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网络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信息化教学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很多学校和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挑战,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何去何从?本文谨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谈谈如何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作文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资源 网络环境 语文课堂 作文教学

    随着网络的大众化、普及化,课堂教学也由“多媒体教学”趋向“网络教学”。网络,更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作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那么,借助网络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写作水平极为重要。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好作文教学呢?

    一、要充分享用网络上的无限的甚至爆炸的信息,解决“米”与“源”的问题

    事实上,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升学的压力更是不小。让他们“行万里路”是办不到的,让他们去“读万卷书”也不切合实际。但让他们走进网络世界,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让视野变得宽广,让生活阅历变得丰富多彩,却是完全有可能的。凭借网络,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按照主题词、关键词进行网上快速检索;指导学生对搜索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快速阅览、筛选、复制、排列、归类;帮助每一个学生按照一定的主题或一定的形式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其实,帮助学生建立写作资料库的过程,也是一个专题式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将会获得无尽的收益。

    二、要充分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网络环境优势,解决作文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

    多媒体的使用,可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使“静态的”事物变成“动态的”,甚至是“现场的”。作文指导课上,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刺激的机会。如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和动画;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和逼真的音响效果。交互式操作则更是发挥了学生的耳、眼、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学生作文时,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设计版面,配上合适的剪贴画,使作品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表达形式,使写作成了一项极富趣味性、挑战性、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进行作文评讲时,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的“屏幕广播”途径,实现全班同时研究某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将作文显示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教师和学生一起修改:可以对文章的具体词句进行点评,也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单独评点和修改指导,或通过单机对话,或通过电子邮件,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还可以发动学生相互阅读批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要充分利用网络易于发表、便于交流的优势,解决学生作文发表难和一人评价、读者惟一的问题

    作文发表的意义谁都明白,但在传统媒体的报刊上能够发表文章的学生却是屈指可数。而网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作文,民主公平,机会均等;让学生的作文拥有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读者,文章优劣得失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即时提交作文,并能马上在屏幕上反映给全班学生看,互相阅读评改,还可以开展投票评比活动。目前,有条件的语文教师都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开辟了作文教与学的专栏,设有发表园地、习作簿、指导站等各种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栏目。有些报刊编辑也能主动参与到有特色的网站中来,发布约稿信息,主动评点作文,选用优秀习作。有的教师还请优秀学生出任有关版的主编,让他们主持栏目,充分发挥“小先生”的榜样作用。学生一旦把作文贴上网页之后,他的心就跟着网页走了,他会时刻关注自己的那篇文章有没有人看:没人看,他急,马上修改,再发;这篇不行,再贴一篇。点击率有了之后,还关心跟帖如何评价:评价好,就感到开心;有中肯的意见,便欣然接受;有不同的意见,便立即展开讨论和交流。当然,他还希望有编辑部的老师能看中并录用他的文章。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借助网络的有利条件,不断地开辟新的项目,提出新的课题,举办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如网络作文大比武、网上辩论赛、网上作文专题研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任云霄,新疆农十师北屯高级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巧用希沃白板 提升英语核心素

    宋艳萍摘 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程度是衡量英语教学效果的一把尺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抓手,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

  •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

    钱娟群文阅读,即由一篇“升级”为多篇,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基于课文去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实现向课外多方向的拓展、整合,这样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