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剧《粉墨春秋》音乐的创作特点
闫晋
摘要:舞蹈的表演是离不开音乐的,舞剧更是需要高质量的音乐来表达和推动剧情的发展,只有在舞蹈和音乐高度有机的结合下,才能达到视听的高品质感受。 舞剧《粉墨春秋》的音乐里植入了大量的戏曲元素,当然这是由剧情决定的。舞剧的音乐既要舞蹈性强,又得拥有戏曲的元素,这无形就增加了舞剧音乐的创作难度。而且在舞剧音乐中也借鉴了国外作品的创作手法,人物的音乐形象也是很有特点的,用音乐来表现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让观众在视听上都能很直观地了解人物性格。
关键词:音乐戏曲化 人物音乐形象 作曲技术运用
中国的舞蹈史能够提供查证的史书记载中,还没有见到有舞剧起源和产生的记载。但是,具有一定戏剧的乐舞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舞》就是综合了乐、舞、诗等艺术形式,表现周武王灭商这样一个历史情节的大型歌舞。此后,又出现了《九歌》具有更多的舞剧情节表演,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所共知熟悉的舞剧。后来欧阳予倩、戴爱莲等运用芭蕾形式和技法创作的《和平鸽》,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舞剧作品的出世。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相继问世,在中国芭蕾舞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新时期以后的舞剧创作,开始有了新的观念、审美与动作、语言都破除了单纯、现象性的描摹,描写的重点转向人的内心矛盾、生命本质意义的探索,严肃性语言功能的深刻性被大量运用。一批揭示社会与人性之复杂关系的舞剧作品问世。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舞剧的原创精神得到了伸张,探索领域与品种、风格也出现宽广和多样化的趋势。
舞剧《粉墨春秋》戏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梨园戏班“喜顺班”的故事。故事以民国初年为历史背景,以梨园戏班的几经沉浮为线索,以戏班中三个师兄弟的人生经历为主要内容,表现了师徒父子情,兄弟手足情,男女爱情。这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继舞剧《一把酸枣》之后又一部力作,这部舞剧成功的把我国的戏曲元素植入到舞蹈当中,它突破了门类艺术的界限,这在舞剧的创作上是一大亮点,用现代艺术元素演绎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故事,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更有利于传播传统文化,也让大众对山西戏曲、中国戏曲有一定的了解。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思想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展戏剧情节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一、音乐的戏曲化
在舞剧《粉墨春秋》中戏曲的表演贯穿了整个剧情,这也使得舞剧音乐在创作需要结合戏曲音乐的元素,在欣赏舞剧时就能在其音乐中感受到戏曲的元素,当然了,在音乐中是听不到具体采用了哪一段戏曲曲牌,充分说明了作曲家在舞剧音乐创作过程中熟悉了大量的戏曲音乐,把戏曲音乐吸收、提炼融到乐思中,使得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例如、舞剧开始之前字幕的背景音乐,就融入了戏曲的元素,让人们一听就能感受到“戏味”十足的音乐与舞剧内容一致,也预示着舞剧的情节。
群舞“髯口”是最受大家喜欢的群舞之一,这支舞蹈完全运用京剧的表演形式,所以在音乐的创作上也得采用戏曲音乐。音乐气势庞大,坚定有力,用铜管有力的音色奏出主旋律,鲜明表现出“髯口”人物的形象。舞者统一用的都是红色的满髯,这说明了表现的人物是属于性格豪爽、好勇狠斗的角色,其音乐的表现了钢硬的气势,旋律运用了京剧的曲牌,但这支舞不是正真的表现戏曲人物,而是表现戏班人员在练“髯口”的场景。然而在音乐中也使用了京剧的乐器,特别是鼓、锣、钹等有特色的打击乐器,使得音乐与舞蹈相融合。
“水袖舞”在舞剧中称得上是最美的舞蹈了,唯美的紫光背景,淡白的光芒洒在穿着旦角服装的演员身上,然而就是在这唯美的舞蹈背后隐藏了正真的主角,让人想不到的是表演“青衣”的领舞是在木椅子上表演,其惊叹程度不亚于杂技演员的表演。当然了,这段舞蹈也是戏曲动作为主要表演形式,在配乐方面也就不得不融入戏曲音乐的特点了,作曲家运用了弦乐在来表现着唯美的“戏舞”在主旋律中融入了戏曲的元素,音乐为舞蹈做了很好的陪衬。
