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绿色出行方式设计研究

    赵锐强

    

    

    

    摘要:针对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设计一款时尚便捷的个人代步工具。以绿色出行理念为设计指导,对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现状分析,总结需求趋势,设计研究一款符合背景需求的代步工具。通过设计来优化现有出行方式。提倡绿色出行,改善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折叠自行车的设计趋势,并给出具体设计案例。

    关键词:绿色出行 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 折叠自行车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1-0112-02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外出工具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实现了从两个轮向四个轮的转变,从此以后,路面上的自行车的数量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出行方式是汽车,交通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更加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环境日益恶化,能源极度匮乏,城市交通问题越发严重。原本高效方便的出行方式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后却成为制约社会和谐发展、阻碍百姓健康生活的突出问题。国内一些城市饱受交通拥堵之苦,先后出台汽车限购令,实行机动车限号,同时积极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步行、自行车+公交的城市慢性系统出行。但无论是公共交通或是城市慢性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绿色出行方式的概念

    (一)“绿色”的概念理解

    绿色,最初的理解是自然界常见颜色的名称,但是由于这个颜色所蕴含的特性,赋予了这个名词更多意义,尤其是在当下高速發展的时代。

    它体现了人们对于眼下快速发展科技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生态破坏的重新思考和设计师的设计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也叫可持续设计、面向环境的设计或生态设计,虽然命名不同,但是所述含义基本一致。而本文中将“绿色”与出行方式进行结合给绿色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在环境保护传统理念的同时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态度,并且拥有愉快且通畅的一段出行过程。

    (二)绿色出行方式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很快成为了城市交通的主体,传统的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当然,这与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城市的加速扩张等有直接关系,然而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所对应能耗差异非常巨大:

    由表1可知,在实际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由于私家车出行搭载的人数多于出租车,使得私家车的百人公里能耗量小于出租车,因此,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可以通过提高汽车的载客率来降低能耗;选择城市公用交通工具出行更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绿色出行是一种相对环保的出行方式,是对环境影响最小、尽量减少能耗的出行方式,例如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步行、骑行等方式出行。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出行及正常生活中,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健康发展,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平稳有序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众多原因,城市公共交通中“最后一公里”依然是在绿色出行方式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简述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

    (一)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意思为走完全部路程的最后一段距离,现延伸到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最后的关键性一步。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用来描述城市公共交通的末端以及中途换乘过程中的交通问题。“最后一公里”也并非绝对一公里的路程,而是泛指乘客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到站后,站点与所在居住地、站点与所在工作单位、甚至包括在乘车途中需要换乘的中间距离,在这段区间中,公共交通已经无法延伸,其中,由于没有补充的公共交通工具,乘客通常采取步行,租用公共自行车、出租车、私家车、甚至是非法营运车等方式解决。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最后一公里”由于城市道路、设施规划、资源配比等实际情况不同,因此,给相当一部分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限制了市民畅通城市、绿色出行的意愿,私家车的大量增加造成了交通拥堵,非法营运车辆扰乱了正常公共交通秩序,不利于城市建设安全、便捷、绿色、和谐地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与文化发展相协调的交通环境。因此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不仅是解决市民出行困难的迫切需求,更是对城市“绿色出行”交通体系的建设,其中作为设计师,这是一项急需从设计入手予以解决的民生工程。

    (二)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速度远落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导致住房需求的快速上升,这就使城市生活住宅面积一扩再扩,单个住宅小区面积也不断扩大,需求导致了快速崛起的房地产业未能与其他城市配套实施建设协调发展;公共交通工具途径路线设置不合理,同时老城区由于缺少规划,道路情况极其复杂。目前在应对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种方式:

    由表2可以看出,现有针对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这也正是制约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绿色出行的健康完整运行的问题所在,那么怎样一款出行工具能更好地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呢。

    三、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一款自行车设计方案

    (一)产品设计定位

    综合性能、用户需求、和谐环保等整体考虑是现代自行车顺应时代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具体要从强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多元思维的创新以及积极解决时代特点下的人文矛盾和互动性诉求出发。用户的需求必然要从尊崇环境特性而出发。

    针对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实际调研、分析列举现有出行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市民绿色出行需求为设计导向,进行产品设计定位如图1:

    (二)产品设计方案

    产品应满足以下特点:

    1.功能(1)通过折叠后可以带上公共交通工具,实现:居住地——公共交通站——工作单位、中途换乘之间的短途代步。(2)满足骑行舒适、畅通快捷、避免拥堵等特点。(3)快速折叠,体积较小、质量轻便以解决存放、携带等问题,不易丢失。(4)健康环保、零排放、零耗能,可以锻炼身体、健美、减肥。(5)休闲时尚,体积适合放于汽车后备箱,家庭游玩时既可享受汽车的便利,同时可体验大自然中的骑行快乐。

    2.造型自行车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独特唯一、时尚流行、线条清晰,形态设计与功能需求紧密结合,避免过度设计产生的繁杂感,后轮采用半包围设计,保证产品视觉上的统一整体性。

    3.材料轻巧坚固,安全可靠、高品质,可回收。

    4.人机车把手、车座无需任何辅助工具既可实现自由调节,男女老幼皆可乘骑。

    图2是笔者设计的折叠自行车方案,此款车名字叫EASY-GO,意为“乐随行”,显露着轻松、愉悦的骑行体验。可以看到,此款自行车在折叠方式上较现有的自行车有所不同,属于纵向折叠,较传统的横向折叠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更人性化。车座、把手采用可调节的伸缩结构设计,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车把手、车座和脚踏板均可实现折叠,折叠后自行车外形紧凑、整洁。另外,该产品车身主体属于盒状结构,其后轮包裹在盒状结构内,意图在于使折叠后的车身体积小,方便携带和停放且外观更加整洁和美观,此盒状结构既起到支撑作用也起到对于整车折叠后的包装作用。同时车体采用镁铝合金为材料,强度高,质量轻,通过折叠,产生出一款外观简洁大方、颇具时代气息的短途代步个人交通工具,可以实现背、拉、提等多种携带方式,大大完善了自行车的便捷性。用户可将其当作旅行箱一样,快捷上下于公共交通车辆,解决居住地到公共交通站、公共交通站到工作地之间、中途换乘等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

    展示和谐、美观的形态是产品设计本身存在的必然,也是产品体现设计“合理”的载体,这里的“合理”指产品自身与用户需求及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产品是透明的、诚实的、是能在使用过程中说话的,对于我国自行车来讲,更多的是从产品本身出发,缺少的是产品在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整体规划与設计思考,自行车之所以备受当下人青睐,其绿色、环保、健康、便捷出行是它的优势所在,如果将这些优势与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达到协调统一,那么“绿色出行”难题便可以得到改善,不再是口号和愿望。

    结语

    自行车作为“快时代”背景下的“慢设计”产品,更适合当今这个处处要求“高效”的社会,它将是未来城市交通中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针对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设计出一款新型折叠自行车,适合在道路安全、交通堵塞、车辆停放、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配合公共交通更好地实现安全舒适、方便快捷、低碳环保的绿色出行目的。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活力。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