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优质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周霞

    [摘? 要] 文章认为优质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是发展学生学力的保障. 文章从创设和谐的课堂场域,实现学习共同体;引入数学文化,打造有文化底蕴的课堂;增强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凸显数学的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课堂优质教学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数学;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名发现者、探索者与研究者,这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1]”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渴望在学习中获得成长,而优质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传统的数学教育比较注重知识逻辑的教授,鲜少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而在新课改的引领下,人们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育者们一致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合理的、优质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全面的发展.

    创设和谐的课堂场域,实现学

    习共同体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师生同学习、共成长的场所. 和谐的课堂场域能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

    如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用亲切的言语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感染学生,激发求知欲. 在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与动力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幼稚或不合理的想法都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资源. 关键在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敢表达,让学生觉得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学习中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此时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回应,这是实现优质教学的前提.

    案例1?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

    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枯燥,若使用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因此,笔者采用师生积极互动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这个一元二次方程2x2-3x-4=0有几个实数解?

    (学生计算)

    生1:这个方程有两个解.

    师:现在给你们一个考验老师的机会(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并计算出它的解,再拿你所准备的方程来考考我,在老师不计算的情况下,能快速地告诉你们方程的解有几个实数.

    (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绞尽脑汁地出题并解题)

    ……

    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方程能难住老师,而老师却能快速说出学生所提供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解、一个实数解或无解,这让学生感到羡慕又惊讶,打心底里敬佩老师,一个个都想知道老师挑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此时,教师引出本节课所授内容,学生因有了好奇心的驱动,对新知充满了渴望与期待,这种心理促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教学中进行学习与探究,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果相当好,整个课堂进入了情知交融的佳境.

    和谐的课堂场域为学习者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情知交融的氛围中激发自己的求知潜能,提高了对新知的认识与理解,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这种建立了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氛围,唤起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形成了乐学、善学的优质教学状态.

    引入数学文化,打造有文化底蕴的课堂

    将学科文化融入相应的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 数学文化的形成蕴含在数学理论体系中对数学的精神、观点、语言、思想或方法等的领悟. 既称之为“文化”,自然是需要被传承与发展的. 王梓坤提出:“数学文化泛指对数学能力、知识、素质或技能等的概括. ”在课堂中引入数学文化,不仅能打造具有文化气息的课堂,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直、诚信等优良品质.

    案例2? “勾股定理”的教学.

    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勾股定理发源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塑造课堂的文化底蕴,让学习变得丰富且富有内涵.

    相传2500年前,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觉得一个朋友家的地砖铺设得很有意思,经观察、思考与研究竟然得出“勾股定理”这一伟大的发现,因此,勾股定理又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他当时宰了一百头牛来庆祝这个伟大的发现,据此,又有人将此定理称为“百牛定理”.

    学生都为这个伟大的发现而惊叹,教师趁机使用“数小方格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勾股定理. 这一方法起点比较低,又不乏趣味性,还照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认知,遵循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让每个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引入名人故事后再探讨新知,学生能充分感知数学的趣味性,以及数学思想对学习的有效帮助.

    学生在接下来的动手操作(画、想、拼)环节中深刻地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涵,并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与探究,亲历勾股定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使得教学的三维目标都得以顺利实现.

    学生在对勾股定理的探索中体会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生活处处都会带给我们惊喜,同时,一些伟大的发现也是源自我们不经意的瞬间. 由此,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中形成善于观察、思考、发现与探究的品质.

    增强学习与生活的关联,凸显实用价值

    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科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亲历生活实际,在观察与思考中体会将现实的生活问题逐渐抽象成书面的数学模型的过程 .[2]”自此,“贴近生活论”成了热门话题. 到底怎样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充分凸显数学的实用价值而又不失数学味,是值得每个教育者探讨的话题.

    案例3?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体会该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笔者采用在情境中孕育新知的方法,以实现优质教学.

    师:学校即将组织大家去秋游(学生欢呼). 那么在秋游之前呢,爸爸妈妈会给我们准备一些食物,对吗?

    生众:对!

    师:假设我们现在到达了超市,父母给我们买零食的同时要顺便买点菜带回家,请大家逛超市的时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你最爱的零食是什么?

    问题2:用30元钱买不同的零食,所买的每种零食数量一样吗?为什么?

    问题3:假如你只买喜欢吃的薯片,单价为x元,购买的数量为y,此时x与y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问题4:爸爸最喜欢吃的黄瓜是3.5元/斤,若购买n斤,总金额y可以怎么表示?

    问题5:若买菜与买零食已经花了85元,此时妈妈还准备购买12元/斤的鱼m斤,你能写出所花的总金额y与m的关系式吗?

    问题6:超市离家的距离是1200米,你能写出回家所花费的时间t与平均速度v的关系式吗?

    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在对问题串的思考中,有一种真正在逛超市的感觉. 此时的课堂氛围自然、和谐,充满亲切感,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 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一样,给出的答案有所差异,我们应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出现不一样的答案,让学生实现在求异中创新,整个过程完美地秉承了数学源自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的教育理念.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已经不是单纯的学习与掌握知识那么简单,而是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让学生在和谐、舒适的场域中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 .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朱永新编.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马复. 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