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下作文命题思路的变与不变

     李庆生

    2019年年底,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2020年开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命制的试卷,都将全面对标高考评价体系”。毋庸置疑,高中作文命题势必要对标新的高考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实现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

    高中作文命题如何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呢?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该评价体系许多核心指导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体现出了教育改革的连贯性,所以,语文教师要顺应这股教育改革的东风,深入领会蕴藏于其中的有关高中作文命题的指导原则。

    一、变量要素——情景化的内容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延续了2017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命题“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的指导原则,强调“在命制试题时,应根据考查的需要,注重选择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该类情境活动主要取自国际政治经济、党和国家政策改革、社会发展、历史事实、科技前沿等方面”“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时代、社会、生活的情景向来是一个变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非典、汶川地震、高铁、移动支付、5G、区块链、武汉肺炎——发展的大中国就是这样面对着不断变化的挑战与机遇。高中生作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步成长的一代人,难道能在时代的变化面前让思考缺位吗?再说,这些时代事件许多都没有离开当年的高考命题,纵览高考一卷的命题,2008年关于汶川地震的话题,2017年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8年“世纪宝宝”的时光瓶,诸如此类的情景载体的变化特性就构成了高中作文命题的一个近乎永恒的命题变量。所以,全国卷高考作文备考一大关键思路就是活在当下,活在一个不断涌现新元素、新生命、新情景的新变量世界中。

    二、不变的要素——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教师可以从中萃取出关于高中作文命题的不变元素。首先是核心价值。高中作文的命题设计最终都会引导学生趋向特定的价值判断,肩负起正能量的价值引导重任,评价体系说明指出:“核心价值强调的是学科共性。”由此可见,高中作文要拥有核心价值的思想内核,评价体系说明明确了应该关注的核心价值方向——“核心价值要求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高审美、培育劳动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涵覆盖了德、智、体、美、劳五个领域”。这些表述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高中作文所要重点阐述的核心价值范畴,构成了高中作文命题设计一大指挥棒。

    其次是学科素养。语文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去解读落实说明中所提及的“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地组织整合学科的相关知识,调动运用学科的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涵。语文学科考查什么样的学科能力呢?不管情景设置如何因时而变,语文学科都会集中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语文学科决不能脱离语文的本色,相对应的作文评价标准亦是如此。

    如何在当下流行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中贯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所蕴藏的变与不变的原则呢?实证是一种有效的验证手段。笔者参与了本地区的2020届高三模拟考的作文命题设计,尝试落实新评价体系的命题思路。该原创性作文题内容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职业生涯规划微信群中,网友们对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发展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网友甲:某位中国艺人在网上晒出了她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的照片,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质疑。一个人能否三头六臂,样样精通?这种跨界行为是自我营销,真正卓越的才华还是来自持续的专注与投入。

    网友乙:有位资深专家指出,目前大部分制造业从业人员对5G技术理解不够充分,绝大部分5G技术的开发人员也很难深入理解工业机理,既懂制造业又熟悉5G,还能够进行应用开发的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5G应用需要跨界人才支撑。由此可见,跨界人才的需求量在未来将越来越大。

    ……

    请你结合材料,以“振兴中学”学生代表的身份参与这场讨论,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则作文命题有效践行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几大指导原则,也在考试中发现了命题设计的一些问题,值得同行借鉴。

    一、情景设计时代化

    情景化设计是考验作文命题者时代敏锐度的变量因素,在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方面起到引子的作用。这则命题的主体内容源自真实案例,网友甲的话来自于2019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上的文章《艺人跨界搞建筑,样样精通还是稀稀松松?》讨论的是江一燕事件,网友乙的话源自于《光明日报》2019年06月18日的文章《5G如何为中国经济赋能》。命题虚拟了微信群这一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社交情景,是希望学生能够表现出读者意识和讨论的在场感;虚拟“职业生涯规划”的微信群名称,暗示了讨论话题的方向,还虚拟了“振兴中学”的单位名称,与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中的“复兴中学”相仿。这些虚拟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振兴中华的大背景下,在职业规划的憧憬中,明确自己的地位与肩负的责任,以此阐述自己对复合型人才的思考。

    二、有效考查核心价值观

    这道作文题之所以定位讨论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发展现象,是结合了当下的区块链热点所引发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问题。这个话题初看似乎有些陌生,实际上与国家改革、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就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更多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高考必须始终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要求,充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从而助力高等教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见,这个作文命题契合了最新的发展形势,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讨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就会涉及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与核心价值相关联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下是一学生的优秀考场文章的片段:

