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保安镇卿罡古村

陆琦
位于连州市保安镇的卿罡村,村后两旁青山环抱,前临良田千倾,中间内凹弧状,向中部聚拢,呈“五鳅落湖”之势,寓聚敛财富之意,不失为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也是一处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据说古村始建于宋末元初,但有文字记载的是明代永乐年间(1403—1409年)。古村有史可查的原名称“卿冈”(《连州志》清康熙十二年版),古代称做官者为“卿”,先祖祈盼族人多仕宦将才,将原来的村名“青冈”以谐音改为了“卿冈”。民国期间以村中著名景观“龙泉井”为荣呼“龙泉乡”,1951年7月后改为“卿罡乡”。
卿罡古村格局是按北斗星来布局的。东、西、南、北四座门楼就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的位置。村子西面逶迤绵长的三座青青的山冈,就是北斗星座的“长柄”,即“天罡”星。由此看來,村落通过门楼及山岗,形成“北斗七星”居住格局理念,中间村庄的古民居群建在“斗勺”处,故而最终取名“卿罡”。
卿罡村在清代还修筑了高达4 m、厚1.5 m的城墙以及四座雄伟的门楼,城墙上有铳眼和望台,整个村落成了一座坚固的围堡。据村中老人讲述:清朝时,村里只有“接龙门”一个门楼,四周没有防御的城墙,由于卿罡土地肥沃、谷米产多,村民担心强盗山贼起觊觎之心,便想法修建防御工程。当时经过筹划,全村动员,百姓出力,乡贤出资,共耗资两万多银两,历经五个年头建成。然而,在上世纪“大跃进”期间,为炼钢铁修建砖窑,城墙早已拆去大半,仅在北门“天枢”附近残存一小段,追忆着远逝的沧桑。
如今村里的四座门楼都是清代留下的建筑,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历年有修缮。门楼镶嵌“紫气”“薰风”“挹爽”和“天枢”四块石匾,其字体由广东连州直隶州知州周振璘于清咸丰九年十一月书写,周振璘为贵州人,咸丰九年在连州任职一年。现“天枢”“紫气”石匾仍镶嵌于高高的门楼之上,字体清晰,气势不凡。据说当年除城墙、门楼外,还有十二座防御望台,每个望台各用“天地玄云,毓秀滕芳,乾坤宇宙”中一字代称。现城墙虽已剩下残垣断壁,但当年的威势尚存。
卿罡居住着唐、黄、胡、江、邓等姓村民,其中以唐、黄两姓人数居多,全村泱泱3 300多人。卿罡的西巷、中桂、仁寿、镇龙四个自然村(也称四条巷)连成一片,构成狭义上讲的“卿罡村”,都讲卿罡话,属保安话分支。
西巷和中桂两村的黄氏为同族兄弟。西巷的黄族为卿罡最大的家族,也是村里最早来此的家族,始祖来自福建郡望江夏。据村中《黄氏族谱》记:“始祖宋评事黄公讳盖,字维林。”南宋末年,原籍福建的黄氏二十兄弟,为避战乱,经珠矶巷南雄迁隐居于岭南山区,其中一支在此扎下根,人丁兴旺。
仁寿和镇龙则以唐姓为主。居于仁寿的唐氏郡望晋阳,约于明永乐年间从连州西岸镇马带迁来,拥有着祖上北宋公孙三进士“金马世第”的显赫辉煌。据清道光二年《广东通志》记:“唐元,宋雍熙二年(985年)进士,连州人,静父,尚书,屯田员外郎,中散大夫”“唐静,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连州人,元子,大理寺评事”“唐炎,宋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连州人,静子,太子右赞善大夫”,故仁寿村的唐氏宗祠内,还高高悬有“金马世第”的牌匾;居于镇龙村的唐氏郡望晋昌,由湖南蓝山毛俊入迁卿罡的时间约在元末至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比起唐氏郡望晋阳早了约百年。卿罡晋昌唐氏族内在清代亦曾有父子二人同时应考又同时中举,分别考取了第二名和第七名,当地州县亦对唐氏族内二代同试中举大为褒奖,族内“兴学重教”也正是由这父子二人所倡导。
唐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宗祠坐西向东,三进二井带两廊,通面阔三间11.8 m,通进深28.2 m,建筑面积333 m2。建筑为青砖砌筑,硬山顶,上为阴阳板瓦面,正脊板瓦叠置,青色瓦当滴水剪边。宗祠总体布局完整。宗祠头门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檩6.35 m,前设三步廊,明间立有两根花岗石檐柱,方形石柱础,以柁墩、斗拱承托前廊梁架,梁架柁墩上雕瑞兽花卉博古,步架间有鳌鱼托脚,虾公木梁上雕刻有精美的花卉,上施异形瑞兽斗栱隔架,封檐板、檐下彩绘花鸟图案,封檐板中间有篆体卷书“金马世第”。