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流区为主”教学设计(湘教版)

    陈山山

    

    

    

    一、课标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初中《地理》(湘教版)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中的“外流区为主”。本教学设计需要1课时完成。

    课标要求:在地球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课标分析:本条课标旨在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理解外流河、内流河、水系、流域和水文特征等河流相关概念。说明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分界线,并得出我国河流以外流区为主。能够对比总结外流区与内流区河流及南方与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差异,并能理解其成因。同时,强化对专题地图和图表的观察、分析及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外流区为主”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相对独立,但实际上,一方面,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涉及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植被和土壤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河流影响着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同时,人类活动也影响和改造着河流的基本特征。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既要有地形和气候等知识储备,又能对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作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重点归纳了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材层次清晰,分层次依次介绍了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外流区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水文特征的区别以及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活动”和三个“阅读”。“活动1”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据图指出主要河流的空间位置,总结内外流区的分布及界线。“活动2”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更深刻地理解判别水文特征。“阅读”材料介绍运河、塔里木河和我国的湖泊,可灵活处理,既可作为教学素材,也可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教材图2-41给出的四幅图,没有问题引导思考,在正文中也没有提及,需要教师自己设置问题来引导思考。另外,水文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水文特征的概念在最后的“活动”中才出现,在教学秩序和思维规律上欠妥。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中国的地形和中国的气候的学习,学生有分析水文特征的基本知识储备。但本节课学习对象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河流的基本特征的归纳总结分析,对学生的归纳思维和综合思维的要求较高。本届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思维能力参差不齐,一班二班四班六班较好,三班五班较弱,但各班都有几个思维灵活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设置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策略上,先大胆放手,小组合作,生生互助,总结水文特征,然后小组展示时,教师查漏补缺。

    学习目标: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结合气候和地形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教学方法:展评教学法;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自主阅读总结等。

    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教学资源:PPT、展台、投影、学案。

    三、教学过程

    1.明晰概念

    师导语:请同学们结合学案上的示意图,回忆一下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河四个概念区别。

    生活动:阅读教材P46图文,完成学案“明晰概念”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示意图帮助同学们回忆理解四个概念的区别。

    2.看图说话:内外流区的分布

    师导语: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6图2-40完成活动题①、②。

    生活动:①在图上,找出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和塔里木河。这6条河流中,哪些河流位于外流区,哪些河流位于内流区?②在图上,找出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看一看它与降水分布图中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并归纳出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归纳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布特征,并从中训练读图方法。

    3.合作探究: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师导语:大家最熟知的两条河是黄河长江,长江是第一大河,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不同河流有不同的特征,我们把河流的水量、汛期、含沙量和结冰期等这些特征,称为水文特征。

    生活动:结合教材图2-41,比较外流区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完成表1并讨论成因。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河流,对比北方河流与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理解其成因。

    4.对比总结: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师导语: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请大家结合P48文字材料,完成表2。

    生活动:学生齐读文字材料,完成表2。

    5.自主阅读:中国的湖泊

    学生掌握两大湖区、淡水湖、咸水湖的概念。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图2所示。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1.课堂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观察法和抽答法。在小组讨论解决完本节课重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时,设置抽答环节“请解释现象背后的成因”(PPT呈现现象),以检测学生的听课情况,同时课堂过半,注意力有所松散,小小的评价重新拉紧学生神经,吸引注意力。

    结果性评价采用“试题检测”的方式,学案最后设置了5道紧扣本节重难点的选择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学反思

    本节课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主要是“合作探究”部分,设置难度适中,引导到位,学生的合作探究成果也很让人惊喜。“合作探究”后及时“抽答”,不仅重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再次复述重难点内容,对学生刚才的讨论起到了整理巩固的作用。

    本节课有待提高的地方在“看图说话”和“对比总结”部分,组织形式简单,无法关注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不足,心中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