二、人物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一定程度上规定了音乐要体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当然还或多或少的体现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艺术作品中音乐对人物的描写是很必要的,这能让人们能在视听的结合下,去进一步的了解人物性格。音乐在舞剧中对人物的刻画更多的是为了使人们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各类角色的心理活动,暗示剧情发展。在字幕放映时也是有配乐的,音乐用一把小提琴的独奏略带悲凉的旋律预示着这部舞剧具有悲剧性情节。在舞剧的第二幕中表现了“喜顺班”演出前,前来看戏的各种人物,来充分说明戏班红极一时的状况。各种人物的配乐都是有其特点的。例如、前来看戏的富贵太太们,其中一个炫富时的配乐,作曲家用了一个大管的短促节奏来描写她内心的得意,同时大管略带滑稽的音型也预示着她炫富失败,因为另外一个太太的首饰比她还多。但当她们都看到二师兄武潘安演出预告时,都很快忘记刚才的事情,注意力全部都转移了,这时的配乐采用弦乐的跳音来表现出很开心略带兴奋的情绪,接下来的音乐完全不同与刚的性格,音乐变的滑稽而又谐谑,宫里的太监出场了,音乐以木管和轻巧的打击乐为主,滑稽的音乐也预示着当时落寞的清政府仆人的形象和下场。略带讽刺的音乐和滑稽的舞蹈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当时太监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最后出场的是军阀,在军阀出场之前铜管就奏出了冰冷的声音,同时还有定音鼓的伴随,这样的音响效果配合着舞台阴暗的灯光让人们通过听觉可以联想到反面人物或者恶势力的形象,整齐的音乐节奏也能让人们联想到严肃的人物形象,这就是音乐预示剧情发展的一种表现。当然音乐也是符合舞蹈动作节奏的,紧促的节奏也表现了其他人物恐慌和紧张的情绪。在第四幕中,戏班被封,门外漫天大雪,花轿艳影逼近,军阀欲强娶燕儿,师父心里滴血,他遣散了戏班,把燕儿托福给黑豆,众弟子跪拜师父,师父悲愤的唱完人生的最后一出戏,在这样的剧情下,音乐也是表现出了大起大落的情绪,特别是军阀的音乐与戏班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音乐中加入了大提琴深沉的独奏,描写的是师父的音乐形象,在音乐中还时不时出现凄凉的萧声,表现出师父的悲愤和无奈的心情。在妇女不舍离别的舞蹈中,悲痛的音乐给了剧情很好的渲染性,这里的音乐惊奇的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中副部主题的第二乐句相似。离别的舞蹈情节再加上这样的音乐渲染,具有强烈催泪剂的效果。
三、作曲技术的运用
舞剧《粉墨春秋》的配乐显然是很成功的。音乐内容寻无痕迹的与剧情紧密结合,接下来,就以几个经典片段的音乐进行简单的分析。在舞剧中运用了主导主题的写法,在每一幕当中都会时不时的出现,就像是用一条线把珍珠连成串一样,把音乐有机联系在一起,这段音乐就起到了连接幕与幕的作用,让人们的思绪统一在一个感情基调中,当然了,音乐还是得有对比的,但是人们的耳朵总是喜新不厌旧,这样的有机发展是符合人们审美逻辑的。在第一幕女主角出场时响起的柔美旋律,这段旋律在以后的每一幕当中都会听到,有时也以变奏的方式出现,笔者称这段音乐为“爱情”的主题,其实整个舞剧都贯穿着爱情的主题,每次黑豆与燕儿的舞蹈都会出现“爱情”主题,这段音乐贯穿整场舞剧,就像回旋曲式的结构,这样的逻辑使整体的结构脉络清晰,整部舞剧音乐的结构力就起到了统一的作用。唯美的水袖舞是让人们忘不了的精品片段,演员们美妙的身段和甩袖的唯美动作或许给予观众最美的心里感受,当然不能忘了领舞的青衣,她在椅子上的高难度动作令人惊叹,折服众人。这段音乐也是以动听的旋律配合舞蹈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的旋律也是加入了戏曲的音调走向,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戏味”这是作曲家把戏曲音乐的元素融进了音乐的乐思,这样音乐的基调就和整个舞剧相统一了。在这段音乐中作曲家运用了自由模仿的对比复调,旋律用小提琴担任,复调由大提琴担任,就像舞蹈中领舞和群舞之间的关系,她们既有相互配合,又有对比,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音乐即表现了舞蹈的基本格调,又担任了舞蹈角色的两个形象,这种复调的写作用的恰到好处。
舞剧《粉墨春秋》的排演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同时舞剧的音乐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结合了戏曲元素的音乐中,唯妙的描绘了各种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动,剧情的暗示也充分的在舞剧音乐中体现,当然、这些功劳都是取决于作曲家精湛的作曲技术的运用和丰富的阅历。舞剧音乐无论是在戏曲元素的结合上,还是人物形象的描绘上都给观众呈现出完美结合的视听效果,可以说是舞剧音乐创作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摘要:舞蹈的表演是离不开音乐的,舞剧更是需要高质量的音乐来表达和推动剧情的发展,只有在舞蹈和音乐高度有机的结合下,才能达到视听的高品质感受。 舞剧《粉墨春秋》的音乐里植入了大量的戏曲元素,当然这是由剧情决定的。舞剧的音乐既要舞蹈性强,又得拥有戏曲的元素,这无形就增加了舞剧音乐的创作难度。而且在舞剧音乐中也借鉴了国外作品的创作手法,人物的音乐形象也是很有特点的,用音乐来表现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让观众在视听上都能很直观地了解人物性格。
