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谢文艳

    

    《教师职业道德》明确提出:教师要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教育反思,就是教育者把自己已有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的对象,对已有的教育实践成败原因进行探求,从而获得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新知。教育反思作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方法,应该以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以教育活动成败原因的探求为方向,以获得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古人云: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在教学实践中一份试卷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准。那么,怎样才能从中总结教与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学生每次大考后,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我,仔细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后,都会反思自己这段时间的成功与不足。下面笔者就一份考卷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

    下面是一份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道题。

    我国是人工造林最多的国家,荒漠化防治走在世界前列。读亚洲地形分布略图(图1)和亚洲季风分布略图(图2),完成(1)~(4)题。

    (1)图1中甲、乙两地区,需要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是哪个地区。

    (2)有外国学者撰文:1994—2008年,中国的半干旱地区比1948—1962年间增长了33%。而实际情况是半干旱区的增加,是亚洲夏季风(填序号)周期性变弱有关,而且所谓的变干旱区并非中国植树造林的主要区域。

    (3)从位置、地形角度分析丙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4)简述甲地区的整体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

    笔者查看了120位学生的答卷,发现他们解答综合题时丢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审题不清,失分严重。如第(2)题考查亚洲的夏季风,绝大多数学生被文字误导,认为题中考查的是中国,考查的是干旱区域面积在扩大,所以毫不犹豫地选了②,而落掉①。其实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的亚洲夏季风应该有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这虽是道选择题,但是却难倒了不少学生,成功荣登本张试卷迷惑性最大的题目。

    基础知识不扎实,不注重细节。第(3)题从位置、地形角度分析丙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本题很明确要求学生从位置、地形两方面作答,学生答题时大部学生只写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这一个答案,只是从位置上说出丙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答,因为通常老师也这样讲课,讲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主要是海陆位置的影响,只是题目中还要求学生从地形方面来作答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学生要么答不出来,要么就忘了写答案。以上答题情况反映了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注重细节。

    不能熟练掌握读图技巧,导致无法有效提取主要信息。第(4)题简述甲地区的整体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本是容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看出地势的高低。但就有学生看不懂河流的流向,他或许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但不思考,不知道是海洋流向大陆还是大陆流向海洋。如果流向判断错误,那么地势的高低也是错误的。有些考生几乎没有利用图片提供的信息。

    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受平时学习习惯的影响,部分考生答题时非常随意,字体或大或小,笔画龙飞凤舞,涂抹、跨行现象普遍;错别字也较多,用拼音代替的也有。标点符号或有或无,使用不规范。

    学生的答题出现问题,不仅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还有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教学是否严谨与认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严慈相济等。成绩是面镜子,它既暴露了学生学习的情况,又反映教师的责任之心、关爱之心。为让今后的教学少些遗憾、多些欣慰,教师应该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方法都要逐一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苦读理论。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学科说明》,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新大纲和中考考试说明,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重点研究近两年中考地理试题,把握中考命题走向,使初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把研读课标作为备课的前提和教学的指南,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磨刀不误砍柴工”,研读课标就是“磨刀”,就是方向,方向对了,教学效果就彰显了。

    其次,立足基础。通过阅卷可看出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非常普遍,除学习态度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是部分老师还习惯于满堂灌,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中考最终还是考的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立足于基础知识命题的。因此,在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章节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不要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教师还要注意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文图结合,使之形象化,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再次,开放课堂。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了空间,减少了对学生思维的约束,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更灵活,才可能有创新的冲动和欲望,才能涌现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的学生。九年级地理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课堂容量大,有些老师认为无法构建开放的课堂。其实不然,对九年级学生而言,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思想活跃,思考问题广泛,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许多地理问题不需要讲解,只要适当引导,他们是能解决的。近三年江西省中考地理试卷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放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最后,学法引路。俗话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学习地理的方法是多样的、灵活的,不同的内容可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其中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画图法。常用在有点、線、面、带的内容上。如经纬线、河流、两极、五带、七大洲四大洋、省级行政单位,先画图,再填图,画完、填完基本就记完了,比单纯用眼睛看效果好得多。

    比较法。这种方法一般用在相似、相同或相反的内容上,如各大洲的地形、地球自转和公转、经纬线的特点、中国的南方和北方、西部和东部。

    循规记忆法。这种方法用在有规律可循的内容上。如高纬低温,低纬高温;海拔高,气温低;近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地球上的时间东早西晚;冷种麦,热种稻;水往低处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教学的路上,一路耕耘一路反思,希望自己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不停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进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采用恰当的教法,借助最相关的教具,能更好地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有机配合,少走弯路,增加自信心和上课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