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确权农民的家庭禀赋人力资本与就业转型

    

    摘 要:以确权农民的就业选择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分析确权农民的家庭实践,同时深入分析家庭禀赋、人力资本与确权农民就业转型的传导路径,并提出政策性建议,旨在为我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地确权;农民就业转型;家庭禀赋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5-002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49.2?? ??????? 文献标志码:A

    1? 问题提出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近些年来经济涨幅明显放缓,人口红利也逐渐消失[1]。《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连续5年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值下降,由2012年的9.37亿下降到9.01亿。

    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仍有1/4的人还在农村生活。从国际来看,中国农村的小农地位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如果这些农民全都从事小规模的第一产业,势必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党的十九大重新定义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提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方向转变”的重要论断。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中提到的发展不充分问题,最突出的也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推动农民就业的转型升级,是当下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乡村振兴的一大重要环节是人才振兴。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是一种新型职业,农民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深化农民的人力资本,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就成為我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延缓人口红利消退的一项重要手段,用其来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并将“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共同促进我国农村农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土地制度是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而且土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具有很强的耦合性。土地得不到确权,农民在外从事非农工作不能安心放心,农民的权益也得不到切实的保障。2013年中央提出要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相关工作。当前,农民就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禀赋、人力资本与确权农民就业转型的传导路径,创新地把新结构经济学引入家庭实践,不仅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确权农民就业转型的传导路径

    土地的确权深刻影响着农村劳动力资源以及农地资源的配置。长期受城市优先发展政策的影响,城市的就业机会、收入及福利都远优于农村,这就使得农村大量的资源受价格诱导和利益驱使涌入城市,以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效能,“农民工”一词也就由此诞生了。

    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由“农民工”身份转变为“新市民”,永久地移民于城市,农村就出现了大批闲散的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农民进城务工大大改善了其收入及经济条件,促进了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而农村人力资本的深化,加速了农民就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农民就业转型的分类,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可分为农民农业就业和农民非农就业两大类[2],也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王轶和石丹淅将就业类型分为务农、创业、工资性就业。俞福丽和蒋乃华则选择纯务农、兼业、纯外出务工。薛福根和石智雷将农民就业分为农业生产型打工、自家务农、自办企业、技能型工作和缺乏技能非农业务工5大类。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在本地从事非农生产,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逻辑,只有当确权农民的就业选择和其家庭禀赋、人力资本相匹配时,确权农民才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报酬进行就业,即自身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这里以确权农民外出务工的单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在城市可供选择的职业很多,而这些职业结构和岗位结构均受到当地产业结构的决定,每一份工作都有对应的学历、工作经验、工作职责、工作资格(例如沟通能力强、会办公软件Ecxel、技能证书等)等要求,只有当这些确权农民的人力资本与职位相匹配时,才有可能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工作。

    近年来,农民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少部分农民获得了体面稳定的工作,而一些则做的是城市中环境最差、最脏、最辛苦的工作,因为其人力资本只能匹配到这样的工作。随着农民人力资本不断提高,家庭禀赋的变化,加上土地流转获得的租金收入及在外的工资性收入的积累(即家庭收入的提高)或社会网络的扩大,之前相对报酬低的就业选择就会逐渐被相对报酬较高的选择所替代,譬如在城市或农村创业、办个体户等。高报酬的就业往往伴随的风险效应也较高,因此需要政府对信息外部性进行补偿,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因势利导的双重作用下,实现农民就业的转型升级,如图1。

    3? 确权农民就业的高质量发展

    影响农民就业转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刘玉成和徐辉认为农民的年龄、婚姻、性别、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会影响农民就业[3]。李瑞琴对青年农民就业转型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农民的人力资本、家庭环境以及社区的相关状况会影响确权农民的就业选择[4]。贾辉认为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是影响被征地农民非农就业的重要因素[5]。

    土地确权为农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加速了农村人口的流动,增强了农民的土地禀赋效应。

    近年来,“三农”问题和农民就业转型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其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有序进程、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等,因此推动农民高质量就业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土地确权后,一部分农民选择将土地出租出去,来增加自己的工资性收入,还有一部分农民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停留在农村从事小规模的农作经济。出于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各地纷纷开始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的转换路径。

    参与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便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资源,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领跑者,也成为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力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市场营销知识、绿色安全农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政策与农村法规、互联网电商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此外,朱奇彪和米松华等学者也实证验证了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农民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工资性收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尝试分析人力资本、家庭禀赋与确权农民就业转型的传导路径,并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1)各地应进一步完善土地确权的相关管理与维护工作,延长土地承包的使用年限,同时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土地流转收益。

    (2)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3)搭建农民工就业转型咨询平台,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确权农民应自觉提升自身能力,促进就业的“向上流动”,与更好的职位进行匹配。

    (4)各地农委应始终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模式与培训内容,完善职业培训跟踪机制,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农民终身职业教育,提升职业农民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3(1):56-71,206.

    [2]戚晓明.人力资本、家庭禀赋与被征地农民就业——基于CFPS2014数据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59-67,152.

    [3]刘玉成,徐辉.个体特征对农民就业选择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J].调研世界,2018(11):41-45.

    [4]李瑞琴.個人素质、家庭背景、社区状况与青年农民就业选择——基于Multinomial 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4(12):105-109.

    [5]贾辉.三维资本视角下失地农民非农就业扶助机制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大兴区的调研[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5):84-96.

    [6]王曼,梁辛瑜,余晶晶.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和土地投资及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7):144-147.

    (编辑:周宏燕)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级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家庭禀赋、人力资本与农民就业转型的影响机制及动态演化研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20191037834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范鸿儒(1999—),男,汉族,福建三明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