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一流救捞系统的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肖克平 李睿

    

    【摘 要】 为给衡量救捞系统水平提供依据,从分析国际一流救捞系统的内涵和特征入手,找出适合国际间救捞系统水平评价的共性指标,构建国际一流救捞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评价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救捞系统;评价指标;共性指标

    我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战略。交通运输部提出了救捞服务交通强国建设以及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的目标。为评判救捞系统水平,本文论述国际一流救捞系统的内涵和特征,找出国际一流救捞系统的共性指标,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 国际一流救捞系统的内涵

    1.1 救捞能力方面

    国际一流救捞系统,拥有位居国际前列的水上应急救捞能力和综合实力,救捞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适用,救捞法规体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健全,救捞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有力;拥有精干的救捞人才队伍和精良的救捞装备,具备精湛的救捞技术技能;救捞基地布局合理,救捞力量布设科学,有效覆盖国家管辖水域;具有完善的水上搜救打捞组织指挥体系,完备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程序,以及协同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独具特色的救捞文化已成为鼓舞激励救捞人奋勇拼搏的精神支柱;具有国内外认知度和影响力的救捞品牌。

    1.2 救捞效果方面

    国际一流救捞系统,在国内外重大水上救捞作业中成绩显著,能很好地履行水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职责,履行与救捞相关的国际公约;能在海上急、难、险、重应急救捞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国内外重大水上应急救捞作业中表现出色,具有较强的国内外影响力。

    1.3 国际合作方面

    国际一流救捞系统,与国际组织有着良好的合作,实施海上救捞国际合作战略,与相关国家建立海上搜寻救助打捞合作机制,与周边国家的海上搜寻救助打捞合作呈常态化;具备良好的海外救助打捞支持保障能力。

    2 国际一流救捞系统的特征

    (1)专业应急救捞力量有效覆盖管辖水域。专业应急救捞力量全面有效覆盖国家管辖水域,救助设施装备布局合理;救助船舶和救助飞行器数量满足需求,配置结构合理,船舶性能可满足应急救助需求,形成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的综合性应急抢险救捞系统。

    (2)具有深远海搜寻救助和立体化救助能力。具有一定数量的功能先进、抗风浪等级高、无限航区的大功率远洋救助拖船,远洋救助拖船配置DP-2动力定位系统、万米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和直升机机库,可携载船载救助航空器执行立体救助任务,配备无缆潜航器、深拖系统、水下缆控机器人、侧扫声呐等深远海搜寻探测设备。

    (3)具备大吨位沉船整体打捞能力。具备一定数量的大吨位(5 000吨级及以上)打捞起重船、大吨位(50 000吨级及以上)自航半潜船;掌握大吨位沉船整体打捞探测和起浮、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和扳正沉船、难船救捞辅助设计、大型打捞浮箱设计及应用等打捞关键技术,且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具备大深度饱和潜水装备技术及作业能力。有大深度(300 m及以上)饱和潜水设备,具备大深度饱和潜水技术能力以及相应的医疗及保障能力,可进行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

    (5)搜救打捞组织指挥高效、执行力强。具有完善的水上搜救打捞组织指挥与协调机制,备有科学完备的水上搜救打捞应急预案,具有良好的区域间水上搜救打捞合作机制,与各种搜救力量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6)应急效率保持在高水平。应急救捞力量全天候运行,救助船舶、救助直升机在部署范围内能够快速出动和有效救助,救助成功率保持高水平。

    (7)重大水上应急救援成效显著。在国内外重大水上遇险事故应急救援中,作为主要力量实施应急救援行动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命救助和环境救助效果显著,得到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赞誉。

    (8)在国内外重大海上打捞工程中表现出色。在国内外重大水上打捞工程中出色完成打捞任务,得到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体现国家实力和形象。

    (9)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水上救助打捞力量具有优秀的机构形象和标识系统,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10)具有较高的国际合作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具有全球化理念,以战略性思维制定发展战略,在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在开展海上救助打捞国际合作、跨区域国际间水上搜寻救助打捞联动机制和国际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方面均取得良好进展,在海外救助打捞基地规划建设、机构设立等方面有长远目标和执行力。

    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选取原则

    各国企业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企业治理体制和模式也各不同,各国的救捞文化、政策法规环境各具特点,因此,各国救捞系统的管理体制模式、救捞文化、救捞政策法规环境等属于个性指标,不具有国际可比性。而救捞能力、救捞效果、救捞国际影响力等是各国救捞系统都拥有的共性指标,要进行各国救捞系统的水平比较和评判,只能选择各国救捞系统共有的评价指标――共性指标。

    3.2 共性指标及其评价体系

    救捞系统的能力、综合实力、救捞效果、国内外影响力等均属各国共有且具有可比性的评价指标,因此从救助打捞能力、救助打捞效果、国际影响力等3个方面构建国际一流救捞系统评判指标体系,并将救助打捞能力、救助打捞效果、国际影响力作为一级指标,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设立若干二级指标,并根据需要在二级指标下设立三级指标,从而形成国际一流救捞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国际一流救捞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又可分为基础性指标和特征指标2种类型。

    基础性指标是实现国际一流救捞系统的基础条件,是有效和高效实施水上应急救助打捞必须具备的设施、装备、人员及组织指挥等基础要素,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和水上应急救助打捞需求进行配置和构建。由于各国的国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格局、管理体制等都有很大差异,各国对海上应急救助打捞的需求亦有很大差别,因此基础性指标的可比性较差。

    特征指标是国际一流救捞系统的标志性指标,比如是否拥有深远海救助打捞装备和技术,是否在重特大海上应急救助和打捞工程中取得出色成绩,是否具有国际认知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是否实施国际化救助打捞战略,是否在国际救助打捞行动中具有积极影响等。这些评价指标都可体现一个国家水上救捞系统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人员综合素质、系统的综合实力,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4 评价思路和方法

    我国与救捞系统较先进的典型国家在救捞系统体制方面差异显著,国外的救捞系统主要采用企业化运营模式,按照普适、准确、客观和兼顾数据资料的可及性的原则,从应急救助、抢险打捞两个层面开展对比评价。应急救助方面选取救助系统较先进的典型国家如美国、日本、西班牙等作为对比对象,打捞方面选取打捞能力典型的打捞企业作为比较对象。

    根据评价需要,将二级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成三级指标,对可以量化指标进行客观评估,对定性指标采用专家評价方法进行经验评价,按照“优、良、中、弱”的等级,对最后比较结果进行总体评价,判定出各国救捞系统的国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