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新模式

    石兴安++何素华

    滇黔桂石漠化区是全国 11 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是我国贫困面最广的地区。2012年黔东南片区共有16个贫困县,占滇黔桂石漠化区片区覆盖县数的19.51%,占贵州片区覆盖总县数的36.36%。2013年末黔东南片区贫困人口167.2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2.11%。2013年该片区共有贫困人口总数为119.41万人,贫困发生率30.6%。

    万达集团在贵州省丹寨县推行的“包县”扶贫模式不同于以往的直接捐款或投资建厂的模式,力争通过3至5年的帮扶带动,使丹寨县实现全面小康,同时将丹寨县打造成为贵州省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绿色生态食品供应基地和西部产业承接示范基地,全国优质土猪大县、全国硒锌米和茶特色县、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手工产业示范县、万达集团南方食品供应基地、全国民营企业社会扶贫创新县。企业包县,整体脱贫模式是探索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社会发展、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在推动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跨越式发展和推进精准扶贫具有重大意义。

    黔东南区域扶贫攻坚成效

    ——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发生率下降。2013年黔东南州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345元,比2010年末增长68.93%,实现减少贫困人口48.33万,2014年28万贫困人口脱贫、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30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的任务,分别占减贫目标任务的112%、200%和120%,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8元,贫困发生率下降17.36%。

    ——扶贫项目、资金增加明显。按照扶贫政策的基本要求,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向要求和扶贫资金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的有关政策,积极申报扶贫项目。2014年共获扶贫项目326个,资金4.4亿元,占目标任务4亿元的110%,区域内2014年扶贫攻坚示范县(麻江县、雷山县、岑巩县)每县得到8000万元以上扶贫项目资金扶持,占滇黔桂石漠化片区贵州片区11个扶贫攻坚示范县的27%。

    ——精准扶贫个案管理不断完善。2014年黔东南州特困片区61650户贫困户224675人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采取“六个到村到户”等工作措施开展结对帮扶,实现扶贫与干部“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另外,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管理,进行分类指导,定向施策,分别采取社会保障、产业扶贫和生态移民工程等不同措施进行扶持。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进村入户调查和 “讲、访、帮、促”活动,很好解决了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识别进一步明确。在扶贫个案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分解、初选、公示、帮结、计划、填写信息、数据录入、入网络、更新”等几个步骤,落实“两公示一公告”,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识别贫困人口,2014年建立《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共录入37.6493万户134.1307万人,其中国家扶贫标准34.1276万户120.1299万人;省级扶贫标准3.5217万户14万人占10.44%;五保户9203户1.1149万人,低保户6.714万户14.7398万人,扶贫户21.5775万户86.4253万人,扶贫低保户8.6709万户32.3963万人。录入一类贫困村947个、二类贫困村500个、三类贫困村406个,录入片区规划县市16个,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4个,省级贫困县2个。

    企业包县的精准扶贫实践

    ——职业教育扶贫。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经济转型的需要,更是提高竞争力的需要,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要,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改善民生、保证充分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万达丹寨扶贫投资职业教育,为丹寨永久脱贫培养人才建设一个2000人规模的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招收丹寨籍学生,并根据丹寨产业特点及万达产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如文化旅游、酒店管理、机械加工等。毕业生可实现本地就业,与万达产业对口的毕业生,将择优录取到万达就业。

    ——就业扶贫。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本转向,根据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大对农村不同层次的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示范区的剩余劳动力能够就地转移。政府承担政策制定、培训监督、就业监督、资金保障等职能,而招生、培训、管理、安排就业等方面完全由培训机构按市场要求运作。劳务输出扶贫方面,万达集团将每年从丹寨招聘1万名农民工,到万达及其战略合作伙伴旗下施工企业务工,通过务工脱贫。2014年丹寨县共输送到万达集团及其合作企业务工共1万名,已达成建筑用工意向性协议2380人,为丹寨县实现就业扶贫新路子,促进了该地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借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建立伙伴关系,在大健康产业发展背景下的精准扶贫,应探索社会资本、村集体、承包农户合作的基础上,将本次未参与项目的贫困农户打捆作为第四方参与项目合作,以扩大产业扶贫的覆盖面,提高项目产品的公共性。万达丹寨县扶贫模式结合丹寨县产业特点,选择当地优势突出、覆盖人口多、发展潜力大的硒锌茶行业,投资建设万吨规模的硒锌茶加工厂,对全县农户种植的茶叶进行订单收购,使茶叶产区所有贫困人口直接脱贫,大幅提高茶叶产区其他农民收入,带动全县农民通过种植茶叶脱贫致富。茶厂建设期使用当地工人,建成后招聘当地工人,帮助丹寨增加就业。对于茶叶产区之外的丹寨贫困人口,万达集团将茶加工厂产生的全部利润进行分配,重点照顾无劳动力贫困人口,实现整县脱贫。

    ——设立扶贫基金。发展丹寨县的产业需要市场培育期,前期利润较少,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为让贫困群体有稳定的收入,实现脱贫目标。万达集团建立2亿元的扶贫基金,由万达投资公司理财,将投资收益分配给丹寨县贫困农民。为保证扶贫基金收益率,万达集团专门为投资公司定下考核目标,将其奖金与扶贫基金收益率挂钩,这大大地保证了贫困群体收入的稳定性,也为精准扶贫巩固了基础。

    企业精准扶贫思路

    ——创新扶贫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扶贫政策的要求统一部署,在搞好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识别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并向贫困户发放《帮扶手册》,进一步摸清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明确帮扶需求,落实帮扶责任和帮扶措施;改革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县、乡两级作为项目资金的审批实施主体、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加快推行乡级报账制步伐;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机制。改革扶贫项目审批权,将扶贫项目审批权全部下放到县,全面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严格扶贫项目审批和实际运行流程,实行统一的项目审批流程。

    ——推进精准扶贫个案管理。对扶贫项目实行精确化管理,实现扶贫项目的精确化、精细化、可视化、可控化管理,提高扶贫项目实施质量和效益。对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村寨,实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对自然资源丰富、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的地方,引导群众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富余的家庭,引导转移力转移,拓宽就业渠道;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加大支持力度,扶持特殊产业做大做强;对无劳动能力户做好各方面的保障;对条件较好的村寨、农户要引导把扶贫攻坚和同步小康统筹安排部署,力争早日实现减贫脱贫同步小康。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实施个案管理结对帮扶的相关文件要求,根据重新识别的贫困人口信息,进一步完善贫困户个案管理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确保贫困人口定点清除脱贫,增强扶贫开发实效性。

    ——推进驻村帮扶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驻村干部在建档立卡管理的基础上,参与扶贫项目申报、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绩效评估等工作,切实加强驻村干部执行力建设,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体制,实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的管理体制,以村为基本单位,通过乡镇申报项目,实现驻村干部“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全程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加强项目监管、全程督促项目评估”等,促进精准扶贫和驻村工作的深度融合,把党的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落到实处。

    ——产业扶贫管理。按照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实现减贫致富目标。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品的规划,选择适宜的产业,通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现代产业布局。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劳动力参股、技术资金合股等方式,将广大农民从传统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获得稳定收入,实现减贫摘帽,最终实现全面小康。

    根据大健康产业的基本特点,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提高农业收益,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围绕示范区内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观光带,统筹规划,加大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田园生态资源景观、农村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特色产品、农村空间出让等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