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景地图及其证史功用浅议

陈仲丹



地图不但有标示地理方位的功能,还有在此基础上再现人类活动及精神文化层面内涵的特殊作用。英国地图学家布赖恩·哈利和大卫·伍德沃德在其《制图史》中,将地图定义为“图像式的再现,这种再现使人们对事物、概念、状况、过程或人类世界的最大事件形成了一种空间上的理解”。①地图与观念文化相关联对揭示人类在历史上的活动很有意义,故而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地图尤其是历史地图。现在的历史教材中通常都会选用一些历史地图,甚而有专门的历史地图册供学生使用,在美国的有些历史教科书中还设置了通过解读历史地图来深化知识探究的栏目。
对“历史地图”的理解实际有歧义,其中一种是指今人绘制的描绘历史活动的地图,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大多是这种地图,还有一种是前人留下的古地图,在历史教材中不时也会露面,但用得较少。名义上两者都是历史地图,但却有古今之别。中国人民大学华林甫教授认为两者的分别在于:“古地图”是民国以前使用传统绘图方法绘制的当时的地图;而现在所说的“历史地图”是指今人以其所在时代的当代地图为底图,依照今人需要,以历史上某一年代或时期的地理状况为内容而编制的地图。也就是说,历史地图有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历史地图既包括古人绘制的,也包括今人绘制的。
本文所要探讨的则是历史地图中古地图的一类,是其中带有图画内容、写景成分、侧重视觉形象表现的古地图。对这类古地图学界尚未有确定的名称,有图画地图、山水地图、写景地图等叫法。笔者斟酌再三,则以绘景地图名之。当然绘景地图也有古今之分,比如今天在旅游景区常见到的手绘地图就是绘景地图,而本文要研究的则是古人留下的绘景地图。
与西方的古地图相比,中国古地图中绘景地图的比例要高得多。美籍华裔学者余定国在《中国地图学史》中就提出中国古代地图研究应回归文学、绘画的观点。他认为,一直到清代受到西洋的影响,中国地图学才脱离视觉与文学学科的传统,成为一门展示的学科。鉴于传世地图中多偏重文字描述和山水画似的地图,他认为在中国地图是图像与文字的融合,地图具有展示与表现的功能,地图不但是实用的工具,也是美观的艺术品,应关注这类地图的艺术性和文学性研究。他甚至提出“地图即画,画即地图”的观点。②有一段史料生动地说明了在古代绘制地图需要具备视觉艺术的技巧:“吴主赵夫人,丞相达之妹,善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云霞龙蛇之锦,大则盈尺,小则方寸,宫中谓之‘机绝。孙权尝叹魏、蜀未夷,军旅之隙,思得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像。达乃进其妹,权使写九州江湖方岳之势。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保。妾能刺绣,作列国于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既成,乃进于吴主,时人谓之‘针绝。”①这讲的是三国时吴国国君孙权依靠擅长刺绣技能的赵夫人为他制作军用地图的事。
囿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绘景地图自然不如现在所用的地图科学性强,地理方位标注也不准确,还不长于表现较大范围的地理状况,对地形地貌主要是用图形而不是符号来反映。但对历史研究而言,绘景地图作为一种史料也有其不可替代的证史功用。因为地图既是表达地理信息的工具,同时也包含着特定的文化或政治观念,可以用做读取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文化观念的窗口,而且绘景地图因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这方面的作用发挥得更为明显。就此可以一道高考题为例:
(北京2012年文综题)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1.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欧洲中世纪和中国地图的功用。说明两种地图所反映的社会思想背景。
答案:欧洲中世纪地图主要用于宗教宣传;中国古代地图主要用于世俗事务。欧洲中世纪地图反映出当时基督教神权思想居于社会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地图反映出中国中心论的思想。(略去后一问)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这样一个视角,不足的是仅有文字描述而未使用地图。
