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

    摘要:知识创新是包括了知识的创造、转移及共享、应用的动态过程。无论知识的创造还是新知识的应用都脱离不了实践。实践对知识创新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在知识的创造和应用之间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本质是通过实践对知识进行重构、共享、集成等知识含义层面的运算,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螺旋式激发出新的知识,将创客教育和信息检索课程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为信息检索课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实践、知识创新、共享”是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的共同本质也是两者融合的基础。利用SECI循环转换模式和知识创新场理论,构建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模型,可以从支撑环境、知识主体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来扫清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转化的障碍,有效推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互动,为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探寻新的视角和路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创客教育;知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8)04-0070-08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8.04.008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基于网络计量学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SC14B118)。

    作者简介:何晓庆,副研究馆员,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 610065)。

    一、 引言

    在全球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中之重。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创客”,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客教育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创客教育的教育模式探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2017a)。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总则中也明确指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是其主要职能。图书馆应当积极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推动作用”(教育部,2017b)。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是信息素养教育,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则是信息检索课程。目前绝大部分本科学校图书馆均开设有信息检索课程,信息检索课程已由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发展为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重视实践和创新,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检索专业性课程。虽然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学内容窄化,教学手段有待更新,课程与新技术的整合有待进一步推进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刘书凯等,2016)。因此,信息检索课程的内容创新及实践创新模式都需要积极拓展。创客教育的出现为信息检索课程改革打开了一扇门。创客教育所提倡的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以及提升创新能力都与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的宗旨和目标高度契合(袁红军,2016)。但目前对创客教育和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研究很少,并且还仅限于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研究(袁红军,2016),还尚未将创客教育和信息检索课程共有的知识创新属性有机关联起来。本文从知识创新视角探讨创客教育和信息检索课程的融合,以期探寻新的视角和方法,寻找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发展动力。

    二、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本质

    创客教育将创客文化和现代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向,采用项目式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工具,提倡造物运动,强调分享,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協同合作能力以及知识创新的能力(周霞等,2017)。创客教育强调“在创造中学习”,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和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实践者与知识创新者;教师需要改变观念,对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方式重新“再造”(郑燕林,2015)。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学生获取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激活知识存量、提升学习和研究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信息工具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信息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即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方法对各类有用的信息进行有效收集,甄别有用且可靠的信息并进行准确地传递、储存、加工及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通过对信息的归纳、综合、抽象等创新思维活动,做出创新性论断,创造出新的信息。因此,信息检索课是一门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其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本质,是通过实践对知识进行重构、共享、集成等知识含义层面的运算,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螺旋式激发出新的知识(赵蓉英等,2017),将创客教育和信息检索课程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为信息检索课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实践、知识创新、共享”不但是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的共同本质也是两者融合的基础。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无论在课程要求还是知识体系上都具有鼓励创新与崇尚实践的共同核心理念,具有有效融合的可行性,从而产生双赢的效果(王志强等,2016)。基于创客教育的信息检索课本身也是一个引导学生知识创新的过程。只有当知识顺利实现创造及应用,信息检索课的改革目标才能成功实现。

    三、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知识创 新路径

    本文利用日本管理学家Ikujiro Nonaka与Hirotaka Takeuchi提出的知识创新经典SECI循环转换模式和知识创新场理论来构建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知识创新路径。根据SCEI及知识创新场理论,知识创造活动会经历四个知识转化阶段,形成知识螺旋并在各个阶段经历四种场。

    1.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知识螺旋

    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知识流动与创新的本质是在不同知识主体之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和融合,通过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四种模式之间的不断切换,新知识被螺旋式创造和扩展出来,从而实现知识创新,如图1所示。

    (1)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是知识个体之间经验共享的过程。信息检索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方式从授课教师那里学到不能用正规语言来传授的隐性知识。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是经验。缺失知识个体之间的经验分享,则很难实现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从“干中学”的实践过程来实现,这与创客教育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

    (2)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是将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并把其发展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外显化是知识创新过程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到一系列诸如比喻、类比、模拟、假设、模型等形式。在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过程中,语言描述和书面表达则是最常用的方法,而“学中干”能通过引入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提升显性知识的确信度(高照军等,2014)。

    (3)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是将零散的非系统化的显性知识组合成方法、程序、数据库等明确的显性知识系统。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组合是通过不同知识元素之间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新知识。在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中,知识转化的组合方式通常由信息检索课的教师对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分解并具体实施的过程所体现。其组合的方式并不单单局限于现场教学,也可以是课前课后的QQ、微信或者电话等形式的沟通。

