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陷入退档风波

    任红雨

    

    

    

    为贫困地区考生开辟特殊通道,让成绩优异的贫寒学子有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是高校必须执行的“政令”,也是高校示范促进教育公平的义务。

    河南一高考生今年以538分成绩,投档提前批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国家专项计划,被北大提档,但北大随后以其高考成绩过低,表示要退回该生档案。其间,河南省招生部门两次替该考生争取,均被北大拒绝。

    河南考生被三次退档

    一名来自河南的考生在知乎和热搜对北大表示了不满。该考生称,事件的起因是,2019年高招中,他在符合国家专项计划招生条件下,被北大提档后又遭遇退档。

    他称,自己今年考了538分(超过河南理科一本线36分),但目标是211。于是选择复读,便索性在国家专项计划志愿填报中的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顺序志愿),第二至第五分别填报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平行志愿)。据了解,北大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约在680分到690分。

    网传第一张截图显示,在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平台网站上,一赵姓考生在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第一志愿一栏,填报了北京大学,在专业调剂栏,填写了“同意”。

    网传的第二张截图,疑似来自考生查询系统,显示该生投档院校是北京大学,时间是7月10日,退档原因显示在下方的备注栏里:“高考成绩过低,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

    河南省招生办尝试为该考生争取,回复:“河南整体生源质量较高,考生基础扎实,请考虑为盼。”一分钟后,北京大学又以前述理由表示退档。

    河南省招生办尝试第二次为该生争取,回复:“按照‘高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原则,请贵校研究决定,遗留问题由学校负责。”

    又一分钟后,北京大学还是以前述理由表示退档,河南省招生办最终接受。

    据报道,北京大学一名多年负责高考招生的人士向记者表示:“530多分,来了之后能跟着680、690分的学生一块学吗?”

    他告诉记者,专项招生计划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比高校在该省所在批次录取分数线下低30分,“国家是有招生计划的”,但可以不招满,甚至一个不招也没关系。“国家规定得很清楚,专项计划的录取线是在当地(所在批次)录取线下降多少分,而不是报多少人就收多少。河南招办违反规定。”该人士表示。

    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该计划招生学校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实施区域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根据规定,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一批前开始投档录取北京大学此次在河南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招生批次计划招收18人,其中理科8人,而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共有38个县,其中包括新蔡县。

    也就是说,河南这一考生过了一本线,也排进了前八名,按理说已经满足了投档要求。

    北大补录退档考生

    三次退档被在网络曝光后,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热议,北京大学陷入“退档风波”。引述网友的话说,北京大学快被喷成筛子了。在连续三次以“高考成绩过低,入校后难以完成学业”为理由,将河南两位符合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退档后,北京大学招生委员会最终宣布退档理由不成立,将对高考分数分别为542分和538分的两名考生进行补录。

    8月11日,北京大学就该事件发布声明进行回应。声明指出,已退档的两位考生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录取条件,应予录取;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2位考生。

    声明称,北京大学对该事件非常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全面了解核实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录取的具体情况。经核实:北京大学2019年在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招生计划8人。2019年7月10日,在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投档前,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与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就生源分布情况进行沟通,说明第一志愿报考考生有8人,其中,第6名考生考分为667分,第7名考生考分为542分,第8名考生考分为538分,第二志愿报考考生中有高分考生。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向北京大学投出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第一志愿8人档案,双方招生办公室经过充分沟通,在录取系统中进行正常交互手续后对第7名、第8名考生予以退档;完成退档手续后,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向北京大学投出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第二志愿两人(考分均为671分)档案,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予以录取,由此完成2019年在河南省的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工作。

    对此,北京大学招生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招生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会议审议认为:2019年北京大学在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招生任务已经完成;鉴于河南省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工作采取按顺序志愿投档的方式,已退档的两位考生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录取条件,应予录取;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两位考生。

    高校在什幺情况下能退档

    此事引发大量网友的激烈争论,探讨、疑问之声此起彼伏。

    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符合2019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根据规定,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一批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的有关省份,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批次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不低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高校同批次内生源不足时,不得将未完成的专项计划调整为普通计划,应通过多次公开征集志愿方式录取或调整至有合格生源的省份录取。经征集志愿仍未完成的计划,应适当降分录取。

