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曲水园

陆琦



曲水园位于上海市青浦城厢镇公园路650号,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原是县城隍庙的园林,故称灵园。当时城隍庙有习俗,每年向每个居民捐募一文钱,或于地丁项下加纳制钱一文,称“文愿”,用作庙宇维修经费,故有“一文园”之称。嘉庆三年(1798年)改名“曲水园”,取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曲水流觞”之意。清宣统三年(1911年),曲水园由庙园改为公园,民国16年(1927年)又更名为“青浦中山公园”,1980年恢复“曲水园”之名。
据《青浦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在城隍庙的东面,辟园供香客小坐休憩。以后逐渐添建亭、台、楼、阁,掘池养莲,堆山叠石,植树栽竹,规模不断扩大,景色日益增多。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王希伊在《灵园记》中曾较详细地描写了当时园景“乾隆乙丑丙寅间,庙之东偏建堂曰有觉,轩曰得月,楼曰歌薰,阁曰迎晖。旁凿小池,叠石池中,桥架碧水,美哉!始基之矣。越二十余年,乃沿流增以岸舫,舫后有楼曰夕阳红半,有堂曰凝和,复益以精舍数楹,视前较胜矣,而究未有大观也。余自甲辰秉铎以来,见阖邑踊跃输将,拓地庀材,渐次就理,浚池累山,植红莲,亘以长堤。堤有亭曰涌翠,矶曰濯锦,石梁曰喜雨。由此而麓而巅,重峦复嶂,树木蓊郁,有亭曰餐霞,后障以楼曰偕乐,亭曰寅曦,轩曰鱼乐。从九曲廊而上,凭高纵目,遥山蜿蜒,村霭墟烟,宛如米家画帧。又东为花神祠,庭矗三峰,罗莳花卉,四时皆春焉。园门中建以碑亭,昭神之凭藉也。不几年而观厥成,佥曰灵哉,是宜名园。”灵园就是这时命名的。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占领青浦,清军和华尔洋枪队攻城时,曲水园毁在炮火之中。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重建,前后经历27年,完成了曲水园原有景点的复建工程,并增建了放生池、围墙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移朱家角水月庵石柱六角亭、天一孔宅石柱长方亭、朱家角王昶祠“刘梁合璧”(清代著名书法家刘墉、梁同书的书法艺术作品,由清代著名学者王昶编集镌刻)至园,两石亭建于东园护城河畔,“刘梁合璧”嵌于镜心庐壁,镜心庐遂又易名为藏璧庐。1984年后,全面修复及增建园内景点,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为舟居非水、迎仙阁、夕阳红半楼、有觉堂、御书楼、得月轩、坡仙阁等景点题匾。
曲水园占地三十亩(1.82hm2),其中水体占15%,园内建筑粉墙黛瓦,古木林立,枝荣叶茂,藤萝缭绕,花繁果硕,园林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园林主要为三部分:西南园以建筑为主,楼堂华美,庭院幽静;中园以山水见长,山峰耸立,池水清澈:东园以野趣闻名,土地平旷,花木繁茂。曲水园因起于寺庙,所以在建筑布局上较为规则,坐北朝南。全园景物以凝和堂为中心,有觉堂、花神堂左右并峙,横向三堂,垣墙相隔,曲径相连,景色诱人。纵向以凝和堂为轴,前堂后房,即前为凝和堂,后有清籁山房,中间置有山池,叠石假山小飞来峰和二座花池。园景的布局是以湖区为中心,各个景区皆环湖而营,自然成趣,合理而具匠心。自古以来有月动风来、秋红冷香、老人峰、小桃源等二十四景著称,园林有“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之赞誉。
曲水园大门设于西南面,檐廊歇山顶,面阔三间,上悬黑底金字“曲水园”匾额。大门檐廊与南长廊相接,前有水渠内接园内池水,外联园外护城河。步入大门是一庭院,前为仪门,门额上有“古邑靈蹟”四字,“一文圜址”镌刻在此仪门背面的门额上。仪门后是园林主体建筑凝和堂,该堂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为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其“凝重端庄礼士尊贤顺民意;和谐诚朴崇文尚义正世风”的楹联,或可为堂名释义。