    (4)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是知识个体将已经吸收融合的显性知识转化为自身隐性知识的过程。内隐化是使得教授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师的显性知识通过学生的学习而内部化为学生个人知识和技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实践中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创客教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实践让学生有所亲身体会而取得相应经验,从而学习到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中,教师和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则是一个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转化的内隐化过程(王彦博,2011)。

    2.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知识转化及创新场

    在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知识螺旋中,知识螺旋需要四种不同的场来进行知识转化及创新。每个场为某一特定阶段的知识转化及创新程序提供孵化的基地,并提升知识创造的速度和效率。四个知识转化及创新场所进行的四个知识转化程序就组成了一系列连续超越自我的知识转化和创新程序,如图2所示:

    (1)原始场。原始场是知识创新之起点,代表了知识螺旋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阶段。在原始场中,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消除彼此障碍,相互表露感觉、情绪、经验与心态进而使得这些高度内隐的隐性知识得以被表达出来,为后续的知识流动、共享以及创新奠定基础。原始场中面对面之交流对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原始场并不能人为的直接建立,只有创造条件和氛围来促进原始场的出现。

    (2)互动场。互动场属于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显化阶段,为知识转化及创新的有效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由于信息检索课通常是选修课,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年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将不同专业、拥有不同技能的学生组成“课题小组”,让课题小组成员在互动场能敞开心扉交换彼此想法,同时也对自己本身的想法加以完善及分析,促进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进而创造新知识及价值。

    (3)系统化场。系统化场是实现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组合化的场所,在这里显性知识将完成新的“蜕变”,产生更系统化的新的显性知识。在系统化场中,要充分利用虚拟世界来进行互动。在信息检索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QQ、微信等各种网络社交手段以及资料库、数据库等来强化这一知识转化及创新程序。

    (4)练习场。练习场属于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内隐化阶段。在练习场中,信息检索课的授课教师的显性知识将被转化为学生的隐性知识,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不断地实际操作演练,而不能仅仅听教师讲授分析。通过这种实际的课题练习模拟显性知识,使之持续将这些知识内隐化(周勃,2005)。

    四、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 程融合原则

    1.实践性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融合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很强的工具型课程,实践是其第一要务。知识创新源于实践,创客教育也提倡实践。无论创客教育和信息检索课的本质、还是知识创新的方法都需要落脚于“实践”基础上。因此,实践性是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融合秉承的首要原则。

    2.以学生为主体

    在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的融合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多的是学生知识学习和创新实践的指导者,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而更多的是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实践的体验者、知识的创新者。因此,在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的融合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3.包容性

    知识创新是在不断失败和纠错的循环中孕育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是知识创新的“温床”。因此,只有具有包容性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的融合才有利于知识创新的实现。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融合的包容性,一方面体现在对学生及教师创新实践失败的宽容,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创新“失败”的合理引导和利用,为下一次的创新实践奠定基础。

    4.开放性

    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融合的知识创新系统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开放性以及空间的开放性。思想的开放性是指师生都具有知识创新的意识。对于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开放性则是指学生可以對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异议,而教师也很乐意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空间的开放性则是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融合的学习空间并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教室,除了课堂的教学,还包括各种形式的线上线下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及分享(袁红军,2016)。

    5.趣味性

    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制定时尽可能结合社会科技的发展脉搏与学生的兴趣点,融入更多的互动交流、交互式的学习方式等来增强信息检索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促进学生知识转移、共享、创新的意愿。

    五、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 程融合模型的构建

    根据前述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的知识螺旋及知识创新场的分析,构建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模型,如图3所示。该模型从支撑环境、知识主体(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方面来扫清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转化的障碍,有效推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互动,为知识创新螺旋创造相应的知识创新场(李俊龙,2012)。这也是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融合模型的知识创新动力来源,通过知识之间不断互动累积与转化,最终实现知识的螺旋式成长。