题中提到的T字型地图就属于绘景地图,在欧洲中世纪很常见,是对教会信条和《圣经》内容与观念的图像化表现。这些地图是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常作为漂亮的装饰画出现在书中或宗教场所,但其中地理学的信息相对比较贫弱,因为它们的目的是要解说一种思想,而非描绘地理特征。所谓T字型地图更准确地说是地图史上所说的T-O地图,其基本构形是:地球被一个O形的环海包围,以T形的内部水系分割O之内的三块已知大陆。这个T的一竖为地中海,隔开欧洲与非洲;顶部的一横则由两条河流连接而成,即隔开亚洲和非洲的尼罗河(上题中称为多瑙河)和隔开亚洲和欧洲的顿河。这三个水体或三大洲的交汇点是耶路撒冷,被当做世界的中心。在T-O地图中,T还表现为耶稣受难的样子,头向东(顶部),脚向西(底部),双臂指向北(左)与南(右),东方被置于顶端,因而亚洲在上部。而且T字本身也是基督教十字架的一种象征。可见整幅地图充溢着浓厚的宗教内涵。
T-O地图中现存最大最好的是赫里福德地图(收藏于英国赫里福德教堂)。在这幅地图上,耶路撒冷位于中心,天堂和炼狱分居两端,而传说中的生物和怪物则居于遥远的地带。地图上方将末日审判的场景展现出来,基督和天使在一边召唤人们前往天堂,另一边魔鬼和恶龙领着人们堕入地狱。地图上有1100个地名、象征性图像以及题词,都来自《圣经》和古典文献,将地理、历史和宗教知识荟萃于一图,图上有巴别塔(通天塔)、诺亚方舟、金羊毛、牛头人身的米诺陶、长着角的摩西等图像。
自15世纪末到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制作的地图不仅反映出他们地理知识的进步,在制作技术上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墨卡托投影法的出现,可以用数学方式更准确地计算方位,展开地理空间。1568年,墨卡托为航海家设计了一套特别的投影法用以绘制地图。这种“圆柱投影法”假想地球被围在一中空的圆柱里,其赤道与圆柱相接触。然后,再假想地球中心有一盏灯,把球面上的圆形投影到圆柱体上,再把圆柱体展开;地图的一点上任何方向的长度比均相等,平行的纬线同平行的经线相互交错形成经纬网。
“在欧洲社会中,地图最初只是视觉文化中的一部分,插图画是其力量的源泉。但地图的发展使其逐渐脱离了这一定位,向更重要的角色转变——一个社会日益看重以科学形式出现的观念和权威”。①与欧洲文明的发展同步,地图绘制技术有了明显进步,绘景地图的数量减少。即使还有一些绘景地图,也大多有实地测量的数据为绘图的依据。1500年威尼斯画家和制图师雅各布·巴尔巴里受商人安东·科尔布委托,在木板上绘制了彩色的威尼斯地图。这是一幅绘景地图,从外形看,威尼斯的轮廓像一双交握的手,又像一条巨大的比目鱼。其视角是从西南方向俯视全城,将这座海岛城市的“水城”特征描绘得具体生动,展现了这座文艺复兴时期商业城市的繁荣景象。威尼斯人对大海有特殊的感情,每年都要举行表示城市与海洋结盟的仪式,由总督乘船出海,向水里扔一枚戒指,以表示威尼斯娶大海为妻。而地图中停泊的红色大舟就是总督参加城市与海洋结盟活动的座船。为绘制这幅地图,勘测队花费了近两年时间对城市进行了细致的测量。
16世纪后期,在欧洲出现了一批比较特殊的绘景地图,以扭曲地理特征的方法来表现某种形象,让国家和地区的轮廓变形以屈从于人物和动植物的外形。这种绘景地图又称为“奇巧地图”(Cartographic Curiosities),笔者以为称为“肖形地图”更为合适。这类地图中最为常见的女王欧洲地图,最早出现于16世纪80年代。这些地图的基本样式是一位戴王冠的女子,左手持权杖(或宝剑),右手持插有十字架的圆球。虽然女王的整体形状是指欧洲,但其头部位置是西班牙,通常暗示女王即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麦为其双臂,亚洲在其脚下。这是当时西班牙在欧洲拥有霸主地位的反映,随着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没,也就没人再有兴趣绘制这种地图了。在古希腊神话里,欧洲是以腓尼基国王的女儿欧罗巴之名命名的,而欧罗巴正是被化身为公牛的宙斯带到这片土地上。这类肖形地图的构型便是脱胎于这个故事。这些地图在赋予欧洲以高贵少女品质的同时又掺入基督教精神,那个插着十字架的圆球暗示欧洲拥有上帝借福音所传递的可掌握整个地球的力量。下图示为1581年德国牧师宾廷绘的《女王欧洲地图》。
