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

    近代以来,全球的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我国的对外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解构与重构。其中,我国的艺术传播在历史与全球视野下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人们对中国艺术在传播、经济、产业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也随之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由邹文编著的《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2018年6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即是对当代中国艺术传播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作者在全球视野和传播学视域下多方位论述了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现状、特点、意义和方略,在我国艺术国际化形象塑造中凸显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在内容上,该书共包括七大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以话题为切入点,探讨人们在中国艺术传播领域中关注的普遍问题,对当代文化的“翻新”、全球视野下的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的内涵与意义等进行了具体化的分析和阐释;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分别探讨了当代中国艺术传播中的“景”“物”“人”“力”“魂”,从不同角度挖掘了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内容、形式、意义和精神内核;第七部分从整体上反思与探究了我国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前瞻性发展,并对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渠道、观念、方略进行了思考与总结。由该书的论述可知,当代中国艺术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价值以及发展前景,而要想在全球视野下提高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重构多元包容、文化自信的中国艺术传播形象,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一、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内容建设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璀璨的艺术瑰宝镶嵌其中,给当时以及后世都带来了深沉隽永的艺术体验,所以,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并不局限于当代艺术的传播,而是广泛包含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近代艺术文化和现代艺术文化等在当代语境下的除“锈”与创新。从这个角度出发,内容建设是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重中之重。

    第一,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内容建设需要“选优”。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数量和规模较大,而我国在对外传播资源建设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要想收到更好更快的传播效果,需要对我国的艺术文化进行审慎的选择,并利用有限的对外传播资源,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文化传播出去,展示我国独特的艺术文化魅力。“选优”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在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理论研究实践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优化选优的标准,进而让有价值传播的、适合传播且能够更快被人们所接受、认同的艺术内容融入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内容体系之中。

    第二,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内容建设需要“除锈”。“除锈”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在我国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体系中,的确存在部分艺术文化深受落后思想的束缚,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和现代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不能够较好地满足当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这部分艺术文化,我国应当积极做到“除锈”,主动、积极地将落后陈旧的内容与形式剥离出来,让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并在当代化的过程中更好地与时代精神发生共鸣,对外塑造积极、健康、进步的中国艺术文化形象。

    第三,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内容建设需要“翻新”。当代中国艺术传播需要“新”,对传统艺术文化来说可以是“翻新”,对当下的艺术文化来说则是“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我国的艺术传播才能够以新颖的、有魅力的内容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关注、认同和喜爱,才能够打造出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名片。当下是多元艺术文化相互碰撞与交流的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文化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同时也有共通性,再加上全球文化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艺术文化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也催生了许多新的争论。为此,我国的艺术传播需要始终铭记“新”的意义和价值,自我求新、创新,建构新颖的且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文化内容体系。

    第四,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内容建设需要“力荐”。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并不完全适应于当下的传播语境,要想不断推进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需要积极主动地力荐我国优质的艺术内容,重点突出地将我国优质的艺术内容传播出去,让全世界都能了解中国独特的艺术文化,关注中国艺术的魅力。从内容建设的角度来说,“力荐”需要在“选优”的基础上,集中优质的传播资源,加大对高品质艺术内容的传播与推广,强化高品质艺术内容的传播影响力。

    二、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形象塑造

    其一,当代中国艺术传播应当促进传统艺术文化的自我革新、发展与传播,积极主动地进行选优和“除锈”,让当代中国的传统艺术传播焕发出新的生机,其逐步成为我国时代精神与文化体系中厚重底蕴的一部分。传统性是当代中国艺术传播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原因既在于我国艺术文化传承的古老、悠久、传统和可持续性,也在于我国艺术文化复兴的需要。所以,在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形象塑造中,应当不规避、不带偏见地将我国的传统艺术特性展示出来,丰富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让艺术文化的古代传播和当代传播能够相互参照、借鉴,更好更快地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艺术文化发展国情的艺术文化传播路径。

    其二,当代中国艺术传播应当积极地融入现代语境,促进艺术文化的当代化发展,让多元、创新和进步成为当代中国艺术传播中的关键词,不忘过去,走向未来,进而在前瞻性的眼光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活力和魅力是我国对外传播形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能够更加与时俱进地展现我国艺术传播的真实面貌。毋庸置疑的是,现代艺术文化的争鸣不只拼“家底”,还拼当下的实力,所以,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需要高度重视现代性的阐发与凸显,积极地在现代语境中找到我国艺术文化的新机遇和新诉求,展示和证明中国文化艺术在现在和未来的意义和价值。

    三、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实践创新

    第一,当代中国艺术传播应当“走出去”,促进与其他国家艺术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包括翻译、艺术交流合作、艺术竞赛等,并在跨语言文化交流的语境中树立自身的文化自信,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体系,进而让当代中国艺术传播能够全方位地呈现在世界面前。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实践首要的便是“走出去”,只有把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高品质艺术呈现在对外传播的窗口之中,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才能够得以关注和了解我国独特的艺术文化,并与我国的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与交流。相反,如果我国被动地等着他人来了解中国艺术,认识中国艺术,那么我国的艺术文化既可能大大降低传播效率,也可能因为他国国民的误解误读,而给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带来深远的、不良的影响。实践证明,消解艺术文化误读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第二,当代中国艺术传播应当积极地学习、吸收和创新。尤其是在面对其他国家的艺术、文化或产业优势的时候,我国更应当以谦卑的姿态,主动去了解、学习,反思自我艺术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漏洞与不足,逐步健全和完善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在多元艺术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当下,艺术文化传播需要走出自身已有的框架,不断吸收新的理念、新的内容,以完成自身的自我革新與发展,更加适应现代语境下艺术的进步与创新。所以,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需要学习借鉴其他艺术文化的内容、形式和传播经验,让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更加科学和高效。

    第三,当代中国艺术传播应当与时俱进地丰富艺术传播的媒介、渠道、平台和方式策略,并借助信息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加快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效率与品质,让当代中国艺术传播得以在现代化的技术与理念支撑下获得时代性的发展与突破。在当代语境下,传播并不单单依靠人力来完成,科技的传播让艺术的传播插上了高效的翅膀,越来越多样的传播渠道和平台让当代中国艺术传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展示窗口。因此,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需要在现代语境下,积极主动地与现代传播科技的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建设管理等学科融合起来,协同创新发展,为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创建更好的艺术交流与传播环境。以新媒体为例,当代中国艺术传播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技术、渠道和平台,最大化聚合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线上线下资源,加快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速度,以较短的时间广泛覆盖全球多元的受众群体,并有效增强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的活力、生命力和创新力。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一书之后,对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的反思与总结。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是全球视野下中国文化在解构与重构下寻求前瞻性发展、塑造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象、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而要想达到更优化的当代中国艺术传播成效,我国需要对现有的艺术文化内容进行选优、“除锈”、翻新和力荐,让能够代表中国艺术文化形象的内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传统与现代的魅力中国。

    (杨然/硕士,四川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