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民族器乐学习在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 要】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器乐都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将优秀的民族器乐文化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来,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从器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民族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探析民族器乐学习在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族器乐;自信心;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72-01

    一、民族器乐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导师,可以引导孩子有效地学习。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琵琶,是古老的弹拨乐器,音色柔和优美,初中音乐鉴赏课《十面埋伏》就是琵琶曲中的峰顶之作。第一部分作者利用琵琶铿锵有力的节奏模仿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描绘出战场特有的号角声;第二部分节奏紧促,音乐多变,演奏上运用多种指法,描写了激烈的厮杀、拼搏,惊天动地;第三段的乌江自刎旋律低沉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在乐曲的讲解中自然地进入到课堂主题,在简单介绍琵琶后让学生对琵琶产生兴趣。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学生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们要多动脑筋提高学生的兴趣。用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一段很好听的乐曲,总是有精美的乐器伴奏,而乐器的背后都会有动人的故事。例如《战台风》这首乐曲,是作者王昌元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古筝独奏曲。乐曲开头表现了码头繁忙的场景,到第二段台风来临威胁码头货物的安全,到第三段全曲中心段落表现码头工人不屈的精神,第四段雨过天晴码头工人战胜了台风,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最后一段码头上又恢复了欢腾的气氛,整个作品成功地展现了工人的英雄形象。

    二、民族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最好的指路灯,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老师所教的知识,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学习知识。

    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权威的,对他自信的树立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孩子的评价,给予客观公正的评论。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对于一些胆小的学生,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在音乐课堂上给我们表演小节目,其他同学可以敲击桌椅配合他的伴奏,鼓励他。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好乐器,还可以增强自信。

    上课前五分钟我们可以留给学生展现自己的“小舞台”,让学生表演上节课老师教的内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吹一些简单的小曲子,并对其表示赞赏鼓励。如果到了一些节日有更大的舞台时,同学们就可以表演一些简单的小乐器来合奏,这样会增强孩子们的凝聚力,提高集体荣誉感。

    三、器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一说:“音乐是人的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全面发展的人。”《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在音乐课堂中,器乐的学习不仅能增加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同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带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认识五线谱、唱旋律、听节奏等,更深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器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是每一个学习者必须经历的阶段,有些乐理知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记忆,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但是这些基本的的乐理知识和乐器相结合就会非常形象方便记忆,例如波音记号和滑音记号单凭老师的讲解学生理解的就很吃力,配上器乐就方便多了,因为学生的大脑里反映了直接听觉和视觉的图片就会产生更深的印象,加上老师的指导就会牢牢记住。

    器乐教学在帮助孩子的智力和思维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学习器乐过程中我们的器官是多方蛮配合的,眼、耳、口、手、脑,看谱,记谱要动脑、动手通过各个器官的配合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思维的多向发展。高音就是小鸟的声音,这样学生很快地掌握了音乐的形象,智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结论

    民族器乐器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演奏器乐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解释和反映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己的技能、形体和表情变化来展现音乐作品的全部内涵,给人们以最美好的视觉听觉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刘正维.民族民间音乐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燕妮.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5.

    [3]傅利民.中国民族器乐配器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宋倩雯,女,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艺术硕士。

    基金项目:本文为“咸阳师范学院专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XSYK077。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