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研究

    顾丽娜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从小学阶段开始对学生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也成为小学教育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活动情境创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活动情境教学

    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各类思想道德意识树立的关键时期,更要注重《道德与法治》学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活动情境创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该方式打破了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一、活动情境的主要特点

    1.生活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以《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纲要作为基础,明确提出该课程具备生活性。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许多的内容和主题均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展望学生的未来生活,大部分的法治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2.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发展。因此,在活动情境创设当中,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有一个明确定位,明白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参与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3.问题性

    问题可以引发学主动思考,所以教师在创设活动情境时,务必要依据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基点,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与发展能力。

    三、活动情境的具体类型

    1.现实情境

    小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其中蕴含着许多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均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是课程教学的根基。教师教学时应该将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中,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进行体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亲切感,也更容易说服学生,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成长。

    2.探究情境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更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也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感官进行感悟和探究,从真实世界中获取和感受知识,比如依据真实发生过的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悟知识。

    3.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是小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小学生最为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情境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游戏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评价,纠正其错误的地方,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这种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活动情境创设方案

    1.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情境主要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更适应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和谐,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加快学生理解知识的速度,以此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而将信息技术引用到活动情境教学中,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感悟、理解知识,所以将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通过网络收集一些青山绿水的照片和一些严重缺水地区居民艰难生活的照片,并将些图片做成PPT,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将图片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困苦,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让学生们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深入感悟到课文内容想要表达的思想,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构建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范围相对小一些,这反而使得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更加熟悉,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经历过的实际生活开展活动情境教学,通过真实的资料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識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这样既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又能让学生对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试种一粒籽》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来到户外,先带领学生认识几种植物,为学生创设出活动情境,告诉学生这些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也都有自己的情绪,当微风吹拂时,植物们就会迎风招展,说明它们非常高兴;下雨时,植物们就会浑身发抖,说明它们很害怕。所有的生命都需要被尊重和保护,不可以伤害它,让学生们通过情境意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也需要关心和爱护。然后给学生们发放一些花草的种子,带领学生们一起将种子种下,告诉学生种子种下之后就会慢慢长成一个小生命,需要得到保护和照顾,不可以放任不管,要好好照顾它,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这种实际生活和活动情境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主动去探索充满魅力的植物世界,感受生命的奇妙,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更能吸引学生,既能让学生明白教材当中的知识,又能结合教材对教材以外的知识进行探索,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积极展开师生互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生普遍都具备活泼好动的特性,大部分的学生都非常喜爱游戏,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样既能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跃,又能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可依据小学生爱玩游戏的性格特征,带领学生做角色扮演的游戏,选取几个学生扮演交通警察,再选出几个学生扮演过马路的行人,在此过程中播放一些比较动感的音乐,让学生们全身心地融入情境活动中,体会第一次扮演交通警察与行人的感受,并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生怎样过马路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这样既完成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引入更多的情境创设方式,比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以及探究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增强课堂感染力的同时,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对活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运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又能进一步挖掘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丽萍.浅谈融合实践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9(13):6669.

    [2]吴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华夏教师,2018(6):5657.

    责任编辑:陆晨阳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