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李秀林

    【摘要】自主学习是目前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考虑整个班级的具体学情、学生特点等,引导学生高效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合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因此,分析与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几种途径,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引导方法

    引 言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独立、积极、自觉特征的总称,同时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的心理能动性状态.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态度.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之下和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及教学目标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也是学生的一种能力及学习策略.从学习过程来看,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设计、管理、调节、检测及评价等的过程.因此,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以口述方式实现对知识的传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新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提出的.这一种教学模式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教育体系之下,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2.1 优化教学导入方式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年龄较小,教师需要以兴趣为切入点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课堂导入活动的效果对课堂教学质量有关键影响,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积极性也有较大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丰富导入活动的形式,善于创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目前来看,教学导入的优化策略主要如下.

    (1)基于教学内容设计竞赛活动,促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竞赛要求提前通知给每名学生,使每名学生都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比如,在讲授乘法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有操场吧,现在我给出几个操场的长、宽,大家进行面积计算,看谁计算得最快.”这样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心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

    (2)应用问题设置悬念.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悬念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问题促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小学乘法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几组数据,如3×5、3×12、22×5、24×4,让学生围绕这几组数据进行计算,促使学生从计算中发现疑问.“2.3×4和前面几个算式一样吗?”“其中的小数点应当放在哪里?”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 发挥提问的作用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活动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教师应该在课程导入时做好相应的设计,用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借助探究性的提问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时以记忆性问题为主,不仅要求学生按照书本回顾分析,还要求学生按照具体的事实进行回答.在这样的提问教学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因此,教师可以在提问中突出探究性,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问题式教学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各种与本堂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各种问题并交流讨论数学知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在小学阶段,问题式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通过讨论问题,能提高自己思維的活跃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个体化差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难重点与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机结合,设计系列问题,保持问题的逻辑性与层次性,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

    例如,在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课件展示用小棒摆成的图,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学生可以基于小棒图结合自己的经验去联想.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还会摆什么图?谁可以在短时间内摆出多个相同的作品?”此时,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教师进行提问,如“你摆出的图案使用了多少小棒?用加法进行表达”“假设继续摆,摆100个图案用多少个小棒?”.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思考并发现知识.

    2.3 优化思维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间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当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为了改善提问环境,教师需要注重发问时的态度,鼓励学生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应当与学生一同思考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考的方向与路径,使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提问,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学习,促使学生保持成长,真正将自己发现的知识内化,从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

    在提问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长期性这一原则,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提问,从而优化提问环境,提高学生思维意识.下面探讨不同情况下的提问方法.

    (1)在遇到难点时,教师进行提问.如“100以内数的读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在计数器上按10.此时,部分学生在个位上拨了10个珠子,部分学生在十位数上拨了1个珠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对数字的深入理解.

    (2)在遇到关键点时,教师可以设疑.如在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跟什么没有关系”的疑问.

    (3)在遇到矛盾点时,教师可以设计疑问.如在“锐角与钝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锐角与钝角提出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发现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验证锐角或钝角.

    (4)在无疑问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讨论话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某一个结论无任何异议的情况下提出一个相反的命题,让学生基于所学知识去思考.如在小正方体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疑问:“你能用小正方体数出‘小溪的面积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深入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5)对教材中的“空白”提问.小学数学教材后都有习题,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学习情况,对一些“空白”进行提问.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绘制一个图形(如组成“沙漏”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去数图形中角的数量.

    2.4 借助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新課程教育体系的要求之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及趣味性,重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合理性,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抽象画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在生活情境的支持下,教师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环境、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将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抽象为数学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制订尽可能详尽的授课计划,将教学问题的设置与处理巧妙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任课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所设计的教学情境、教学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当堂的重难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应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与规律,尽可能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源于生活、源于学校、源于家庭),让学生觉得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例如,在图形的变换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折纸游戏(如折玫瑰花、千纸鹤等),让学生了解折叠后的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及平移、旋转等概念.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及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按照学生的身心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强化整体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C].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专题资料汇编.2019.

    [2]张爱珍.解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文渊(小学版),2019(7):681.

    [3]章美玲.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9(61):106.

    [4]陈雷鸣.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8(1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