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小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途径分析

    许秀芬?罗光兰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环境中的性信息随处可见,青少年的性成熟逐渐提前。但青少年生理发育水平与其掌握的性知识并不平衡,这导致在实际生活中许多青少年因为缺少性知识而产生心理冲突及精神负担,部分青少年甚至因为“性无知”而导致性犯罪。可见,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问卷调查,以遵义市12所中小学为调查对象,考察西部中小学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情况,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健全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3-0017-03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相较于以往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现象,此次课改对广大中小学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使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了实处。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性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甚至家庭教育中刻意回避的一个话题[1]。中学生正处于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既是生理发育的高峰期、生殖能力与性的成熟期,同时又是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是确立人生理想、培养道德责任感、形成良好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处于快速发育中的中小学生不仅面临着学业的压力,同时也体验着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一旦处理不当,各种问题就会随之而来。调查显示:我国18~24岁青少年在首次发生性关系时只有49%的人采取保护措施,他们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网络[2]。可见,了解哪些是当前学生所感兴趣的、需要了解的性知识,探索学生喜欢的、科学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已经成为一个最现实的课题。本文以遵义市12所中小学为对象,调查了性心理健康教育在该市中小学校开展的现状,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中小学有效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期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性教育在中小学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遵义市12所中小学的3600多名学生进行 “青春期性教育”状况调查,并结合对部分学生的个别访谈,了解目前他们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以及家庭、学校开展性教育的基本情况。

    1.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

    调查显示,性心理健康教育在遵义市中小学的开展状况近乎空白。在被调查的12所学校中,性教育内容几乎被超八成的学校所屏蔽。当讲到相关知识时大部分教师都会以自习或早恋等大众化问题的讲解代替,而对于学生更需要了解的一些性知识、性卫生却往往避而不提。同时,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不需要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认为他们可以“无师自通”;另一部分家长把性教育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教师身上,认为学校应当承担起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主动放弃了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3]。此外,调查也表明,目前中学生性生理成熟较早,容易对异性产生好奇和性冲动,但由于他们没有获取科学的性知识的正当途径,在信息泛滥的社会非常容易受影视、网络、色情书刊的影响,导致他们性观念相对比较开放。同时他们对性卫生、性知识的了解又相对滞后,很多中学生根本不了解性病,更不知道如何去预防性病,这无疑使中学生感染性病的几率大大增加,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埋下了隐患。

    2.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中小学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思想错位。家庭、学校性健康教育之所以长期效果不好,与大家的错误认识有关。由于我国封建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大多数人对性的问题处于无知状态,尤其是在教育改革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人们往往把性作为禁区,与丑恶、下流相提并论,认为这种问题不能拿到台面上讲。中国性学会秘书长胡佩诚就曾说过,如果不转变教育观念,不得到社会的承认,将会对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巨大的阻力[4]。

    第二,教育原则缺乏。对于个体而言,知识能否转化为其态度和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的投入程度,而在教育工作中,这种投入程度与教育工作者有效利用情感的机制是密不可分的[5]。在被调查的中小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往往没有充分运用情感和情绪的感染功能,即使开展了相应工作也是重认知轻情感。而在性教育初期,谈论性问题会激起学生的羞涩感,从而使他们对性知识产生排斥感。

    第三,教育内容片面。从课程设置来看,被调查的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中涉及性教育内容的只有初中二年级《生理卫生》课,并且主要侧重于生理卫生知识的传授,对性法律、性道德、性心理部分的涉及很少,这也成为学校性教育受到学生广泛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6]。

    第四,教育方法单一。目前,学校性教育采取的仍然是以讲授为主的教育方法,很少能顾及到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且在讲授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对可能引起争议或比较敏感的性知识也避而不谈,这无形中也弱化了教育效果。

    三、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完善的原因

    学校是开展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性教育在我国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学校把性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沉重的负担,不想更多地去触碰。

    1.学校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完善。由于传统观念的约束和缺乏专业的学科教师,大部分学校会把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放手给思想品德、生物课教师。但上这些课的时候,这些非专业教师又会因为自身观念滞后,往往会将相关内容一带而过,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缺乏现代化教学设施。目前,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实力欠缺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化教学条件还较差,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连计算机教学需要都满足不了,性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更加难以实现现代化教学。

    再次,缺乏具有时代感、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我国,随着十年前上海等一些发达城市的中小学开始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其自行开发的性教育教材也开始面世。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西部地区学校仍在使用早年编写的生理卫生课程教材,而这些内容既不一定符合本地区学生的现实情况,又远远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社会给青少年带来的新的需求。

