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刺绣“堆绣”的艺术特征分析

    李正周

    

    摘要:堆绣是彝族纳苏支系独具特色的—种刺绣技法,是彝族传统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是“手工刺绣”和“浮雕效果”。在国务院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堆绣工艺独特的手工艺术特质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文章从堆绣的本体研究出发,结合当下新形势,对堆绣工艺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深度挖掘,力图通过分析其针法特点、图案题材、形态特征及色彩搭配,来揭示这种传统刺绣工艺的艺术特征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彝族堆绣 刺绣针法 工匠精神 图案 色彩

    引言

    彝绣是中国传统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绚丽的色彩、多变的针法和寓意丰富的图案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彝族的支系众多,仅楚雄州内就有13个支系,分别为罗罗濮、纳苏濮、诺苏濮、俚濮、米切濮、撒尼、葛濮、水彝、格苏濮、米撒濮、阿车、山苏、纳罗,由于各支系的分布情况不一样,并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刺绣针法、图案、色彩等各具特色,形成彝族刺绣艺术百花齐放、璀璨多姿的局面。

    “纳苏又称尼苏,他称黑彝、罗武。唐初一代分布于武定、禄劝一带,汉文献称之为‘俭望蛮”。彝语里面的“纳”指深,意为黑色、乌色,因此,双柏一带的纳苏服饰常常喜欢用黑色或者深色的底色做底,再进行刺绣,因为深色明度较低,为了增强刺绣图案的艺术效果,多采用纯度较高的色彩进行刺绣,产生一种对比强烈、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彝绣的保护、传承和图案的创新设计,对彝族刺绣针法的研究也较少,堆绣的研究就更为缺乏,有关堆绣艺术特征的分析,目前正处于空白。2016年12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由于堆绣针法的特殊性,目前堆绣只能以纯手工刺绣来表现,刺绣艺人在刺绣过程中注重细节、严谨专注,一针一线凝聚着真情与汗水,可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才创造了美轮美奂、超乎象外的刺绣作品。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指导思想下,深入分析堆绣的艺术特征,有助于研究该工艺的文化内涵,更利于彝族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发展。

    一、堆绣及其针法特点

    彝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SN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考古学家从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部分^物形象的衣服上就发现了刺绣花纹的形象。元明清时期,刺绣即在彝族妇女中盛行,刺绣质料增加,刺绣纹样和图案色彩更加丰富。彝族支系众多,彝族妇女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刺绣技法,如平绣、岔针、锁线、打籽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支系的刺绣技法相互交融,形成了刺绣技法的多元化发展,其中,尤其以流行于双柏县大麦地和安龙堡的彝族纳苏支系独创的“堆绣”工艺别具一格。

    彝族堆绣并没有出现堆、贴技法,主要以手工刺绣为表现手段对图形进行立体式的塑造,其基本特点是手工刺绣和浮雕效果(如图1)。具体看来,堆绣的针法主要有3种:第一,扣花绣,顾名思义就是环环相扣之意,扣花绣是堆绣针法里面较为常用的一种,绣法相对简单,其基本针法特点是第一针从布料背后穿出,在相应的位置绣下第@t,针线不拉紧,然后第三针从前两针的线中穿过,再绣第四针,依次类推。扣花绣主要用来表现作品的外框、花纹的茎叶和图样轮廓线,与布料形成一种虚实的过渡关系。第二,堆花绣,该绣法是彝族堆绣工艺里面最主要的针法,同时也是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针法,是堆绣针法的精髓。其针法特点是第一针从布料下面穿刺而出,左手压紧绣线,针从线的下方穿过,缠绕一圈,从面料上面刺下,针不穿完,约刺入三99Z--,再根据图样的需求,水平穿刺而过,线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结。该绣法针脚密集,主要用于表现图样的核心部分,如花蕊、花瓣,刺绣过程中要注重针法齐整,在线与线的交缠中形成一种立体感和秩序感,并根据图样色彩的变化选择适合的绣线,表现色与色之间的一种过渡感,绣品具有色彩分明的层次感。第三,装花绣,也即“装点花纹”的绣法,该绣法在堆绣工艺早期较为常用,目前较少使用。按该绣法的针法来看,属于平绣针法,主要是用来表现图案的中心部分,行针根据图案的内部结构特点,注重绣线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二、图案题材及文化内涵

    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以“观物取象”的造型手法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图案形态。彝族纳苏支系的堆绣图案题材主要分为动物类、植物类为主,几何类图案为辅。动物类图案主要有鸳鸯纹、喜鹊纹、鱼纹、狗纹、蝴蝶纹等;植物类图案主要有菊花纹、莲花纹、牡丹花纹、马缨花纹、石榴花纹等;几何类图案较少,一般出現在边角的装饰中,不会作为主体花纹出现,代表性的主要有犬齿纹、太阳纹。

