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贵州省情”课程是一门具有贵州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大方向,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的特点,总结教学经验,分别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改革;有效性

    由于过去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较为落后,无论是贵州本省的年轻人还是外省年轻人都不了解贵州。按照贵州发展总体目标,让更多的人认识贵州、了解贵州,从2007年开始,贵州省教育厅面向贵州省内高校特开设了“贵州省情”课程。本门课程认真贯彻《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分别从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向学生介绍贵州省的基本情况,目的在于要求贵州高校大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本质特征,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通过学习本课程激发大学生热爱贵州、开发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为实现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要求的不断提出,加强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使课堂教学知识点真正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日益成为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知识面也越来越广,因此,如果还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式的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从目前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打破过去传统陈述性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了“飞跃性”的改变,许多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困惑或者问题,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了解了中国历史、政策、国情,课堂教学充满正能量。由此可见,基于情感教学,走入学生心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才会更有意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有贵州特色的“贵州省情”课程打破常规,进行改革和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

    “贵州省情”这门课程与高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理论知识点相对较少,内容更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掌握,甚至一部分学生对其中的某些知识点多少有些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正因为如此,该门课程的教学如果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一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如重视度不够。由于本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与专业的关联性不强,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打瞌睡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学形式刻板、课堂气氛沉闷,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轨,或者只有一些简单的案例,并没有形成知识运用的教学环节。考核单一,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以理论考察为重点,一张试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实践部分难以体现。往往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大部分学生对贵州的了解仍停留在最初的印象上,课程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通过对《贵州省情》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后,认为改革应该从3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课程内容上进行整合。课程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永远都是站在首要位置,这是基本原则。因为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也一定是在以“内容为王”的原则上进行创新和丰富,让知识点具有生命力,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指引力。“贵州省情”课程,从教材内容上分为7章,分别是从贵州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介绍贵州,如果按照章节内容刻板地开展教学,知识内容较为分散,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关于贵州自然、地理或者文化方面的内容时,因为可能涉及学生的家乡或者民族风土人情,或者外省的学生也通过旅游有接触,因此学习兴趣较浓;相比较而言,关于贵州的政治及社会发展方面,由于学生接触少,在教学过程中就很难与学生形成互动,教学效果较差。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专题式教学”,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这种方式以学生为主导,学生可以围绕专题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并结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们将教材中7个章节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4个模块为基础,分别是贵州自然人文环境、贵州历史及文化、贵州经济、贵州政治,将贵州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融为一体,使得知识的重难点更加突出。“贵州省情”课程不是“贵州旅游宣传手册”,因此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将贵州特色逐一陈述和展示,更重要的是在以贵州特色为载体的基础上,向学生传达热爱贵州的思想力量,从而为贵州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改革教学方式。一方面,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普遍化,理论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运用电子教案PPT,如影片、视频、动画、图文等多种形式的媒介为学生直观地展现历史和现实镜头,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掌握知识点,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们还可以借用慕课、微课或者在线教学互动APP等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形式,给学生充分展示家乡特色、民族文化的机会,营造出一种积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与做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加深学生对贵州基本情况的了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间强化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在线教学平台APP,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性,利用课后测试、视频观看、调查问卷、话题讨论等形式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更好地掌握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例如,在贵州历史及文化专题板块,教师可以发出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分小组搜集关于贵州大方宣慰府、遵义海龙囤、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四渡赤水、龙场悟道等相关历史资料,并在在线学习平台APP上提交,通过这样的课后任务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点内容,利用平台,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最终加深了对贵州历史发展这个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

    第三,丰富考核方式。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以单一的试卷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这样的考核虽然能让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点,但是现实中学生考试结束后,知识点并没有真正掌握。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达不到教学预期的效果。因而,要增强教学效果,也需要增强考核的有效性。由于“贵州省情”课程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也较为丰富,因此在考核中可以加入大量的实践活动内容,如美丽家乡展示、民族文化展示、贵州新闻播报等,也可以通过手抄报、艺术作品创造等方式展示所学课程内容,这使得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更具主动性,也更能够自由发挥创造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贵州省情”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真正增強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郑洁.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J].中国教育报,2019.

    [2] 陈曦.以情感为支点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探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研究,2012.

    [3] 许艳丽.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回顾[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

    [4] 张建.《贵州省情》课程教学改革浅议[J].青年与社会,2013(11).

    作者简介:马晓婧(1983—),女,贵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