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邵春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是一个人对数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字的灵敏的感受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对数的深层认识,才会有效地运用数学,科学地进行思考,并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诠释现实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各个学段的教学内容,把培养数感渗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一、在生活实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特点,积极引入生活这潭活水,让学生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从而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是学生建立良好数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具体到课堂教学中,除教科书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外,我们要多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数、体验数和感知数。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让他们感知早晨几点起床,晚上几点休息,家里有几位成员、分别多大年龄;自己的小组有几个人,一个大组又有多少人,进而猜一猜全班有多少人。让学生从对身边数的体验和感知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为形成数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的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机会。学生在发言、倾听、争论、补充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共同合作的活动氛围,这种氛围可以促进同伴间的协作。小组汇报合作成果,再次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信息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充分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加强数感。如,一年级下册“小小养殖场”一课, 由于“多一些” “少一些” “差不多” “多得多” “少得多”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又由于学生年龄小,虽说对“多一些” “少一些” “差不多”有一点浅显的生活经验,但对“多得多” “少得多”则很少有体验,再加上教材没有在数量上给予限定,全凭学生的直觉去理解。所以,学生学习本节课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用实际的物体多少来比较,又让学生课下多留心观察,把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用以上词语写成一句话,然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在一个小组内,有个孩子这样写道:“我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差不多,爷爷的年龄比我大一些。”这句话引起了小组内一些成员的反对。我进一步问:“为什么不同意他的说法呢?你是怎么想的?”于是大家又开始激烈地辩论,得出:爷爷的年龄比“我”大得多。还有孩子写道:“上学路上,我看到骑电动车的人比骑自行车的人多得多。”这时,马上有孩子反驳道:“不,应该是开车的人比骑自行车的人多得多。我妈开车送我上学,好多次遇到堵车迟到了。”不同观点的孩子又开始了辩论。这样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把握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时又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有效培养了数感。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答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与测量”时,学生的作业中出现了“床的长度是200米” “裤子长1厘米”等答案。看着这些可笑的答案,我们是否也要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才使得学生有了这些荒谬的结论?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动手操作,进行测量和计数,使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时,我让每个孩子都剪出大小不同的圆,通过折一折、同桌之间比一比,得出“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这一长度关系。又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每个孩子都带一条绳子、一个直尺和几个大小不等的圆,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或用绳子围一周,或拿着圆紧贴着直尺滚一圈,得出几个圆的周长后,进而研究它们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既建立了圆周率的直观表象,又获得了数感。
四、在估算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估算是通过口算而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近似答案的过程,估算能力的强弱是学生数感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一年级认识大数时,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数、体验数,在已经知道全班有多少人的基础上,估计学校升旗时操场上大约有多少人,继而估计学校大礼堂大约能容纳多少人,公共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人等。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数感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中,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 编 肖 飞)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