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雪”在诗文中的妙喻

    王 辉

    【摘要】本文主要写雪在诗文中的妙喻。“白”是雪的灵性所在,所以诗人往往取其色似,把她比成花儿,同样因其色似,也把花儿比作雪。“雪”是诗人心中的精灵,在他们心中,“雪”还是浪,是沙,是白发,是玉龙……

    【关键词】雪;浪;花;白色;比喻

    “雪”纯洁晶莹,是冬天的精灵;是报春的使者;是历代文人墨客深情吟咏的对象。

    “白”是雪的灵性所在,所以诗人往往取其色似,把她比成花儿,且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以梨花喻雪花,以春景喻冬景,简直要让人忘却了冬的酷寒,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春天的融融暖意!

     被人们赞为有“咏絮之才”的谢道蕴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是啊,天空中翩翩起舞的雪花,真是像极了晚春那漫天飘飞的柳絮:那种白,那种轻,那种舞……

    而更多的诗,同样因为色似,把花儿比作“雪”。这些诗更值得我们去玩味: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那如雪一般洁白的梨花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春意正在枝头绽放呢。面对这怒放的梨花,难怪词人要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了!

    范成大的《霜天晓角·梅》写道:“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此诗上片写景之胜,下片写愁之绝,但“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上片景愈美就愈衬得下片愁之绝。而上片的“数枝雪”则是胜景中的重要角色。“雪”,在这里既指梅花的色泽晶莹洁白,又暗指梅花的带雪而开。从“脉脉”一词还可以看出,这梅花还脉脉含情呢!

    雪在诗文中除了被比喻成自然界的花儿,还被描绘成一种特殊的“花”——浪花。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显然,这里的“千堆雪”即指“浪花”。江河之上,波涛汹涌,那种壮美无以言说,而“千堆雪”一词一出,就逼真地再现了那种雄浑的意境,真可谓形神兼具,言简而意丰。

    诗人就是诗人,他们有着常人不一样的丰富的想像力,在他们眼中,“雪”可以是“花”,“花”也可以是“雪”,“雪” 和“花”已浑然一体,让我们简直辨不清那是“雪”,还是“花”了。

    如李益在其《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有这样的比喻:“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上月如霜。”这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回乐峰前的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共同构成了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善于想像的李白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诗句,这句诗把燕山的雪之大、天之寒,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其另一首诗《将进酒》中李白则以雪来形容白发,写出了岁月的流逝、人生的短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宋代张元在他的《雪》中进行了更大胆的想像:“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这两句诗,用三百万败阵“玉龙”的“败鳞残甲”来形容飘落的漫天飞雪,气势宏大,设想奇崛,富有神话般的浪漫色彩。

    看来,美丽的雪花真是诗人心中的一个精灵,她风韵万种、魅力四射,真可谓造化因雪而壮美,诗文得雪更添风情!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