    1.支撑环境

    第一,塑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将学习作为一种集体核心价值观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最显著特征是学习。知识积累是学习的直接目的,而通过学习累积的知识则是进行知识创造、创新的基础,也是创客教育的基础。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塑造,让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能够不断学习,以及善于运用系统思考模式去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扩充和提升师生的知识、经验并增进其知识创新能力的整体。一个良性的学习型组织不但每个个体都具备良好的知识学习能力和动力,还善于在感情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在学习和经验交流中贯穿情感交流,让两者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学习型组织所学习的内容既涵盖显性知识的学习也囊括隐性知识的学习,其中隐性知识的学习是关键。而推动隐性知识流动和转化的核心是经验交流和实践。学习是在外部刺激下利用自身的知识存量来不断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将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如何变为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从而最终创造出新价值。因此,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信息檢索课程的教师需要去思考的。在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的过程中,要让其带着问题去学习,注重培养其实际运用知识能力,增强学习针对性和效率。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激励是知识创新的催化剂。通过激励不仅可以加快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流动和转化,并且可以促进四个知识创新场的产生,进而推动知识的螺旋升华和创新。在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激励方法并不仅仅限于学科成绩的激励,因为不是所有学生都对学科成绩激励敏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激励方式。比如对那些学科成绩的刺激不太敏感但对名望更加重视的学生可以采用课题小组负责人的方式来激励。同时,愿景共鸣所产生的认同感也是激励的重要方向。这就取决于授课教师为学生设立的目标应在可实现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知识创新的开展过程中,接受并包容创新失败的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样重要。创新本身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获得新生,不可能每一次的创新都能获得成功。如果对创新失败零容忍,那么学生则会害怕创新失败所带来的后果,最终导致没有人敢于创新。但是如果对创新的失败没有原则的宽容,则有可能会助长以创新为借口来逃避失败。因此,对于创新失败应该建立合理的机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的创新失败可被宽容。这样既可以避免无意义的失败发生又可以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第三,充分利用图书馆创客空间。图书馆创客空间是集学、做、讨论、创新于一体的理想场所。知识创新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全体的参与以及实践。通常图书馆创客空间都配有讨论区,在这里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毫无障碍地面对面交流、研讨,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而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实践区是学生在进行课题学习过程中,动手实际摸索操作的主要场所。通常实践区都配备比较齐全的各种加工设备,如焊台、电钻、3D打印机等以及多种多样的工具型软件(曹芬芳等,2017)。学生可根据课题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使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创客空间,让每一个学生作为“创客”体验创客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自由组队到找到创造性的解决途径,分享交流以及改进。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共同完成课题使得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都得到大幅提高。

    2.教师

    第一,培养知识创新型教师。知识创新型教师是保障信息检索课程能否顺利实现知识创新的关键力量。知识创新型教师首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存量,才能确保和学生之间有合理的知识势差。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术的教师,才能在知识和技能会很快面临“过时被淘汰”的情况下,保证和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势差。所以教师的自我不断学习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任课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各种进修机会充实和扩展自身的知识存量,还应该创造利用各种机会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合作学习,并且善于从实际教学活动中获得回馈,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就知识螺旋的创新而言,其难点莫过于隐性知识的外显化以及显性知识的内隐化。而要顺利实现知识螺旋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有效流动和转化则要充分利用知识螺旋创新的四个场(原始场、互动场、系统化场、练习场)。如何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知识创新的四个场,使得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得以顺利实现进而推进知识的创新,是知识创新型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第二,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在知识创新的知识螺旋过程中,知识的共享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知识共享中面对面的交流以及人员的轮换是两个最主要的手段。任课教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及转化。人员的轮换虽然有助于知识共享,但是同时带来的问题是授课教师的不稳定以及课程的不完整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则能既保持授课教师的稳定性又能推动知识的共享。通过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使得人员虽然不轮换,但是教师的“思想”得到了轮换。并且教学研讨小组的组建也为授课教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提供了机会和环境。教学研讨组活动的开展方式可以采用定期面对面主题式的研讨活动与实时信息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教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又弥补了面对面交流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例如,四川大学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的授课教师组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定期两周一次开展研讨活动。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大家根据近期的教学心得以及最近出现的新的技术热点等集思广益商议一个主题,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展开讨论,交流经验。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在四川大学图书馆教授的信息检索课中盛行则是在一次研讨活动中由一个教师实践后共享给其他教师的结果。除了定期的研讨活动,四川大学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程授课教师组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还建立了研讨小组QQ群,以便教师之间对新技术、新发现进行实时的共享和交流。