    记者在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信息发布平台“阳光高考”咨询室栏目翻阅相关内容时发现,今年6月有云南网友提出:“我服从调剂后还会不会被退档?”对此,“阳光高考”回复称:“如果院校在招生章程中承诺:‘当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不能满足时,服从专业调剂,身体合格,符合录取条件,进档不退档。’考生若符合院校此规定,不会被退档。如果院校没有这种承诺,即使填了服从专业调剂,因无计划无法调剂时,多余的比例会被退档。高校招生遵循的是择优录取的原则,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认真研读高校招生章程。”

    今年7月4日,有河南网友提问:“专业服从调剂会不会被退档?”“阳光高考”回复说:“高校退档的主要理由:总分偏低;单科成绩低;身体受限;专业不服从调剂等。为保证不被退档,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二是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三是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四是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高校能否拒绝不想要的学生

    对于此事,还有一个争论点在于,高校能否拒绝自己不想要的学生,高校招生自主权如何界定。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依据学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按照目前的规定,在集中录取阶段,大学其实没有多大招生自主权,对于省教育考试院按考生分数、志愿投档进来的学生,如学生身体等条件符合学校要求,且专业志愿服从调剂,大学不能退档,退档要说明充分理由。

    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北大已申请补录两名退档考生,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两名学生与之前的考生分数相差130多分,他们能否适应北大的学习强度确实存疑。上了北大固然好,但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呢?下一步,我们需要关注这两个孩子在大学学习生活以及这次事件可能带来的问题。”

    “程序公平是基础,既然定下的招生规则就应该照章办事,给北大解决方案点赞。但从此事可以看出,用一本线去设定执行国家专项计划的一本高校本身不够精准,未来应该考虑提升政策的精准性,无论是报考条件还是录取条件,都需要分层考量。”一直关注国家专项计划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吴秋翔说。

    国家专项计划是否还需完善

    教育公平很重要,但如果规则本身存在瑕疵,看上去对一些特殊案例里的考生公平了,实际可能让其他考生觉得不公平。要想把好事办好,有关部门有必要以退档事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国家专项计划等政策,及时打好“制度补丁”。

    分数是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最公平的门槛,国家专项计划同样也该有门槛。知名高校的生源是有门槛的,国家专项计划可以对特定考生适当照顾,但各高校根据自己对生源的要求与预期划定政策照顾的最低门槛,并无不可。

    国家专项计划是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是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特殊政策,旨在为贫困地区考生开辟特殊通道,让成绩优异的贫寒学子有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做好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工作,是高校必须执行的“政令”,也是高校示范促进教育公平的义务。

    因而,北大退档两名考分偏低但按现行规则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不仅违反了有关政策,也有损名校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退档引发网民指责,北大完全是“咎由自取”。北大接受舆论批评,申请补录已退档的两位考生,也是必须的“纠错”。

    但必须指出,北大退档两名考生于理有亏,但也并非没有值得理解之处。因为,退档风波实际上应该引发理性思考:既然有考生以明显偏低的分数“捡漏”上北大,是否表明当前的国家专项计划还有可完善之处?

    对于国家专项计划,教育部《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等文件规定,专项计划“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这种低门槛的初衷虽好,但在一定程度上让报考国家专项计划变成“敢不敢赌一把”的博弈,一些有争议的招录事件正因此而起。

    高考是一种选拔,分数是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最公平的门槛,国家专项计划同样也应该有门槛。知名高校,生源是有门槛的,国家专项计划可以对特定考生适当照顾,但各高校根据自己对生源的要求与预期,划定政策照顾的最低门槛并无不可。

    此前,北大以“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为由申请退档,被很多网民不理解、不认可。但是,高校里的“同辈压力”客观存在,在北大清华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不妨心平气和地想一想:北大今年在河南的本科理科一批录取分数线为684分,北大对两位相对低分考生(分别为542分、538分)未来学业压力的担忧,并非完全不可理喻。

    教育公平很重要,但如果规则本身存在瑕疵,看上去对一些特殊案例里的考生公平了,实际可能让其他考生觉得不公平。要想把促进教育公平的好事办好,有关部门有必要以此次“退档”一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国家专项计划等政策,及时打好“制度补丁”。

    其实,同样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中考招生“指标到校”就做得比较好。比如,广州中考“指标到校”以“近3年提前批公办公费最低录取分数的平均值下降20分”作为指标生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北京中考“校额到校”则要求“中考500分以上”才能填报志愿。这样的规定,既关照了弱校考生,又考虑了招录学校的生源素质均衡,总体上更公平。

    因此,国家专项计划不妨借鉴中考“指标到校”政策,允许高校结合实际划定最低分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