东侧的花神堂原名花神祠,清宣统三年易名。花神堂歇山顶,四面有围廊,廊角处砌白壁,壁上开窗。堂前自辟一院,叠石筑花坛,庭院的中央是海棠形鱼池,院中有银杏、榆树等乔木,花坛植丹桂,白壁依芭蕉。花神祠内供十二月令花神像,一月梅花的花神是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二月杏花的花神是杨贵妃:三月桃花的花神是春秋时楚国的息夫人:四月牡丹的花神是诗人李白;五月石榴的花神是钟馗:六月荷花的花神是西施;七月蜀葵的花神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八月桂花的花神是唐太宗的妃子徐惠;九月菊花的花神是陶渊明;十月木芙蓉的花神是宋真宗时的大学士石曼卿;十一月山茶花的花神是白居易;十二月水仙的花神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和女英。
西侧的有觉堂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是曲水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物之一。堂屋四周回廊环抱,南北为落地长窗,东西是盘纹方窗,堂中可四面观景,俗称四面厅,于厅内仰望,顶上无梁,故又称无梁殿。后院还有一两层小楼,曰“御书楼”。有觉堂西南面是一旱舫,取名“舟居非水”。“舟居非水”典出《南史》本传,意思是居住于不在水中的船上。旱舫仿真船而建,船头为一敞亭,飞檐歇山顶,亭下设美人靠,立柱楹联“脚下终无狂狼起;眼前却有碧溪迥”;中舱两侧开长窗,便于观赏;尾舱与北部的得月轩相衔,旱舫东面为带状碧溪。得月轩为二层楼阁式建筑,坐西朝东,南北长度达60余米,下层临溪是一长廊,楼上正对园林,一字排列了84扇长窗,得月轩取意于“近水楼台先得月”,亦是园中最早的建筑之一。旱舫建筑西侧是一鱼池,隔池置太湖石假山,内有盘旋曲折的山洞,山顶上建敞楼,南北均有石梯上下。敞楼依园墙而建,故成半楼,以夕阳红名之,是园中极为幽静之处。
中部以山水见长,“小飞来”假山前后置荷花池和睡莲池,成一山架两水之势。假山以黄石叠筑,山势巍峨,奇石耸峙,悬崖绝壁,循山道石阶盘旋而上,半山设三角攒尖顶小亭,名“佛峪亭”。民国十六年(1927年)整修小飞来,城内富商张景周之长子张绍联捐1200枚银元,在小飞来东顶原环碧楼舊址修建一座三层方亭,中有铁梯,可盘旋而上,初名景周亭,后易名为“九峰一览”,过去青浦南面的松江境内有大、小天马山、佘山、薛山等九座高度均不超过百米的山峰,登楼即可纵览松江的九座山峰,当年有楹联“紫气东来沪渎风云呈眼底;瑞光西映淀湖烟霭敛胸襟”,应该还能看到西面淀山湖上的碧波帆影。现“九峰一览”是一座二层方形重檐楼亭,高十余平米,底层四面围廊相抱,廊下设美人靠,内有楼梯可登二楼观景,居高临下观四周的凝和堂、花神堂、听橹阁、镜心庐、竹榭、清籁山房、得月轩等古建筑一览无遗。
小飞来南为荷花池,一水三亭,小飞来西南麓之荷花池边有“小濠梁”六角亭,建于清代,濠梁典故出自《庄子集释》卷六(外篇·秋水),后人用“濠梁观鱼、濠梁之乐”来表示纵情山水,逍遥游乐。三亭之一的迎曦亭位于荷花池东岸,是一座四角攒尖顶小亭,柱上楹联“朝迎万缕阳光至:暮盼一行仙羽回”。荷池南岸的有方亭“恍对飞来”,对着小飞来叠石假山。
小飞来北为睡莲池,因池中植满幽静的睡莲而得名,与荷花池是姊妹池。睡莲池以一水三房而成景。睡莲池南有竹榭,北面高坡上是清籁山房,东面有镜心庐。竹榭因其周边遍植幽篁,一面临水而得名;清籁山房为是三开间的硬山房,中间两根立柱之间开有六扇格扇门,两边齐腰护墙上各有三扇立窗;镜心庐为歇山顶建筑,两端砌墙,四面围廊,前后檐廊成虚,左右两端内廊为实,平面形成回字状,朝东正面一排格扇门,堂前架有紫藤棚,西面临水的后廊设美人靠,依栏观莲颇有禅意。
曲水园的东部草地平旷,花木扶疏,是1949年以后扩展的,建有咏真斋、绿波廊、衍圣亭、听橹阁、邀月廊、水月亭、机云亭、放生池、牡丹亭等。听橹阁位于东园护城河畔,建于2006年,和旧时的码头隔河相望,置身此阁,仿佛能闻咿呀橹声,故名“听橹阁”。机云亭是园内众多亭子中唯一用人名命名的亭子,机云指的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他俩是青浦人,二陆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东吴重臣,魏灭吴后,兄弟俩退居故里,闭门读书,保持节操。牡丹亭建于1969年,单檐六角攒尖顶凉亭,西面以门洞与长廊相连,牡丹园约有200多株牡丹,品种繁多,花朵硕大,主要有大红、粉红、白色三大色系。牡丹亭的楹联“红尘止步门墙外:野趣现身山水中”,概括了东园的景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