    3.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

    开发融入更多创客元素的课程内容以及采用基于课题的研讨式教学方式。信息检索能力是创客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和创客教育的内容有部分重叠。以往的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注重检索技术及数据库的使用,所以对于授课的内容需要融入更多的利于创客创新的工具及方法,例如文献分析可视化工具Citespace;专利分析工具TDA、TI;思维导图工具Mindmanager等。同时,基于课题的实践是高校创客教育和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重点。通过具体课题的方式,让学生置身问题情景中,在完成课题的同时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强和深化。基于课题的实践活动可借鉴“创客马拉松”的形式,提供更加开放自由的空间和条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各个课题小组,针对某一个具体课题进行深入探索,最终提出创造性的课题解决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和交流。研讨式的学习方式则和基于课题的实践活动相得益彰。研讨式的学习方式摒弃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下面“学”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拿到课题后进行充分的讨论,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在基于课题的研讨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指导性的,特别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偏离方向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辅助性的帮助与指导。基于课题的研讨式教学方式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与教师所提供的课题选项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有很大的关系(吴永和等,2017)。如何在众多学术问题中找到和学生密切相关并且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课题是授课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注有效失败和无效成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现象可以划分为有效成功、有效失败、无效成功以及无效失败四类。有效成功即是学生实现了表现上的成功以及内在知识学习的发生。有效失败则是學生虽然并没有实现表现上的成功,但这个并不成功的过程却唤醒了学生的知识存量,有效推动了内在知识学习的发生。无效成功则是学生虽然实现了表现上的成功,顺利完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教师过早提供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径直跳过了尝试解决问题的“试错”环节,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理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利用知识进行知识创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内在知识学习并没有发生。无效失败则是学生既没有实现表现上的成功,同时这一失败的尝试也没有帮助学生产生内在的知识学习(郭猜远,2016)。而在这四种学生的学习现象中,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的是有效失败和无效成功。对学生课堂学习而言,有效失败起得是一种正向的推动作用,而无效成功则是一种负面的妨碍作用。因此,在创客教育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需要融入“试错”环节,选择合理的课题以及设计合适的课程环节,既让学生感到挑战性,又不会产生挫败心理,并能一直保持对问题解决充分的参与热情。整个“试错”过程中需要考量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知识存量以及知识的有效呈现方式。在关注有效失败的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学生独立地充分尝试各种途径解决问题之前,即使被学生要求提供帮助也应不直接提供答案性帮助,而是提供启发式的间接帮助,让学生动手去尝试和摸索,并让学生坚信不管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动手尝试。为避免无效成功的发生,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上不能过早地将结构化内容传递给学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条件让自己去理解和吸收,尽管这些理解不一定全部正确,但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具有有效性和产出性(郭猜远,2016)。

    五、结束语

    信息检索课所面临的社会以及技术环境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信息检索课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信息检索课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环境、新需求。创客教育的理念以及方式为信息检索课引入了新的动力和生机。笔者从知识创新的视角,为创客教育和信息检索课的有机融合探寻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基于知识创新的创客教育和信息检索课的融合是动态的变化过程,无论是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需要嵌入创客的元素,并为新知识的创造提供基础和条件。创客教育的注入不仅让信息检索课程迎来了生机和活力,也充实了创客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为我国创新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芬芳,刘坤锋(2017).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研究[J].图书馆建设,(6):18-21.

    [2]高照军,武常岐(2014). 基于可视化文献分析方法的组织学习研究评述[J]. 现代管理科学,(8):3-5.

    [3]郭猜远(2016).创客教育中利用有效失败促进学习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4]教育部(2017a).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6-28].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5]教育部(2017b).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7-11-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6]李俊龙(2012).企业内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螺旋过程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7]刘书凯,陈冬梅,栾冠楠(2016).创客教育实践对创新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1):52-55.

    [8]王明荣(2011).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激励机制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

    [9]王彦博(2011).基于知识创新的跨组织网络的微观层面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10]王志强, 李菲, 卓泽林(2016). 美国高校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的融合:理念、路径、启示[J]. 复旦教育论坛,(4):101-107.

    [11]吴永和,刘晓丹,仲娇娇(2017).创客教育课程设计与应用——以华东师范大学2015级研究生创新课程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88-93.

    [12]袁红军(2016).基于创客教育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7):46-50.

    [13]赵蓉英,张心源(2017).大数据环境对知识融合的影响研究[J].情报学报,(9): 878-885.

    [14]郑燕林(2015).美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路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3):21-29.

    [15]周勃(2005).企業螺旋型知识创新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16]周霞,盘颖(2017). 高校创客教育的内涵、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 (4):46-50.

    收稿日期 2017-10-20 责任编辑 吴乃

    Abstract: Knowledge innovation include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knowledge creation, transferring and sharing, and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plays a vital role in knowledge innovation. The esse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nd maker educ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innovation is to conduct the operation of knowledge connotation through practice, such as reconstruction, sharing and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n the new knowledge is spirally stimulated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specific problems and a complete organic whole is formed, composed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nd maker education. It injects new vitality into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Therefore, “practice,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is the common essence of maker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nd also the basi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m. By using SECI cycle transformation model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field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ath and the model of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nd maker education, can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supporting environment, knowledge mainbody,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clear the barriers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and explicit knowledge,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of tacit knowledge and explicit knowledge in order to explore new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for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nd maker education.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Maker Education;Knowledge Innovation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