关键词:音乐戏曲化 人物音乐形象 作曲技术运用
中国的舞蹈史能够提供查证的史书记载中,还没有见到有舞剧起源和产生的记载。但是,具有一定戏剧的乐舞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舞》就是综合了乐、舞、诗等艺术形式,表现周武王灭商这样一个历史情节的大型歌舞。此后,又出现了《九歌》具有更多的舞剧情节表演,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所共知熟悉的舞剧。后来欧阳予倩、戴爱莲等运用芭蕾形式和技法创作的《和平鸽》,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舞剧作品的出世。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相继问世,在中国芭蕾舞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新时期以后的舞剧创作,开始有了新的观念、审美与动作、语言都破除了单纯、现象性的描摹,描写的重点转向人的内心矛盾、生命本质意义的探索,严肃性语言功能的深刻性被大量运用。一批揭示社会与人性之复杂关系的舞剧作品问世。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舞剧的原创精神得到了伸张,探索领域与品种、风格也出现宽广和多样化的趋势。
舞剧《粉墨春秋》戏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梨园戏班“喜顺班”的故事。故事以民国初年为历史背景,以梨园戏班的几经沉浮为线索,以戏班中三个师兄弟的人生经历为主要内容,表现了师徒父子情,兄弟手足情,男女爱情。这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继舞剧《一把酸枣》之后又一部力作,这部舞剧成功的把我国的戏曲元素植入到舞蹈当中,它突破了门类艺术的界限,这在舞剧的创作上是一大亮点,用现代艺术元素演绎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故事,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更有利于传播传统文化,也让大众对山西戏曲、中国戏曲有一定的了解。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思想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展戏剧情节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一、音乐的戏曲化
在舞剧《粉墨春秋》中戏曲的表演贯穿了整个剧情,这也使得舞剧音乐在创作需要结合戏曲音乐的元素,在欣赏舞剧时就能在其音乐中感受到戏曲的元素,当然了,在音乐中是听不到具体采用了哪一段戏曲曲牌,充分说明了作曲家在舞剧音乐创作过程中熟悉了大量的戏曲音乐,把戏曲音乐吸收、提炼融到乐思中,使得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例如、舞剧开始之前字幕的背景音乐,就融入了戏曲的元素,让人们一听就能感受到“戏味”十足的音乐与舞剧内容一致,也预示着舞剧的情节。
群舞“髯口”是最受大家喜欢的群舞之一,这支舞蹈完全运用京剧的表演形式,所以在音乐的创作上也得采用戏曲音乐。音乐气势庞大,坚定有力,用铜管有力的音色奏出主旋律,鲜明表现出“髯口”人物的形象。舞者统一用的都是红色的满髯,这说明了表现的人物是属于性格豪爽、好勇狠斗的角色,其音乐的表现了钢硬的气势,旋律运用了京剧的曲牌,但这支舞不是正真的表现戏曲人物,而是表现戏班人员在练“髯口”的场景。然而在音乐中也使用了京剧的乐器,特别是鼓、锣、钹等有特色的打击乐器,使得音乐与舞蹈相融合。
“水袖舞”在舞剧中称得上是最美的舞蹈了,唯美的紫光背景,淡白的光芒洒在穿着旦角服装的演员身上,然而就是在这唯美的舞蹈背后隐藏了正真的主角,让人想不到的是表演“青衣”的领舞是在木椅子上表演,其惊叹程度不亚于杂技演员的表演。当然了,这段舞蹈也是戏曲动作为主要表演形式,在配乐方面也就不得不融入戏曲音乐的特点了,作曲家运用了弦乐在来表现着唯美的“戏舞”在主旋律中融入了戏曲的元素,音乐为舞蹈做了很好的陪衬。
