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中的辩证思维

    蒋国宏 许琰晗

    摘? ?要:习近平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辩证思维特色的反腐倡廉思想,体现了腐败治理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以及腐败治理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体现了腐败治理的内力与外力、连续性与阶段性、治标与治本以及着眼未来,兼顾“本来”与“外来”,对中国传统优秀廉政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探讨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中的辩证思维,有助于深化对廉政建设客观规律的理解,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自觉性,对于指导实践、巩固反腐败压倒性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辩证思维

    中图分类号:D262.6?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編号:1674-9170(2020)05-0011-08

    辩证思维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辩证思维。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1-2]。2015年1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强调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要“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又要求全党同志“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4]6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取得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胜利,开启了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崭新局面。目前,学术界对习近平总书记许多重要思想、论述中的辩证思维进行了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方面的辩证思维尚缺乏专门的研究。笔者拟对此进行探讨,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风廉政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并为巩固反腐败压倒性胜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以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统筹推进反腐败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首要内容。它强调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恩格斯曾经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虑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5]359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整体地、系统地看问题,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并自觉运用到实践之中。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6],“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果孤立地、片面地、简单地看问题,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7]62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也充分体现了其系统思维,体现出把它与其他事业一起部署、整体推进的特点。

    (一)强调反腐败与经济社会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现代化进程中腐败不可避免,而且更加严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他指出:第一,现代化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了根据传统准则可以接受而且合法,但用现代眼光来审度却不能接受的腐败行为;第二,现代化开辟了财富和权力的新来源,增加了腐败的动力和途径;第三,现代化使政府职能扩大,寻租机会增多,为腐败滋生提供了更多可能。[8]64、73尽管其结论可以商榷,但也充分说明了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惩治腐败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实现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的既定目标,也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要途径。那么在物力、财力、精力一定,各项事业均须推进的情况下,如何协调经济建设与反腐败的关系呢?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系统全面地看问题,认为经济建设与反腐败之间密切相联,既矛盾对立,又辩证统一,因此我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109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并由此带动和促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习近平强调, 反腐败是实现社会公平、增进民众福祉、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取信于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和当然选择,反腐败斗争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腐败,指出,“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10]7 。2014年10月23日,他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提醒大家,反腐败对经济建设不仅无碍,相反有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腐败的巨大危害,澄清模糊认识,指出,“有的人认为反腐败查下去会打击面过大,影响经济发展,导致消费需求萎缩,甚至把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与反腐败力度加大扯在一起”,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10]25他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提出,“反腐败斗争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也有利于净化经济生态,有利于理顺市场秩序、还市场以本来的面目,把被扭曲了的东西扭回来”[11] 。

    (二)把廉政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之中同部署、同落实,一体推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在当今中国,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9]10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应对四大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现实课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可以说“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就是党的建设。”[12]党的建设中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各有其丰富内容、独特功能,不可替代,但又彼此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系统思维,把反腐倡廉建设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整体推进,“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3],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中间,直接影响党的形象的腐败问题,对腐败分子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和惩治,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

    (三)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形成全面立体的腐败治理格局

    1.“抓大不放小”,“老虎”“苍蝇”一起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反腐败,以严格的标准执行,动真格,对腐败分子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坚持反腐败无禁区,把抓上头和抓下面结合起来,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要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3]135。一方面严肃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等一批大“老虎”,使“刑不上大夫”的传言被打破,另一方面,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2019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45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61.9万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8.7万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2.1万人,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10.4万起,处理13.2万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14]

    2.反腐无国界,既打虎,又猎狐。在交通、通讯迅猛发展的今天,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往来十分频繁和便捷,整个世界已成为地球村。在这样的时代,治国理政自不能局限于一国一地,必须有全球视野和全球方案。在反腐败方面,习近平强调要统筹国内外两个战场,做到齐头并进,既打虎,又猎狐,使贪腐分子收敛收手,使企图外逃分子丢掉幻想,认错伏法。2014年10月9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七十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要求加强反腐败国际追赃工作,让腐败分子无处遁逃。他强调,“不管腐败分子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绳之以法,决不能让其躲进‘避罪天堂、逍遥法外。要把追逃追赃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体部署,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10]100-1012019年我国开展的猎狐行动取得重大成绩。“天网2019”行动追回外逃人员2041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4人、“红通人员”40人、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860人,追回赃款54.2亿元。[14]

