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的探讨

    吴惠燕 黄树清

    

    

    

    摘 ? 要: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控制学生思路的思考方向,因此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十分重要,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探讨,总结出有效提问的四个原则,并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问题;认知发展区;知识建构

    1 ?问题的作用

    从学生的角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利用认知冲突设置问题,或利用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思考中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堂的角度,一节完整的物理课堂包含着多个知识点,问题可以使教师的授课节奏具有连贯性,将学生的思路带上教学节奏从而有效学习。因此如何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就成为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方向。

    2 ?设定问题的原则

    2.1 ?以学生的认知发展区为基础

    认知发展区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认知区域,问题的内容和难度只有在认知发展区内才能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促进作用[ 1 ]。因此,在设定有效的问题前,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课前的认知情况,同时明确教学目标,结合两者进行分析比较,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在学生认知发展区内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以光的色散的教学片段为例,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已经了解到光经过不同透明介质时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学生了解光的色散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透过三棱镜的偏折程度不同而出现的现象,但光的“偏折程度”的说法对初中生而言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在为教学目标设定问题前,应该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补充“偏折程度”的概念,才能使问题具有有效性。

    教师展示如图1所示,提问:光线如果没有经过三棱镜应该沿着虚像的方向传播,那么经过三棱镜越是远离虚线的单色光,偏折程度是越强还是越弱呢?让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偏折程度”的说法。再进一步提问:从图像中单色光的分布,我们可以总结出哪种颜色的光的偏折程度最强?哪种颜色的光的偏折程度最弱?再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出光的色散的原理。以上问题的设立在“偏折程度”的基础上,只有先在学生的认知区域内建构“偏折程度”的知识点,才能使学生进行思考。

    问题的设计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否则会超出学生识别问题的能力范围,教学就失去了有效性,因此在教学设计前,全面把握学生的课前认知情况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

    2.2 ? 紧扣物理生活

    杨振宁说过“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 2 ]。问题的构建需要以学科知识为基点,在生活中寻找到相关的物理现象,两个要素需要相互交叉、彼此支撑,缺乏生活物理的问题显得片面且脱离了物理学科本身的意义,缺乏学科知识的问题在课堂上毫无教学效果。

    以光的色散中三基色的教学为例,大多数教师是通过直接讲授的方法,但这一点其实也是可以通過对观察生活、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探讨并发现总结,见表1。

    在教学中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结合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时主动地构建内在知识结构,对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 3 ]。科学源自于对大自然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物理学科的美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识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 引导性提问

    在教学中提问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使学生感到困惑,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学生能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而做出猜想,从中充分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光的折射的片段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如图3所示:光的传播路径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发现一条反射光线,另一条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反射所遵循的规律,进一步提问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吗?它会遵循哪些规律?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学生的思路便会如图4所示进行转化思考,提出问题。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提问、猜想。这个过程教师起到对学生有效思考的监督作用,使学生更高效地进行主动实验探索,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迁移能力。

    3 ?结束语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的一门基础的分支学科,它源自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还原到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自主地构建知识结构。因此,有效的提问在教学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需要教师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姝颐.解释学思想阐释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5):27-30.

    [2]杨振宁.杨振宁文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08.

    [3]邢红军,张抗抗,胡扬洋,等.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要求:反思与重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2):93-96.

相关文章!
  • 螺旋藻的保健功效及其应用

    洪翔宇摘要:螺旋藻作为一种低等的藻类植物,近年来在人们眼里却逐渐居于一个高深的地位,因其拥有非同一般的营养和保健效果,它被商家称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一道竞赛题的几种解法

    沈南杰物理之趣、物理之难,都源白于物理问题中诸多方面的深刻内涵,在物理竞赛的范畴更是彰显了这一特征.多角度思考问题是让学生理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