门口原有两只雕花须弥座镇门石狮,2006年石狮被盗。大门素面石门墩、木门枕。门额上雕有八卦图案户对,门楣上悬“唐氏宗祠”木匾。内置屏门,门柱下有鼓形石柱础。两根后檐柱,有素面覆盘形石柱础。屏门后是青石砌筑的天井,天井中间用青石板铺就,两侧的两厢为抬梁木架构,七檩进深3.8 m,4檩卷棚顶,木隔门雕花木檐板彩绘花卉图案。 第二进为中厅,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檩7.6 m,以瓜柱承托檩条。两对木金柱,有木櫍,素面覆盘形石柱础。后置屏门上方悬清道光二十四年“岁进士”木匾,上款:“大明崇祯十四年辛巳科连州岁贡生唐潘立”,下款:“旨清道光二十四年岁次甲辰秋月合族孙修复”。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原是青石砌筑的天井,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将祠堂作为粮食仓库使用,将天井填没,铺上水泥,天井上方增加梁架瓦顶。天井两侧庑廊檐楣下有彩绘花鸟、山水、诗词题字及灰塑人物故事图案。第三进为上厅,面阔三间,进深十五檩7.9 m,以瓜柱承托檩条。中央设神龛,供奉唐氏祖先的牌位三尊。
立于唐氏宗祠百米左右的一座化字炉,称得上是古村文化形象的标志物。化字炉高260 cm,旁有清咸丰年间的《鼎建化字炉碑》,记载着古村重视书香文风,重教尊师的传统。清同治年间,晋昌唐族的唐济渭与其长子唐毓英在州学院试中,名列第二、第七名,受到官府表彰,赐匾“同游泮沼”。字和纸都是孔圣人传下的圣物,不可玷污,村里人只要见到有字的纸张掉落地上,出于对文化的尊重,不让一些不经意之人践踏,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捡拾那些遗落地上,寓以“圣人的眼泪”含义的纸文,放到化字炉里。
置于村中央的龙泉井,始建于宋代。龙泉井为双井,大井为八角形,取义八卦之象。旁有石板砌成一丈见方的四方形小井,两井以一石孔相通,乃构思天圆地方,天地之灵气相通。井水清澈晶莹,冬暖夏凉,一年四季长流不息。村里没装自来水前,全靠这口古井养活卿罡几千人。现在仍是卿罡村人饮用的主要水源。龙泉井旁边有清代楚南宜邑解元彭運修的碑文《卿冈遗记》:“连州在宋以前隶桂阳与同郡,迄今虽分楚粤,由予家南抵连城相距仅一百二十里,酬酢往来可以朝发而夕至焉。乾隆戊申岁(1768年)??九月,予适西溪访友,路经卿冈,偶遇村士者??挽叙数日。予揽连州山水之秀甲于岭南,即城北卿冈一隅之区,层峦叠巘,合流屈曲,无不迥巧献伎??因拔其林壑之尤美者拟以八景作七律一章以记其胜??”彭运修的碑文不但记录了古村开创“八景”之始,还特别为“八景”之《龙泉喷珠》写下赞美之词:“凿成方鑑号龙泉,水喷如珠戏沸莲。不事探骁浮瀚海,何劳剖蚌觅长川。层渊垒垒宜绳贯,叠浪重重倩蚁穿。幸遇明主怜井渫,从兹受福乐尧天。”八角龙泉井中央矗立着一座青石雕柱,上面镂刻有龙首鱼身的鳌鱼彩陶、寿星公、玉宇等。石柱突出泉水面约1 m,据说以前有股粗大的泉水由石柱顶端喷射而出,十分壮观。匠心独到的青石雕柱的主题包含了“海屋添筹”和“鱼龙变化”等神话故事。“海屋添筹”的典故出自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记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因此,聪明的卿罡人用“海屋添筹”祝福村中老人长寿;“鱼龙变化”即是著名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石柱顶那龙首鱼身的鳌鱼彩陶,则相传鳌鱼其首如龙,其身如鲤,古代有龙生九子的传说,鳌鱼便是龙的九子之一。旧时所谓“独占鳌头”,意为占据“第一”,指我国古时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古代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可惜现在龙泉喷珠的景象早已消失,好在泉水依然,于卿罡人生活尚无大碍。
位于连接湘粤古驿道上的古村落,街巷宽窄不一,曲直弯折多变,建筑类型多样,祠堂、民居、商铺、门楼、街亭、巷门应有尽有,青砖灰瓦、飞檐雕花,古朴丰富。村内的一棵千年古榕,枝叶繁茂,树干周长三个人无法合抱,成为村民约定俗成的休息地。卿罡文化底蕴深厚,多彩的民俗不但有舞狮、春牛、马灯,还有“八音”民间艺术的表演。每年重阳保安“抬大神”艺术活动的游行队伍里,都会有卿罡八音队。八音的精彩之处除了那八音奏乐,还有弹唱,弹唱的是湘音而不是粤语,可见卿罡的八音艺术乃由北流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