    2.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原因

    对于中小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社会和家庭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性”在我国社会中已经成为不能公开谈论的问题,尤其是成年人在子女面前对此更是讳莫如深,甚至出现“性神秘”“性禁锢”现象,剥夺了青少年获得到必要和科学的性教育的机会,从而导致了性蒙昧,把“性”看作是低级和淫秽的现象[7]。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普及率较低的西部地区,很多家长由于其本身受教育水平有限,对子女缺乏相关性知识的启蒙教育,在子女面临性生理困惑和青春期性烦恼时父母也觉得难以启齿给予相应指导。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性教育的活动与宣传近乎空白,学生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取完善和规范的性教育知识。加之网络与多媒体环境的相对开放与混乱,中小学生几乎都是自发从电视、报刊及网络等途径学习相关性知识,这也就导致当地青少年犯罪率,尤其是性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四、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性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任务,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立体化的教育系统,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开展以校本课程为主阵地的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性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性心理健康教育扫除了课时障碍。结合西部地区的教育现状,健全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开发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性教育已经被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中。尤其是对于教育改革相对缓慢的西部中小学,以选修课或活动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既不是必修课程的延伸,也不再是单纯体现学生兴趣取向的小组活动。所以,学校必须着手开发符合本地区现状和学生需求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和课程。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性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求他们热爱学生、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又要求教师掌握性心理、性道德和性生理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和理论素养。尤其是目前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西南地区,学科课程教师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情况比较普遍,但这些地区的孩子恰恰是最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特殊人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在普通师范院校的心理教育专业中培养和储存专门的师资补充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欠缺的地区,同时加强对已任职教师的业务培训。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开展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外,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通过黑板报、教学园地等形式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编制校园读物,营造一种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第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学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学校应当积极与社会和家庭联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共同开展教育。例如,一些学校可为学生家长举办讲习班或青春期性教育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反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而对于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则应视学生具体家庭情况,深入调查、家访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环境,通过与家长的谈话使其认识到学校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必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

    2.完善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最初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甚至终身教师,因此家庭性教育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非凡。

    第一,父母要具备一定的性知识。由于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较为滞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缺乏相应的性知识和性教育能力。因此,要促进孩子的性心理健康,父母首先应学习性生理及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对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所了解,从而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性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第二,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在西部地区,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成年人的性观念相对开放,早婚早育及非婚生育等情况相对较多,尤其是一些年轻父母不太注意对孩子教育环境的营造及教育方式的选择。在家庭性教育中,父母的身教更胜于言传,父母只有坚持健康的性观念,在性生活上洁身自好,不在家中观看影视录像、黄色淫秽书刊,不在家里从事违法的、不道德的性行为,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的健康发展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3.加强保健性的社会性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对人的影响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所以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天然课堂,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来做好青少年性教育工作。目前,当地的性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相对于东部地区的严格监管,西部地区的文化市场环境相对要宽松许多,相应地,不良社会风气、下流低级庸俗的精神垃圾也就更容易入侵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更大力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查处学校周边非法经营的网吧,取缔色情非法期刊,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加强青少年性教育社会基地的建设。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已建立起了青少年教育基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的西部地区,应在积极学习东部地区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建设自己专门的性教育基地或增加一些性教育的场所。

    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加强性科学、性道德的宣传。这包括对青少年普及科学的性知识,批判传统的性愚昧,对过于开放的性观念进行再认识等,比如定期在展览馆举办性病(包括艾滋病)知识的展览,在社区举办性科学宣传,或在影剧院、少管所放映性教育影片等,从而使青少年树立起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的性观念。

    注:本文受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遵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3ZYJ027)资助。

    参考文献:

    [1] 陶际恒.刍议四川边远地区高校学生性教育模式的构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2):93-96.

    [2] 张贵勇.别让青少年性教育成为真空地带[J].辽宁教育,2013,2:23.

    [3] 王曦影,王怡然.新世纪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J].青年研究,2012,2:48-57.

    [4] 阿亚尔汗,那日苏.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2:83-84.

    [5] 杨扬.中学生型教育研究——对性教育现实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13.

    [6] 王福忠. 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现状及展望[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42-144.

    [7] 王海波.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如何保持青春期“性心理”健康[J].新课程学习,2011,12:165-166.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遵义,563002)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