财政经济的损失,并且足以腐化苏维埃工作人员,使他们对于工作失去热忱与振奋精神的元素。”[2]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发了由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签发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第26号训令,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颁布的第一个反腐败法令。就在中央苏区轰轰烈烈地开展反贪肃纪运动时,发生了叶坪村苏维埃主席谢步升违法犯罪案。谢步升利用职权贪污打土豪所得财物,伪造证件私自贩运物资牟利,诱逼奸淫妇女,生活严重腐化。此案发生后,案件查办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有人替其说情求饶,对此,毛泽东明确表示:“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败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3]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清除腐败、为民除害的决心,最终谢步升被公审判决、依法处死,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枪决的第一个腐败分子。此间,类似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办,起到了振聋发聩、扶正祛邪的良好效果,极大地震慑了贪污腐化分子,捍卫了新生的红色政权。更为重要的是,党员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利益,动摇了党的群众根基,极易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4]。从严治党、惩贪除恶有利于获得民心、凝聚力量,有利于净化党的肌体,提高党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吸引力。

    党内蜕变分子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贪腐,也表现为作风上的专横,藐视党的纪律,甚至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成为革命队伍中的“败类”。20世纪30年代,党和红军历经千难万苦的长征,终于胜利会师于陕北地区,中国革命又有了新的比较稳固的“落脚点”,并在这里承担起领导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重任。然而,就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全民族同仇敌忾之际,延安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黄克功持枪杀人案,一时间群情激愤、流言四起。黄克功早年参加革命,经历过万里长征,作战勇敢、才能卓著,是在革命事业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年轻红军将领。但他身为革命军人、共产党员,不顾国难当头,持枪逼婚、公然杀人,影响极为恶劣。此案发生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舆论大哗,一些反动媒体乘机大肆传播和蓄意抹黑,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时,对于此案的处理也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多数人认为应该杀人偿命、依法严惩,也有人认为应该珍惜人才,留蓄革命力量,给黄克功以戴罪杀敌、将功赎罪的机会。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案件,毛泽东同样态度鲜明,即必须以罪定刑、严惩不贷。从历史上看,农民起义军在取得胜利后骄傲自满、腐化堕落、脱离群众,必然会失去民心、招致失败,可以说是十分惨痛的教训。因此,毛泽东主张对于共产党员要执行相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具体到黄克功持枪杀人案来说,如果徇情轻纵、袒护包庇,就无法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而党也会慢慢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依法严惩违纪分子,才能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使其汲取教训、以之为鉴,才能严明党的纪律,重塑党的形象,扩大党的影响。正如毛泽东所说:“这叫否定之否定。黄克功一粒子弹,否定了刘茜,违反了政策,破坏了群众影响;我们的一粒子弹,又否定了黄克功,坚持了政策,挽回了群众影响,而且使得群众更拥护我们了。”[5]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严明法纪,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革命力量才会不断壮大,才会有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奔赴延安,汇入到浩浩荡荡的革命潮流中,革命事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革命任务最终胜利完成。在即将夺取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不要在“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两个务必”对即将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作风的基本要求,也是對广大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期待。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党员干部精神出现懈怠,享乐主义思想萌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日渐疏远,进而堕落为贪污腐败分子,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刘青山、张子善。此二人是在革命洗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在革命过程中做出过贡献,经受住了革命战争的严酷考验。但在革命胜利后,他们在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下,以功臣自居,贪图享乐、蜕化变质,很快就在“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在天津任职期间,他们凭借手中职权侵占、挥霍国家财产,以权谋私、贪污渎职、盘剥民工,使国家蒙受巨额经济损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二人的贪污罪行暴露后,1951年11月30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批转华北局《关于逮捕大贪污犯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和现任地委书记张子善向中央的报告》,并在批语中指出,这件事给中央、中央局、省市区党委提出了警告,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斗争来抓。这种严重的贪污腐败行为,不仅侵蚀了党的干部队伍,而且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对于如何处理这一案件,有人曾建议鉴于二人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功劳较大,应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从轻发落。又一次面对党内不同意见,毛泽东依然态度坚决,即必须从严处理、肃风正纪,决不能放任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他明确指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6]

