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北部湾区域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对人才,尤其是适应区域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地方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基点,顺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人才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为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域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通知强调指出: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开放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人才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因此北部湾经济区地方高校在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人才上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下人才资源现状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下人才资源需求。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预测,至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其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才比重下降到14.39%,大学专科学历人才比重为39.99%,大学及本科以上人才比重达45.62%。整个北部湾经济区口径内人才年均增长2.79%,口径外人才年均增长14.13%。重点发展产业人才需求为:高技术产业人才需求量约4.5万人,金融业人才总量约为2.98万-3.13万人,物流产业需求量达9.58万人,石化产业需求量约1.61万人,能源产业约1.61万人,钢铁和铝加工业约9.6万人,林浆纸产业约3900人,旅游业人才约12.32万人,会展业人才约2.3万-2.8万人,粮油食品等现代农业加工业需求总量达8.55万人,海洋产业5.48万-5.58万人。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最总都要落到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的建设上来。尽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以来,得到了全面、深化、务实的发展,区域竞争力及知名度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迅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方针政策、资金、技术投入不断、文化教育投入比重不断提高等等,但就全国来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总体上仍处于落后水平。在打造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高校面临着探索及深化改革的重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高校面临的困境:

    (1)人才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为传统模式,办学思路不够开放。地方高校肩负着为期房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任,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地方高校由于区位、环境、资源及历史原因等元素的影响,在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仍较滞后,缺乏区域经济建设的针对性。

    (2)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合理。课程设置上专业单一,教学内容上脱离实际运用,没有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达不到围绕地方行业经济培养输送人才的目的。

    (3)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不均衡。我国地方院校由于区位环境,经济社会等历史因素,普遍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地方政府不够重视等制约因素。师资队伍构成要么是年纪较大的以学术型为主的老一辈教师,其余大多数为近几年引进的年轻教师,有想法有冲劲,但经验尚不足,应承担人才培养中坚力量的中年教师比例不高。

    (4)区域间、国际间交流过少。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已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及桥头堡。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同时其又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尽管经济建设上的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入,但在文化教育上的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下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途径

    应用型人才也可称为技能型人才,就是能自主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此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把发现、发明、创造变为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主要承担着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地方高校应以北部湾经济建设为依托,把学校发展融入区域建设的发展当中,加快加深改革步伐,探索出一套适用于自身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狭隘教学观,确立以人才培养为轴心大教学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围绕北部湾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考虑学科专业的交叉,打通课程界限,实行模块化改革。坚持通识课实用、学科基础课适用、技术基础课管用、专业课能用,以此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优化课程体系。结合北部湾经济区打造九大产业基地的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如海洋经济及海洋科学类人才、航海交通技术及管理人才、物流管理人才、装备制造业人才、国际金融与贸易人才、文化产业及教育人才、社会服务产业人才等;动学科渗透与交叉学科的设置,开设能够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各类选修课程;动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多样化,注重第二外语的教学,北部湾经济区由于东盟各国的合作日密切,在学生掌握过硬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地方高校也重视学生第二外语的学习,使学生今后在区域经济合作及国际交流合作上掌握更大的主动权;注重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校外实习实践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的有效衔接。

    3.加强师资力量梯队建设。北部湾经济建设给地方高校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核心力量的教师队伍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队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了解区域经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地方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题之一。因此,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尤其是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优秀人才,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推动教师“走出去”,开展海外交流学习,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突破传统教学习惯,引进全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聘用企业优秀管理及技术人才走上讲台,借助其实际经验提高教学在实际应上的性成效等等是地方高校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之一。

    4.推动区域间及国际间合作办学。地方院校由于环境资金等因素,在自行探索上存在着很大制约。通过与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内外大学或是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办学,资源共享,学习引进其优秀的技术及资源,搭建多方共同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的平台,是地方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又一必行途径。

    三、 结语

    北部湾经济区地方高校作为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输送的重要基地,在其建设过程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综上所述,地方高校要继续不断探索改进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北部湾湾经济区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乃至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凤岗,邱春林.区域高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2]冯丽,李尚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2(11).

    [3]曾健坤.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地方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者简介:曾曦(1986- ),女,广西融安人,钦州学院商学院教师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