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畲族传统居住习俗文化

    汪洋

    摘要:畲族传统居住习俗文化不仅是畲族文化的缩影,也是人类居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建房的仪式与禁忌、居室的结构与功能安排、室内陈设中的器具等方面揭示了畲族居住习俗文化形态及其内涵,并指出加强居住习俗文化研究对传承、保护及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畲族民居 居住习俗 文化形态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5-0074-02

    前言

    居住习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是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散居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他们傍山结茅,依山而筑,开垦出一垄垄旱地和梯田,筑建起一座座鳞次栉比的民居建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丽和谐的人居家园。畲族的居住习俗文化源远流长,是畲民长期以来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其传统生活习俗和民族信仰的集中反映。畲族居住的风俗习惯主要体现在建房的仪式与禁忌、居室的结构与功能安排、室内陈设中的器具等方面,以下作具体阐述。

    一、建房的仪式与禁忌

    建房是畲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畬族的建房从动工、建造过程到乔迁,都有—系列的礼仪规范,不仅风情独异,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准备开工时,先是择一黄道吉日奠基,即在厅堂的位置埋下“七宝”(谷、麦、豆、茶叶、铜钱、灯芯、竹钉),然后平整房基,加固基础。接着进入到“扶扇”工序,这是建房的至关重要步骤。先由大木师傅斧劈扇料做立柱桁架,然后将柱梁与其支撑的横梁结构而成房屋的基本框架(如图1)。房梁架好后就要举行“上梁”仪式,由户主备上三牲福礼,搭起香案,接着家里男女老幼逐个向大梁行叩拜礼。礼毕,众人协力扶起已经制好的扇料,由木匠挥锤将扇料固定好。整座屋的木构件架好以后,亲朋好友都要送上红布和红袋装的谷物放置横梁上,称为“压梁”。东家则备上酒席,称为“扶扇酒”,宴请木匠、帮工及前来道喜的亲朋好友。由于畲族盖房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断断续续完成的,在农闲时多干,农忙时少干,所以房屋木架搭好以后的筑围墙、加板壁、铺楼板等工序都是分期完成的。不过,这些工序中都存有一些禁忌:“筑墙时忌小孩哭;八月忌筑墙;楼梯忌朝外放;一根木头忌一截造房一截制棺;忌倒用木板;不开正对照壁的后门等。”

    新屋落成以后,还要举行乔迁仪式。户主肩挑祖公香炉、“斗灯”和陶钵。其中陶钵内装有燃烧的木炭及油茶渣饼,迁居路上,不断将食盐撒向陶钵内,食盐遇火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象征祛除晦气,家丁兴旺、发达。其他户内家庭成员都手执火把或灯笼前往新居,寓意以后的生活红红火火。为预祝家业六畜兴旺,还必须携带公鸡与狗,如果家有耕牛,则牛角上应扎红布。进新居后,把祖公香炉、斗灯放到案桌上,点上香烛,跪礼叩拜。若进入厅堂、卧房、厨房,口中念诵“福寿双全”、“长发其祥”等之类的吉语。仪式完毕后,户主会备好酒菜,招待宾客,大家开怀畅饮,尽兴而归。

    二、居室的结构与功能安排

    畲族民居多为一封闭院落,石砌基础,夯土矮墙围绕庭院,院内有主体建筑一座,为“四架三间”式二层民居,内部结构为“明三暗五”。“明三”即正面看是一中厅加上二间边房。“暗五”即一中厅结构不变,两间边房再分别用板壁隔成前后两个空间,就形成了4个房间,这样从平面结构上来看,实际上已经有了5个分割空间。中厅在住宅一层正中的位置,前后立面不设墙,主要采用敞开和半敞开方式,和前院形成直接连通,便于人员自由出入,空气流通,同时使视野开阔,室内获得良好的采光。(如图2)“厅在畲族建筑文化和居住文化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供奉祖先神明的地方,宽度要比两边房间高出一个台阶;作为同一房族人的公共使用场所,厅是会客、家庭议事、对歌、婚嫁、祭祀祖先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畲民获得的丰收和荣誉都要在厅中陈放。”在厅的左右两间为卧室,旧时多以板壁或柜箱隔分前后两间房,中间留有通行的走道。中厅板壁隔断位于厅的靠后位置,正壁放置香火桌。隔断左右各开一扇门便于出入后厅。楼梯狭长而陡,有的设在厅正壁后面,有的则傍左右侧墙,通向两米高左右的上层。二层楼较低矮,用板壁隔成若干个空间,中厅正中安放有做工精致的香火龛,龛内摆有祖宗牌位,龛前面放置香火桌,成为家庭中的“神圣空间”。其余为储藏空间,主要储存粮食与杂物。

    此外,畲族民居还有一些附属建筑与设施,如有仓库、猪圈、牛栏等。畲家主要从事农耕生产,一般多建有专门用于储存稻谷、番薯等粮食的仓库,闽西一带畲家称之为“谷仓”、“禾仓”。“禾仓”一般用松木或杉木板围成,宽、高各约七尺,深约八尺,呈方体状,正面开一单扇门,形如集装箱。仓内对着门的地方留一宽约两尺、长约三尺的过道,再围绕着过道以三方木板将剩余空间隔成3个储物单元,用以储放粮食。储物单元上方做有储物架,可放置杂物。“禾仓”摆放并无特别规定,室内室外均可(闽东一带则多放在楼上)。置放“禾仓”时,底下要架空防潮。如放在室外,则还需在仓上做一屋顶,以遮蔽风雨”。畲家多以务农为业,种庄稼耕地主要依靠牛畜,养猪也是农家的主要副业,所以畲村几乎家家都建有牛舍、猪圈。所有均与房舍相邻,有的建在院子某个角落,多为木石结构或夯土木竹结构。

