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梳理横向对比点处细研

    吴小蓉

    

    

    【摘 ? 要】统编一、二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没有篇章页,语文要素分散在课后题、语文园地等处。为了精准施教,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明晰语文要素,纵向梳理,横向对比,点处细研,三维一体,厘清能力层级图谱,准确制定课时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低段教学;语文要素;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與语文要素为双线,围绕阅读与表达两大系列构建起了较为清晰的、螺旋上升式的能力体系。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阐明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但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则缺少这种明确的指示,语文要素分散在课后题、语文园地等处。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教材,明晰语文要素,确定年段、单元目标,并将其细化为课时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中。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低段教师如何明晰目标?

    【教学案例】

    《大象的耳朵》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童话故事。以下为某教师对第一课时的定位。

    ◇ 教学目标(第一稿)

    1.随文认读“耷、咦”等生字,观察并写好“扇”“痛”等半包围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耷拉”“竖立”“自言自语”等词语的意思。

    3.对比文中小兔子、小羊与小鹿、小马、小老鼠对大象耳朵的质疑,学习详略两种表达方法。

    第一稿中,教师能够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学词,学习内容聚焦在问句上。但是,该教学目标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缺乏整体感知课文、为第二课时“完整讲讲这个故事”做铺垫的教学设计;第二,就第三条目标来看,聚焦点落在了学习文章的详略写法上,显然拔高了教学要求,原因在于教师心中没有能力体系的层级图谱。对此,笔者指导该教师从课后题及语文园地入手,联系上下册教材中有关问句学习的要求,分清层级目标,精准定位。以下为修改后的目标。

    ◇ 教学目标(第二稿)

    1.随文认读“耷、咦”等生字,观察并写好“扇”“痛”等半包围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耷拉”“竖立”“自言自语”等词语的意思。借助动物板贴及关键词整体感知课文,简单讲讲这个故事。

    3.认识并读好课文中的问句,并在语境中尝试运用。了解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二稿融入了课后题,设计了利用板贴及关键词简单讲讲故事、整体感知课文的学习方法。第一稿中的“学习详略写法”变为第二稿中的“读好问句并尝试运用”,与课后题要求相吻合。而课文中这几个含有问句的段落,正好隐藏了促使大象改变想法的关键原因。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受邀来指导教学,听完该课后,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对第三条目标提出了更深入的思考。根据他的建议,第一课时目标修改如下。

    ◇ 教学目标(第三稿)

    1.随文认读“耷、咦”等生字,观察并写好“扇”“痛”等半包围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耷拉”“竖立”“自言自语”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板贴及关键词整体感知课文,简单讲讲这个故事。

    3.认识并读好课文中的问句,知道同样的疑问可以用不同的问句来表达,并尝试在语境中合理运用,进而了解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思考】

    从《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三次教学目标的调整,可以看出目标准确定位的重要性。目标不同,学习内容的选取就会完全不一样,最后的效果也会差之千里。目标错误,无异于南辕北辙。据此,笔者总结了低段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围绕语文要素,纵向梳理,横向对比,点处细研,三维一体,厘清能力层级图谱,准确定位目标。

    一、纵向梳理,明晰年段目标

    通常,教师确定目标的第一步是研读课文,关注课后题。但是,就《大象的耳朵》教学目标的第一稿来看,这样做会导致教师缺乏全局观,从而使目标有所偏离。

    如何围绕语文要素,进行纵向梳理,以确定年段目标?以《大象的耳朵》一课为例,教师可围绕课后题“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梳理出低段关于问句的教学内容(如下表)。

    可以看出,虽然自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开始,问句就在课文中频繁出现,但是直到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课后题才对问句的学习有了要求。基于此,《大象的耳朵》这一课,关于问句的教学目标之一可以确定为:认识并读好课文中的问句,并尝试在语境中合理运用,进而了解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在围绕一个语文要素,进行纵向梳理时,不仅要关注低段,有时还要关注整个小学阶段其他年段对相关语文要素的要求。如此,心中才会有清晰的能力层级图谱。

    二、横向对比,明晰单元目标

    对比《大象的耳朵》教学目标的第一稿与第二稿,可以发现第二稿多了在学习支架的帮助下简单讲讲故事这一要求。这是基于低段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在初读环节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的需求,横向对比本单元及相邻几个单元的课后题后确定的。

    第五单元中《小马过河》一课的课后题要求“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大象的耳朵》后一篇《蜘蛛开店》的课后题也提出了“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的要求。再看《大象的耳朵》课后题“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其实也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由此可以确定,本单元关于“讲故事”这一语文要素的教学目标为:在有提示的情况下讲讲故事。因此,在《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初读课文之后,利用板贴作为提示:耷拉着耳朵的大象—耳朵被竹竿撑起来的大象(各种小动物)—依旧耷拉着耳朵的大象。学生根据形象的板贴及相应的关键词,简单讲讲这个故事,为第二课时“完整讲讲这个故事”做好铺垫。

    总之,为了明晰单元目标,教师需要围绕语文要素,进行课文与课文、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横向对比,精准定位。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