除了人形的肖形地图外,还出现过动物形状的肖形地图,其中最为常见的是16世纪后期的荷兰狮形地图。在地图上将低地国家(包括今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描绘成一头狮子。第一幅荷兰狮形地图是奥地利制图师艾辛格在1579年设计的。这个狮子形象取自当时被西班牙人统治的低地国家的族徽(奥兰治王室徽记),表示这些国家联合抵抗西班牙统治争取独立的决心。1568年在荷兰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由此拉开了长达80年的争取独立斗争的大幕。1648年荷兰成为独立的国家,领土包括比利时、卢森堡,低地三国构成了“狮子”版图。但随着比利时、卢森堡独立,荷兰也就结束了“狮子”图形的时代。这类地图有很多版本,主图的狮子大体相似,而细部图案却各有特色。1611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狮子”地图是有代表性的一幅。图中的“狮子”面朝右蹲踞,吐舌握剑,上方绘有各个省的徽章。当时正值与西班牙签约12年休战时期,因而其中透射出较多的和平元素。地图右下角全副武装的骑士正在休息,左右两边绘有漂亮的城市景色,一片和睦静谧气氛。
与此类似的还有把美国画成鹰的地图。1833年美国艺术家以撒·摩尔制作了这种地图,土黄色的鹰覆盖在各州的地域之上,鹰脚和鹰爪延伸至佛罗里达州并通向古巴,反映了美国日后的扩张路径。不过这幅地图上的鹰画得有点像鹦鹉,显得文弱。对此制图者有解释,他认为老鹰通常被描绘成随时准备猎食,急于俯冲,要撕裂小动物,“但是在这里,相反的,它掌握了整个国家,没有竞争对手,所以设计成沉着平静的样子,代表着国家自由以及独立主义,散发仁慈温和的气质以及和平的态度”。①因而这幅地图是当时美国人对其国家形象的一种评定:仁慈温和的鹰,与19世纪末凶相毕露的北美鹰鹫形象大不相同。原因一是美国本土当时还有很多未开发的“边疆”,尚不需要对外大规模扩张;二则反映了绘图者的认知,要把美国塑造成崇尚和平的形象。与此相反,俄罗斯在地图上被描绘成章鱼,以表示它的贪婪。它向四处扩张,如同章鱼的触手一般不停地向外蠕动。
肖形地图的主要目的是要体现某种观念,其地图的实用功能有限。16世纪以后欧洲的大多数地图都不是绘景地图,反映出地图绘制在近代科学驱动下的发展。不过在这些非绘景地图中也有绘景的成分,作为地图的装饰描绘一些图景,比如在海中画上帆船和海怪,在大陆的空白处画上丛林和野蛮人。这些附带的图绘也是某种思想观念的反映。德国地图学家克瓦德1600年出版了《地理学手册》,其封面画以不同的女子形象代表各大洲。秉承16世纪肖形地图的传统,一位持十字架的少女王者代表天主教欧洲,被尊于顶部。其右手方、左手方及下方分别是代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女子形象:亚洲虽是王者气象,但体态臃肿,显然不及欧洲优雅、尊贵;非洲是衣不蔽体的半开化状态;美洲则是原始的食人生番。这种区分后来在地图中成为一种不断重复的模式,尽管细节有所不同,但代表欧、亚、非、美各人物的基本特征和暗含的等差观念如出一辙。
随着西方人对世界了解得越多,地图上的人物形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荷兰制图家霍安·布劳为其1662年出版的《大地图集》配有一幅以人物象征各洲的封面画,虽仍有欧洲女王和亚洲女王的形象,但也体现了人种学知识的进步,出现了外观形象较为准确的印度人和非洲人形象,不过在其中还是能体会出西方人的欧洲优越感。在霍安·布劳的画中,唯有欧洲高坐在马车上,代表其他洲的人都步行拱卫她。
在这些地图中还力图以修饰形图绘在地理信息之外附加某些观念意象。在布劳家族出版的一幅亚洲地图(1635年)上,主体部分是近代意义上的地图,而绘景部分则缩减到四周的边框中。图上端展示了亚洲的九个主要城市和贸易据点——坎迪(Candy)、卡利卡特、果阿、大马士革、耶路撒冷、霍尔木兹、班腾(Bantam)、亚丁和澳门,而两旁的边框各展示了五幅长方形的画,画中每对男女的着装都代表了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制图者曾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担任水文地理学家,可以了解到公司搜集的各种地理知识,也就能在地图中绘出东方异域的各种场景。
相关文章!
  • 中山装“政治含义”考辨

    薛伟强+汤文近年来,有关中山装的三民主义、国之四维、五权宪法等政治含义流传甚广,已成为高中历史课堂甚至社会上流行的“常识”。然研读相

  • 论八一三事变前在长江流域的日

    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日本海军陆战队在长江流域进行了长时间和大范围的活动。它分为普通和特别两种类型:前者由日舰水兵临时组成,用

  • 要注入新的观念

    无论是从抗日战争史的角度还是从中日两国关系影响的角度,南京大屠杀都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对此,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