二、人物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一定程度上规定了音乐要体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当然还或多或少的体现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艺术作品中音乐对人物的描写是很必要的,这能让人们能在视听的结合下,去进一步的了解人物性格。音乐在舞剧中对人物的刻画更多的是为了使人们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各类角色的心理活动,暗示剧情发展。在字幕放映时也是有配乐的,音乐用一把小提琴的独奏略带悲凉的旋律预示着这部舞剧具有悲剧性情节。在舞剧的第二幕中表现了“喜顺班”演出前,前来看戏的各种人物,来充分说明戏班红极一时的状况。各种人物的配乐都是有其特点的。例如、前来看戏的富贵太太们,其中一个炫富时的配乐,作曲家用了一个大管的短促节奏来描写她内心的得意,同时大管略带滑稽的音型也预示着她炫富失败,因为另外一个太太的首饰比她还多。但当她们都看到二师兄武潘安演出预告时,都很快忘记刚才的事情,注意力全部都转移了,这时的配乐采用弦乐的跳音来表现出很开心略带兴奋的情绪,接下来的音乐完全不同与刚的性格,音乐变的滑稽而又谐谑,宫里的太监出场了,音乐以木管和轻巧的打击乐为主,滑稽的音乐也预示着当时落寞的清政府仆人的形象和下场。略带讽刺的音乐和滑稽的舞蹈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当时太监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最后出场的是军阀,在军阀出场之前铜管就奏出了冰冷的声音,同时还有定音鼓的伴随,这样的音响效果配合着舞台阴暗的灯光让人们通过听觉可以联想到反面人物或者恶势力的形象,整齐的音乐节奏也能让人们联想到严肃的人物形象,这就是音乐预示剧情发展的一种表现。当然音乐也是符合舞蹈动作节奏的,紧促的节奏也表现了其他人物恐慌和紧张的情绪。在第四幕中,戏班被封,门外漫天大雪,花轿艳影逼近,军阀欲强娶燕儿,师父心里滴血,他遣散了戏班,把燕儿托福给黑豆,众弟子跪拜师父,师父悲愤的唱完人生的最后一出戏,在这样的剧情下,音乐也是表现出了大起大落的情绪,特别是军阀的音乐与戏班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音乐中加入了大提琴深沉的独奏,描写的是师父的音乐形象,在音乐中还时不时出现凄凉的萧声,表现出师父的悲愤和无奈的心情。在妇女不舍离别的舞蹈中,悲痛的音乐给了剧情很好的渲染性,这里的音乐惊奇的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中副部主题的第二乐句相似。离别的舞蹈情节再加上这样的音乐渲染,具有强烈催泪剂的效果。
三、作曲技术的运用
舞剧《粉墨春秋》的配乐显然是很成功的。音乐内容寻无痕迹的与剧情紧密结合,接下来,就以几个经典片段的音乐进行简单的分析。在舞剧中运用了主导主题的写法,在每一幕当中都会时不时的出现,就像是用一条线把珍珠连成串一样,把音乐有机联系在一起,这段音乐就起到了连接幕与幕的作用,让人们的思绪统一在一个感情基调中,当然了,音乐还是得有对比的,但是人们的耳朵总是喜新不厌旧,这样的有机发展是符合人们审美逻辑的。在第一幕女主角出场时响起的柔美旋律,这段旋律在以后的每一幕当中都会听到,有时也以变奏的方式出现,笔者称这段音乐为“爱情”的主题,其实整个舞剧都贯穿着爱情的主题,每次黑豆与燕儿的舞蹈都会出现“爱情”主题,这段音乐贯穿整场舞剧,就像回旋曲式的结构,这样的逻辑使整体的结构脉络清晰,整部舞剧音乐的结构力就起到了统一的作用。唯美的水袖舞是让人们忘不了的精品片段,演员们美妙的身段和甩袖的唯美动作或许给予观众最美的心里感受,当然不能忘了领舞的青衣,她在椅子上的高难度动作令人惊叹,折服众人。这段音乐也是以动听的旋律配合舞蹈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的旋律也是加入了戏曲的音调走向,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戏味”这是作曲家把戏曲音乐的元素融进了音乐的乐思,这样音乐的基调就和整个舞剧相统一了。在这段音乐中作曲家运用了自由模仿的对比复调,旋律用小提琴担任,复调由大提琴担任,就像舞蹈中领舞和群舞之间的关系,她们既有相互配合,又有对比,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音乐即表现了舞蹈的基本格调,又担任了舞蹈角色的两个形象,这种复调的写作用的恰到好处。
舞剧《粉墨春秋》的排演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同时舞剧的音乐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结合了戏曲元素的音乐中,唯妙的描绘了各种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动,剧情的暗示也充分的在舞剧音乐中体现,当然、这些功劳都是取决于作曲家精湛的作曲技术的运用和丰富的阅历。舞剧音乐无论是在戏曲元素的结合上,还是人物形象的描绘上都给观众呈现出完美结合的视听效果,可以说是舞剧音乐创作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