    为什么需要复合型人才?于个人而言,掌握更多专业知识,能够拓宽发展层面,提升个人价值;于社会而言,时代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发生交叉组合,这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必然结果,也是复合型人才出现的直接动力;于国家而言,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被培养出来,能够顺应时代大势,提升国家发展质量与水平。由此观之,复合型人才的作用非同小可,时代需要复合型人才。

    该文段从“为什么”的论证角度进行思考,以递进式的议论逻辑把复合型人才背后的发展意义阐述得条理清晰,纵向阐述了正向的价值观。

    三、多角度考查学科素养

    1.发展与提升语文学科思维

    高中作文命题要尽可能考查学生“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这道作文题设置了看似矛盾的网友甲与乙的讨论,但两者实际上并不冲突,潜藏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学生需要表现出“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求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所以需要持续的专注与投入,甚至要“坐几十年的冷板凳”,而不是为了名利进行一种“自我营销”,获取不相匹配的名号。以下为一学生的优秀考场作文片段:

    为什么当今时代,艺人会为名声而自我跨界营销建筑师的名号?为什么真正需要精通制造业、5G技术、应用开发的复合型人才时,人才却凤毛麟角?这便是时代喧嚣带来的缺憾。“文学女神”、建筑史家林徽因赢得世人的虔诚膜拜,然而她爬上危险的古建筑横梁测绘,灯下辛苦工作的场景却鲜为人知。复合型人才从来都不是上天赐予的光环,而是这些人比常人更艰苦沉靜的努力与付出的结果。

    该文段把网友甲与网友乙看似矛盾的观点巧妙地辩证统一起来,把专注投入和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两个要素处理成了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以林徽因为例,论据典型,逻辑严密。

    这道作文题要求学生在文中提出“希望与建议”,这就是高考评价体系所倡导的“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2019年高考命题方式基本一致。以下为一学生的优秀考场作文片段:

    因此,作为振兴中学的学生代表,我在此提出几点希望与建议:首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发展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开辟自己的“精神自留地”。其次,勇于尝试,人才不是一日造就的,由泛入深,由点及面,逐渐将自己打造成能跨界、敢跨界、善跨界的复合型人才。最后,有耐力,有信心,在跨界之路上,不畏高山险阻,持之以恒地练、啃、磨,终能在融会贯通后,寻到独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可见,“希望与建议”的写作环节,一方面可以衡量学生条分缕析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在合理创设的情境和设问方式中,“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

    2.预留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空间

    当下的许多作文命题往往局限于为时代代言,没有给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考查留下足够的空间。但是,这道作文题给文化底蕴厚实的学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不同于积累匮乏的学生捉襟见肘的写作窘态,优秀的学生文化视野宽广,思接千载,他们在事例中可以举出古代的苏轼(文学家、美食家)、张衡(治理州郡的官员、造地动仪的科学家)现当代的毛泽东(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赵元任(语言学家、音乐家)、韩寒(作家、赛车手、导演),外国的达芬奇(绘画、机械、建筑)、富兰克林(政治家、物理学家),他们的论据充实典型,说服力强,积累厚实,也从侧面验证了这道作文题在学科文化素养上预留的思维空间。

    四、审题指向、术语概念内涵力求明确化

    当然,这道作文题也存在着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复合型人才”“跨界发展”的术语概念不熟悉(百度百科解释:复合型人才指的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人;跨界人才,指具有两个以上行业的专业知识,并都能有所精通的跨界型复合职业人才),大部分学生就着提示材料“望文生义”,其中的少部分学生把跨界误解成“跨出国界”,把复合型误解成“终身学习”“创新型人才”。学生的错误不是偶然的,反思命题设计的漏洞,可见命题设计时,审题指向、术语概念内涵要明确,慎留命题的模糊空间,要多考虑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防止制造不必要的审题障碍,导致学生误入歧途,。

    作文命题设计承担着一定的导向功能,它是国家考试评价体系的具体载体之一。如何结合变化的时代元素,引导学生的文章合为时而著,如何传承不变的学科素养元素,保持语文的本真,就需要语文教师发挥教学的智慧,领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变与不变的教学指导精神,紧跟时代大潮,协调发展,有效创造一个语文写作教学的崭新局面。

    [作者通联:广东汕头市潮阳林百欣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