    三、室内陈设中的器具

    传统屋内陈设的器具包括卧室用具、厨房用具和厅堂用具等。这些陈设用具以家具为主,用材多使用当地的硬杂木,常见的种类有楠木、杉木、松木等,除此以外,还有竹材、石材等。采用榫卯结构,不用钉、少用胶,榫卯种类繁多,斗拼巧妙,结构坚固结实。在制作上,讲究各部件的方圆、粗细、厚薄的对比统一,既达到结构的稳定又起到结构装饰之用。

    (一)卧室陈设用具:包括床、橱、柜、箱匣及床上用品等。床榻是畲族传统家具中是做工最讲究、体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卧室陈设用具,它不仅仅具有休养生息的功能,更是超越了功能的限制,具有传宗接代、子孙繁衍的内涵。床的形制与结构通常是床凳一副、床片(床板)5块或7块,床片忌双数。床角为厚木板制成,采用镂空雕刻技术,刻有腾龙图案及几何纹样。床上挂有苎布蚊帐,苎布蚊帐是用自种的苎麻线经加工后,织成布,再染成蓝色,其特点是通风透气,蚊虫不易侵入,蚊帐面积大,从床外围罩下。有的床上还配有帐眉,帐眉面为绸布,衬底为粗布,色彩粉红,刺绣图案为人物与花卉,题材有三国演义的故事,东周列国故事,硕果累累的桃树,上下飞翔着蝙蝠,象征“福寿双全”。

    橱柜是畲族传统生活中的主要储藏用具,在传统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主要用于储藏食品和物品,正面有两扇对称门,门边刻有几何装饰纹,門上部采用镂空雕刻有人物、花鸟图案,内用板隔三层,上层有两个抽屉。(如图3)箱匣也是畲族传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具类别,主要用于存放衣服、被褥、首饰品和生活杂物,用樟木制作,正面两扇门用彩绘漆大叶牡丹、小叶牡丹、莲花以及喜鹊、梅花等图案,并有贴塑图案痕迹,手摸有凹凸感。箱两旁皆装铜耳,门中有一对铜锁环,如蝴蝶形,内有一层隔板。此外,卧室还备有妇女常用的镜台柜、苎笼和长柄加盖马桶等等。

    (二)厅堂陈设用具:多为桌、案、椅、凳之类的家具,主要用于年节祭祖和合家聚餐。畲家厅堂正中摆放的是八仙桌,主要供祭祖、待客、饮酒吃饭之用,可围坐八人。多为楠木、松木等硬质木材制作,形态方正,结体牢固,桌面正方形边长90厘米,高96厘米,有的四周彩绘八仙图案,有的四周镂空雕刻有植物、花卉图案。案型家具的尺度大于桌型家具。一般为长方形,无屉、结构与边角的造型因功能用途的不同而不同,并有各种形状的装饰。案主要用于供奉,“上备香炉、烛台等,没有案几桌的人家,多将香炉烛台置于照壁两侧门上方的神龛上,神龛俗称‘神堂”畲族民间椅类家具种类繁多,造型与装饰多体现了民族性与地域性,椅子一般分为扶手椅和靠背椅两类,以扶手椅为例,畲族地区多称扶手椅为“太师椅”,造型特点为整体尺寸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围屏,围屏多为三扇、五扇,靠背一般中间高,依次向两侧降低,靠背多为开窗的高浮雕工艺,雕工精细。

    (三)厨房陈设用具:包括灶台、饭桌、碗橱、水桶、米桶等器具。饭桌居于厨房空间稍大一些位置,造型简洁,桌面呈正方形,有的还配有抽屉,一大两小,桌子四周还配有长凳或短凳,俗称“凳头”。灶台多为土灶,台面上多两个口径大小的铁锅,部分人家另加口小锅,配木制锅盖、木瓢、竹制水勺、洗碗木盆、陶制油瓮、盐瓮等。(如图4)与台面垂直的墙上有一个神龛,是用来供奉灶王、灶婆的。碗柜是存放餐具和菜肴的地方。一般分三层,上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主要是放一些食品,避免受到污染。二层是三组抽屉,主要是放一些日用杂物。最下面一层是放餐具,有两扇通透的推拉门,以利于空气流动,让洗过的餐具水分即时沥干蒸发。畲族厨房大多位于客厅后的半开放空间,在背靠挡土墙一侧还设计了一套精巧的给排水系统,畲民用凿通的竹竿或剖开的竹片将山泉水引入水槽之中,作为生活用水,另外在水槽边还开挖水渠,这样能将生活废水即时排出。有的畲民还分割出相对大一些的用地开挖水池,容纳存水,兼做鱼池,不仅提供了生活用水,还形成了可循环的给排水系统。

    结语

    当今随着建设“小康社会”步法的加快,都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畲族地区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批一批的民居改造与安置工程的付诸实施,使古老的乡村一夜之间换上了新的面孔,人们在享受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让这些浓郁的民族及地域特色的居住习俗越来越远离我们的视线。畲族传统居住文化不仅是畲族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居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畲族传统居住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民居及居住文化内涵,为今天畲族民居和居住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打造地方民族特色居住文化夯实基础,使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历史变迁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保持旺盛的活力。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研究

    罗琦史冰芸摘要: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显著避免来自地杂波的干扰,非常适用于气象领域。文章从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辐射模块方案、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