    以上三起典型案件发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案件主角或身居要职,或屡立战功,因此他们的贪污腐败、违法乱纪行为尤其引人关注。毛泽东认为,腐败现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乱源,轻则引起群众的反对和不满,重则会引起“第二次革命”,造成干部“霸王别姬”,党和国家改变颜色的局面。所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从民心角度来审视和处理党内腐败现象,坚决维护群众利益,顺应群众呼声,对党内腐化堕落分子予以坚决惩处,决不手软、决不纵容,在“政治账”“人心向背的帐”上表现出了清醒的认识、鲜明的立场和坚定的决心,从而不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使得革命力量如万川汇流般不断壮大,这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二、从严治党是改革时期稳定大局、取信于民的现实需要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和执政环境,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共同奋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联系越来越多,这对中国的发展而言无疑是有益处的。但与此同时,西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也传入中国,使得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奋斗精神衰减,甚至出现了奢侈浪费、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行为,严重影响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并在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改革开放后,对于党内出现的贪污腐化、骄奢淫逸、脱离群众等不正之风和不法行为,邓小平认为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从严治党管党,否则就有重蹈载舟覆舟悲剧的危险。1980年12月,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极少数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非常不利于恢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7]

    对于一定时期党内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手软”现象,邓小平明确提出要“严打反腐”,越是高级干部及其子弟越要从严从快处理,“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抓住典型,处理了,效果也大,表明我们下决心克服一切阻力抓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8]152。坚决打击贪污腐败分子,能够达到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目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腐败行为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态度。而对党内腐败分子的姑息纵容则会在群众中造成极大误解,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甚至会激化社会矛盾,干扰改革开放大业。1989年国内发生了政治风波,邓小平在分析时局时就曾指出,对党内腐败现象没有及时、严肃地处理,导致民愤积聚、民怨渐起,是引发风波的重要原因,“这次出这样的乱子,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腐败现象的滋生,使一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了信心”[8]300。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老党的解体覆亡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反面鉴戒。追溯苏联共产党亡党的原因,党内出现的党员干部腐化、堕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最终导致其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所以,邓小平认为,对包括高级干部及其子弟在内的贪污腐败必须毫不手软、决不妥协,唯有如此才能取信于民,“腐败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8]297。事实上,腐败即使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也会玷污党的形象,破坏改革开放的声誉,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人为地增加改革开放的难度。所以,在邓小平看来,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8]379。他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复交代,要认真抓党的建设,旗帜鲜明地反腐败,“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8]314。邓小平曾提出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的著名论断,而党内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会造成恶劣的示范作用和消极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正风肃纪,将“严”字长期坚持下去。

    江泽民在担任党的总书记后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提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重大命题。他认为,对腐败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看,而且要从政治上看。即是说,腐败问题关系人心向背,是事关重大的“政治账”,必须高度重视、从严惩处,不能掉以轻心、等闲视之。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9]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不仅会使党的信誉尽失、威信扫地,而且会侵蚀党的群众根基,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甚至会从根本上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10]。江泽民反复强调,要重视腐败与人心向背的关系,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因此,坚决反对和防治腐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合民心、顺民意的现实选择。“群众对腐败现象是痛恨的,我们反腐败,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意志,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11]。这一时期陈希同、王宝森、成克杰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因贪污受贿被严厉惩处,充分表明了党的反腐决心,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也有力地振奋了党心民心。“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实效,取信于民”[12]。反腐倡廉是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保证,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江泽民指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13]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的思路更加明确。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14]腐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更侵犯了群众的利益,极易引发群众不满,导致党群关系疏离,造成群众与党离心离德,进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甚至会因此而丢失政权。反腐倡廉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群众利益,是为了赢得民心。“党的优良作风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要切实把作风建设作为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的大事来抓”[15] 。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中具有极端重要性,因此必须驰而不息地抓紧抓实,“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16]。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仍时有发生,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屡禁不止。对此,胡锦涛反复强调,要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17]。党的十六大以来,在胡锦涛反腐倡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严厉惩处了各种消极腐败行为,稳定了大局,有力地震慑了腐败分子,做到了取信于民。

    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彰显出了无穷的活力,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反腐倡廉摆在重要位置,矢志不渝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正是因为有了反腐倡廉建设的保驾护航,改革开放事业才能不断深入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更加凝心聚力。所以说,反腐倡廉关系大局、关系未来。