    纵观彝族纳苏堆绣的题材,无论是服饰,还是日常的绣品,最常见的是动物和植物纹样的重构,图案寓意多以表现吉祥主题为主,鲜明地传递了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期盼,真可谓是形意兼备(如图2)。比如凤凰纹、牡丹花纹、石榴纹的重构,简明的传递出幸福安康、花开富贵、多子多福的含义,石榴因其“多籽”,故取谐音“多子”,反映的是人们对繁衍后代、子孙兴旺发达的诉求,具有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再如鸳鸯、莲花、莲子、鱼的组合图案,鸳鸯代表爱情,莲花代表纯洁,莲子代表多子,鱼则象征鱼戏莲叶间,图案以代表性的视觉符合来传达出彝族人民对纯洁爱情、多子多孙和自由生活的热切期盼。近年来,受汉文化的影响,在题材上更趋于广泛,许多汉族的吉祥图案也被融入到堆绣图案的创作中去,出现了一些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刺绣作品,如“莲年有鱼”图案,图案由莲花和鱼构成,以“莲”代表“连”,以“鱼”代表“余”,传递出“连年有余”的吉祥寓意,反映的是彝族人民对富裕生活的祈盼和美好祝愿。图案题材是彝族各支系刺绣艺术互相区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信息时代,交流、学习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并且随着汉文化的逐步渗透和影响,堆绣图案的题材也不断变化和丰富。

    三、图案的形态特征

    形态,是指事物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引申为一个物象“形、意、情”的高度统一。堆绣图案的形态相对色彩或题材来看,略显单一,其主要以具象形态为主,抽象或半抽象形态较为少见。具象,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为“具体的形象、物象”,在造型艺术中指一种对客观物象的描摹及再现,其形态直观、通俗、易懂,能清晰地传达作者的意念。

    堆绣的具象形态体现了纳苏人民热爱自然、尊崇自然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基于这样的生活哲学,堆绣手工艺人才创造了如此丰富和瑰丽的图案形态。第一,单独纹样的空间维度。如蝴蝶纹样、马缨花纹样,在表现过程中力求全面去展现物象的特点,并通过堆绣去塑造物象的立体感,体现出一种三次元的空间特点。第二,性感的曲线形态。威廉·荷加兹在他的名著《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一些很美的形式,如果用得不当,也往往会显得令人厌恶,”由此,他作为一位画家,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对线条的“合适”进行了分析,提出波状线是“美的线条”,而蛇形线是“富有吸引力的线条”。因而,曲线也被称为最性感的线。堆绣图案多以曲线来表现,这主要是由于针法的使然,刺绣过程中穿插、缠绕的方式只能以曲线来表现,因此,形成了柔婉、曲美、律动的灵动形态。第三,半抽象与抽象的情态合一。郭沫若曾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点明衣裳的符号属性。从符号学上来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理论对解读“符号”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堆绣的形态能称之为“符号”,在于其既有“能指”的形式或形状,还有“所指”的文化、思想和情感。堆绣图案中经过提炼、抽象的犬齿纹与具象的自然物象产生对比,既丰富了图案的形式语言,又传递出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的宗教语义,还体现了纳苏支系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

    四、图案的色彩特点

    大部分的民间刺绣都会使用绚丽的色彩来烘托内容,如元谋小凉山、牟定的彝绣图案,通过色彩的色相对比、面积对比等色彩对比方法,视觉冲击力较强,展现出热烈奔放的美学特征,但在内部色彩的处理上,常采用“岔针绣”的技法,即“用不同色彩的绣线边绣边穿插,多用于面的过渡、转折处,其目的在于调和两边的色彩对比,使其自然过渡,并产生一种色彩渐变的美感”,这种渐变显得柔和,在视觉上更为和谐。

    楚雄彝族堆绣主要分布在双柏县大麦地镇和安龙堡,其服饰主要为蓝色为底,在衣襟、袖口等处绣以精致的图案。堆绣非常注重图案色彩与底色的对比,经常采用蓝色、黑色、白色等为底色,图案主要采用暖色调,形成一种强对比的色彩关系(如图3)。堆绣图案布局有两大特点,一是虚实相生,具体表现为主题图案元素的“实”和背景颜色的“虚”,这种布局形式容易形成视觉焦点,并结合色彩的冷暖对比来提高绣品的视觉冲击力;二是疏密有致,主要指图案元素的疏密关系,并且与大面积的底色形成黑、灰、白的色彩明度变化,使绣品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展现出堆绣艺术的奇巧浪漫。此外,绣品的边缘部分经常采用“锁边绣”的方法,“锁边绣”由早期服饰布料、绣片之间相互缝合发展而来,现已发展为一种独特的刺绣装饰技法,其针法主要采用平绣、斜线绣的技法来表现,图样多为犬齿纹,但有的时候没有任何纹样,针脚密集、结实,能对绣品起到很好的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结语

    彝族堆绣的工藝特点使其暂时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因而纯手工的堆绣产品显得弥足珍贵。如一件小孩的裹被,绣制时间长达数年,并且绣品针法活泼,绣工精细、匀整,针脚细密,图案题材广泛、秀丽典雅、色彩和谐,物象造型生动、独具异彩、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彝族妇女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使这种古老的工艺在不断流变的历史长河中得以不断的发展,展现出—种美轮美奂、如梦似幻的意境美,也造就了具有浓郁彝族文化特色的霓裳华服”。在堆绣的创作过程中,体现着彝族纳苏人民的造物思想、审美情趣、文化内涵,而纯手工的表现,更凝聚了人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在表现过程中,追求针脚的规整、规范、精致,真正的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刺绣的图案、色彩象征着纳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幸福的期盼、对未来的祝愿,这些需求是正当的、良善的,因而又具有丰富的伦理思想。造物是为人的造物,堆绣满足了纳苏人民的现实需求,创造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堆绣的艺术特征,利于我们解读这种传统刺绣工艺的文化内涵,并展现其当代价值,使其在彝族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研究

    罗琦史冰芸摘要: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显著避免来自地杂波的干扰,非常适用于气象领域。文章从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辐射模块方案、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