    3.事前与事中、事后相结合,“三不腐”一体推进。习近平总書记强调,“诛一恶则众恶惧”,惩治这一手始终不能软,使有问题的干部及早收手、收敛,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10]102,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10]102-10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空前的反腐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使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的遏制,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但是,惩治毕竟属于事后措施,只能减少存量,而只有注重事前和事中,做好预防,才能抑制增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标本兼治,以“三不”一体理念、思路和方法推进反腐败斗争,受贿行贿一起查,要注重预防,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在严厉惩治腐败的同时也要做使人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工作,解决一些人信仰缺失、信念动摇、思想腐化的问题,从而使不想腐与不敢腐、不能腐一体推进,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四)净化政治生态,改善治理腐败的外部环境

    人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人是否廉洁,固然与本人的价值观、品德操守有关,也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巨大影响。前些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山西省、石油系统出现的干部塌方式腐败就与所处政治生态不良有很大关系。因此,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离不开良好外部环境的营造,加强作风建设和政治生态建设势在必行。

    政治生态是指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政治环境。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的论断,并在此后多个场合强调要净化政治生态。习近平指出,如同自然生态对自然环境气候的影响一样,政治生态也影响着从政环境。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要求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标本兼治,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以优良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的好转,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11]

    二、从变化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持续推进反腐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本身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反对那种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形而上学做法。

    (一)抓早抓小,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老子曾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5]119。事物的发展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人贪污腐败,也有一个逐步偏离轨道,陷入泥潭的过程。因此,习近平强调,对问题“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16]394-395,要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习近平希望党员干部本人要注重小事和细节,他说: “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也是一些腐败分子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他认为,“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希望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做到“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7]38他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健全组织生活,充分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不要等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再提”[17]35。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发现党员干部问题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后就及时进行谈话、诫勉,防止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给党和人民带来更大的危害,使本人及其家庭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指出,对干部的缺点错误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不是与其过不去,恰恰相反,是对干部的爱护和帮助,“谈心谈话是我们党关心、爱护干部的优良传统,当前更应该成为防微杜渐、反腐倡廉的重要方法”,“对干部的苗头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和避免小问题滋长发展成大错误”[18]296,如果“对缺点错误视而不见,甚至姑息纵容,任其发展,必然积小过为大失,从量变到质变”[7]134。

    (二)常抓不懈,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

    社会不断发展,环境不断变化,而人也是会变化的。一个领导干部今天清廉,并不意味着他永远不会腐败。习近平告诫人们:“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也不等于将来先进。”[7]128他指出,“有的人认为反腐败是刮一阵风,搞一段时间就会过去,现在打枪,暂且低头。……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10]25,期望一劳永逸,“通过一次诊疗或一剂猛药就包治百病,根绝病灶”[7]129是违背唯物辩证法的。因此,他强调,反腐败斗争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我们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做好与腐败分子长期斗争的准备,不仅要减少存量,还要遏制增量,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

    1.贯彻群众路线,但不搞群众运动。群众路线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没有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参与,反腐败不可能取得胜利。但发动群众、全民参与并不等于搞群众运动。在党的历史上,群众运动曾经作为一段时期反腐败的重要手段发挥过巨大作用,但疾风暴雨式的运动式反腐冲击了正常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秩序,容易导致混乱无序,造成冤假错案。因此改革开放后我们强调,在反腐败中要吸取历史教训,不搞群众运动。习近平认为,靠运动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不能持久,要运用法治,形成长效机制来惩治腐败。

    2.抓作风驰而不息,防止一曝十寒。习近平指出,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抓手,必须常抓不懈。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时,他就指出,“一次活动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若干年搞一次全党性活动是我们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就像一个肌体需要不断修复、康复、治疗、锻炼一样,一间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党内政治生活和教育活动也需要经常性、长期性开展”[10]84。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时他又指出,“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因此,……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10]89。

    习近平指出,抓作风建设一是要“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要把作风建设“常抓不懈,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二是要“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作风问题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存在一个很难走出来的怪圈。这么多年来,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了。症结就是没有抓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则放任自流。所以,作风问题必须抓长、长抓,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10]84-86。

    (三)立规矩固化成果,防止人亡政息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明君贤臣,如明太祖朱元璋等,對腐败深恶痛绝,曾经采取了剥皮实草等严厉反腐的措施,或者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在短期内形成强大的震慑,遏制了腐败严重或者蔓延的势头,但许多反腐防腐措施缺乏稳定性、持久性,在其去世或者离职后却难以避免朝令夕改或人亡政息的宿命。因此,把反腐败的希望寄托在少数青天大老爷身上是不现实的,靠不住的,还必须通过制度和法律使反腐的政策措施固定下来,能够管长远、管根本。另一方面,制度不健全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作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9]333。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根本之举,因此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将其纳入党的建设的范畴。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加强立法、完善制度使反腐法制化、规范化。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防腐败仅仅依靠党员干部个人的觉悟是不够的,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反腐制度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运行,减少漏洞,提高腐败犯罪成本,使心存不轨者不能腐,“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10]125,“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7]270。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突出重点,重在管用有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17]110