    三、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凝聚民众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召唤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和持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展现出了无比灿烂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目标。”[1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最伟大的梦想,正日益变为现实。但是,越是接近于实现中国梦,越需要党坚强有力的领导,越需要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地奋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梦的见证者、实现者,是党最根本的力量源泉。腐败问题频发将会严重影响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消解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妨害社会公平正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19]。政治清明、干部清廉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只有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惩贪除恶,才能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激发起人民群众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始终强调要树立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秉持人民至上的情怀,把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0]。对于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侵害群众利益的,必须予以坚决惩处,因为这是一个关系人心向背的“政治账”。他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针对一些干部违法违纪占地建房问题,就表明了严肃惩处、取信于民的严正态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内“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反腐败斗争,习近平依然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担当与决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厉惩处各种贪污腐化分子,“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21]。那么,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期待呢?自古以来,人民群众共同期盼的就是有廉洁奉公的清官、两袖清风的好官,而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22]6。反腐倡廉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就包括对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的需要。不仅如此,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是与反腐倡廉工作成正比的,即反腐倡廉推进越深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笼子越扎实,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就越强;反之则亦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不仅是参与者、支持者,也是最终的获益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从严治党、铁腕反腐,起到了激浊扬清、去芜存菁的良好效果,不仅更新了党内政治生活气象,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环境,也改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信心,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腐败的最大危害就是从根本上摧垮民心、瓦解斗志,动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22]5-6。如果腐败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党就很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难以顺利发展,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就可能成为水花镜月。2014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指明了坚决严惩腐败分子的深刻意义:“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22]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良党风和廉洁政治的新期待,对党内腐败问题决不讳疾忌医、文过饰非,而是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开启了铁腕反腐的大幕,极大地提振了民心士气,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反腐信心。几年来,人民群众对于反腐败的“认同感”“获得感”不断增强,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勤廉兼优的优良传统不断回归。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因严重违纪违法而先后受到严惩,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惩治腐败充满了信心和力量,让人民群众从“真刀实枪”的反腐改革中感受到了变化、看到了希望,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腐败是人民之敌,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同时,腐败也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是党健康躯体上的“毒瘤”。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22]3反腐倡廉是大势所趋、时代召唤,既为党赢得了民心,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支持,同时也为党继续推进反腐大业提供了底气和勇气,有利于党把赢取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压力转变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全党必须牢记,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败斗争必定胜利”[23] 。人民群众是防腐反腐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反腐工作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导向,把相信和依靠群众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广泛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反腐败斗争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其重要法宝之一就在于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坚持在反腐工作中以群众路线为根本工作方法,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对腐败现象进行监督和举报,切实做到了反腐为了群众,反腐依靠群众,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反腐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和需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考量因素,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党建思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严格正风肃纪,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此不惜得罪和严惩党内腐败分子,在人心向背的抉择中赢得了民心,进而使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发展。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大业中善于算“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是一以贯之且又与时俱进的,这既是传统民本思想的当代彰显,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执政党的政党性质所决定的,它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惩贪除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也由此获得了反腐败斗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有了民心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大业将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45.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139.

    [3] 李慎明.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12.

    [4]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4.

    [5] 石仲泉,陈登才.毛泽东的故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269.

    [6]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52.

    [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58.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2.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511.

    [11]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75.

    [12]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6.

    [13]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22.

    [14]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42.

    [15]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22.

    [16]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67.

    [17] 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光明日报,2011-01-11.

    [1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

    [19]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光明日报,2013-01-23.

    [2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8.

    [21] 领航中国,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述评[N].人民日报,2015-01-04.

    [22]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3] 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 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光明日报,2015-01-14.

    责任编校 ? 陈 ? 瑶

    Abstract: CCP has always emphasize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corrupt individuals punished with firm determination. Corruption quite likely result in severe consequences, CCP has always been on high alert against it, prioritizing public interest with the notion “annoying the corrupt few rather than the masses” cherished in mind. Holistically, it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to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and to remove corruption and viciousness; it is also a factual requirement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of reform to win faith from the public, and the beckoning of the time to assemble public awarenes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Proper location of the political standpoints of the masses, and standing firmly with them have won CCP the support of the masses, greater victories inevitably to come.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political account; peoples standpoints; fighting corruption and promoting integ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