    实践证明,只有建章立制,严明规矩,用制度来约束权力,让人民来监督权力,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管长远,管根本,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滋生。

    三、从内外因结合的角度看问题,合力推进反腐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正如古人所说,“肉腐出虫,鱼枯生蠢”,物必先腐而后虫生。[20]3腐败的生成有着主观和客观、内部和外部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治理腐败也必须内外并举、协同发力,特别是要夯实廉洁从政的文化基础,从思想上解决不想腐的问题。

    (一)内外协同发力,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一个人走上腐败的道路,就其成因来说,既有个人价值观、权力观扭曲的内部因素,也有金钱、权力等难以抵抗的巨大诱惑,以及监管不严、惩治不力造成有机可乘、违法成本较低等外部因素。因此,预防和惩治腐败必须内外结合,在拔除滋生腐败的思想根源的同时强化监督、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使其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

    1.严厉惩治腐败,形成外部震慑力。腐败是寄生在执政党身上的毒瘤,如果任其发展,必将导致党的事业失败、执政地位丧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对品行不端、意图不轨者形成震慑,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指出“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查处腐败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把反腐利剑举起来,形成强大震慑”[21]。十八大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惩治腐败,真正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充分体现了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与腐败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

    2.补足精神之钙,增强自身免疫力。虽然震慑能使一些图谋不轨者不敢腐,制度的完善也可使他们不能腐,但这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腐败。根除腐败,首先必须有不想腐的自觉。对党员干部来说,远离腐败最重要的还是从主观层面认识腐败的危害,杜绝想腐败念头的滋生。习近平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10]145。形成反腐败防火墙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10]141。他特别强调理想信念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3]80,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教育,补足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抵御腐败、远离腐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了不想腐的自觉,也使廉政建设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内外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全覆盖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线的地方休止。”[22]136腐败的实质是公权私用,表现为假公济私、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大量案例说明,缺乏有效的监督是许多领导干部落马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习近平强调要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实现监督全覆盖,全天候,无死角,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内部监督主要包括公共权力部门内部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专门监督机关对一般管理机关以及部门对其工作人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党法党规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比较而言,内部监督在内容的广泛性、方式地多样性、程序的时效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巡视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网络监督等。这些监督方式具有参与度高、时效性强、问题性突出等特点,可以有效地监督党员干部。但仅有外部监督是远远不够的。习近平指出,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强化党内监督,突出的是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内监督的核心。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23]。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断完善党内监督条例,将上对下、同级之间、下对上的监督调动起来,把党内监督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软、同级监督太松的局面。

    (三)兼顾“本来”和“外来”,形成强大的反腐文化

    不想腐是治理腐败最重要的一环,也最难做到的一环。一个人只有在内心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形成不想腐的自觉,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并且很早就认识到“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的规律[26]254,并形成高度重视发挥廉政文化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强调德治、注重预防、着重从源头遏制腐败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文化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功能发挥,指出:“没有文化的官员不是称职的官员!没有文化的政党,不会是先进的政党!没有文化的民族,不会是优秀的民族!”[24]一方面,我们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25]329,“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16]9;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处理好本来与外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与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之间的关系,既对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关于权力制约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制度建设等思想大胆学习借鉴,又立足本国国情,避免片面性和走极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27]与此同时,他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强调对中华传统廉政文化要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强调“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27]

    腐败是社会肌体上的毒瘤。惩治腐败是一个历史性、全球性难题。十八大之后,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4]8。反腐败则是其中最得到国内外肯定、得到人民群众赞许的成就之一。之所以能在解决这一千古难题方面取得不俗成績,与习近平总书记能科学运用辩证思维思考反腐败和廉政问题、深谋远虑地加强顶层设计和娴熟地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施策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国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因此,系统总结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中蕴含的辩证思维,对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增强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自觉性,运用辩证思维去思考解决反腐倡廉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振峰.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哲学方法[J].人民论坛,2015(11):46-48.

    [2] 唐正东.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一般特点和基本规律——兼论习近平同志的辩证思想[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20.

    [3]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1-3.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7]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8] 塞缪尔·P·享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9]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10]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11] 习近平.谈政治生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3-22.

    [12] 韩庆祥.政治建设中的辩证思维[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5-9.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4] 赵乐际.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20-02-25.

    [15] 老子[M].赵萍,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1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 荀子[M].冯蕾,编.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

    [2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14.

    [22]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3]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1-15.

    [24] 汪洋.浅议党内文化建设[J].理论前沿.2007(9):9-11.

    [2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6] 中央纪委宣教室.全国廉政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论文选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27]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

    责任编校? ?王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