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旅游是人类彼此间交流的媒介

    李应芝?龙燕萍

    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主体的多样化,使得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阶层、社会角色的群体在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这一平台得到交流的机会。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体验交流是一种具有群体性、逆反性、神圣性和世俗性等特征的情感状态,它对构建和谐、生态、文明的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调查,现如今梵净山佛教文化苑接待的旅游主体来自各个社会阶层、各种社会团体,旅游方式有自驾朝圣、团体朝拜、佛教文化观光、佛教文化研究、佛教文化探知等。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主体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旅游主体对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的需要层次从单纯的宗教朝圣向以宗教文化内涵体验为主、宗教朝圣为辅的深化,是人类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一种升华。笔者从以下几个层面剖析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者群体体验交流的行为过程,揭示旅游是人类彼此间交流的媒介,其本质是一种交换行为。

    一、旅游者与东道主之间的旅游体验交流

    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中旅游者和东道主都进入一种与日常生活相分离的生活方式,旅游者在参与东道主提供的旅游生活模式的同时为东道主带去其本文化。东道主对为何这一旅游资源能吸引旅游者,旅游者为何要选择这一旅游资源的认识,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需要形成的派生共识——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能够为旅游者提供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场域,让旅游者作为平等的“自然人”相互交流,包括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的信仰、认知、态度等方面的情感状态,主要表现为对“梵天净土”的宗教文化内涵和宗教文化精神的体验认同心理。

    二、不同旅游者之间的旅游体验交流

    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主体的多样化,使得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阶层、社会角色的群体在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这一平台得到交流的机会。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的现代旅游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群体。

    (一)佛教信仰者群体

    佛教信仰者之间有宗派信仰差异,然而在旅游期间他们会跨越日常生活中宗派差异的禁忌,“一心向佛”,虔诚地朝拜。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佛”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宗教文化内涵和宗教文化精神所能发挥的功能对他们而言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让他们对“佛”的信仰更加坚定,对不同宗派信仰也更具包容性。尽管梵净山的弥勒道场说曾受到浙江奉化和云南鸡足山的弥勒道场说的挑战,这些学术“真实性”争论并不影响信仰群体的朝圣。因此,“神圣性”是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中的信仰群体之间最主要的体验交融,他们的虔诚态度和相对严肃的宗教朝圣仪式行为贯穿整个旅游过程,实现他们信仰和心理上的满足,甚至是获得重生之路。

    (二)佛教信仰者群体与非信仰者群体

    弥勒是“大慈菩萨”、未来之佛,人类社会民间对“大慈”的敬仰之情并无关乎是否是宗教信仰者,而与社会给予人性本身所具有的慈、善观念和情感紧密联系。信仰者群体和非信仰者群体在“弥勒净土”旅游过程中,以“旅游者”的“新身份”处在平等、单纯的关系状态中,抛开世俗的身份和等级偏见,毫无芥蒂地对宗教文化内涵和宗教文化精神的认知进行交流。信仰者向非信仰者分享其宗教情感,非信仰者与信仰者交流宗教情怀,相互达成对佛教的人文关怀,信仰者的信仰获得非信仰者的社会支持,非信仰者感受信仰者信仰世界的神圣性。

    (三)非佛教信仰者群体

    非信仰者选择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大多是“慕名而来”,无论非信仰者群体出于何种旅游动机选择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旅游过程中以旅游者的“平等身份”共同交流佛教教义中的“因缘聚散、因果轮回”的人生哲理,共同欣赏佛教寺院、殿堂等建筑和佛像等佛教文物,共同感受佛教文化生态,共同享受这片净土带来的内心宁静和安祥,净化自己的心灵。

    三、同一旅游者个体内部的群体性旅游体验交换

    旅游者选择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大致是一个“离开日常生活——佛教文化旅游——回到日常生活”的过程,经历“自我——他者——自我”的倒换。每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需要可能大相径庭,但这种“反结构”的经历和“逆反性”体验是共通的,在旅游过程中的生活方式远离日常的繁琐,超越日常生活中各种约束的限制,完全可以按自我的需求与作为“他者”的梵净山佛教文化进行平等的交流。此时的烧香拜佛与是否信教无关,是一种超脱的个体本能行为,也是一种个体自我包容度的拓展。

    四、结语

    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体验交流是一种具有群体性、逆反性、神圣性和世俗性等特征的情感状态,它对构建和谐、生态、文明的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角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等各种身份的群体提供了一种平等交流的渠道,创造一个肯定彼此文化相对价值的平台。其次,它从情感体验的层面拓展了不同群体的文化包容性,为世界多元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域,维系多元共生的文化格局。再者,它为世界和平的维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充分肯定“他者”文化的价值的同时获得他者的肯定。

相关文章!
  • 论如何有效解决当前烟草行业残

    袁江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166-01摘 要 本文对烟草行业当前仍然残余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

  • 为女性职业教育而创办的直隶女

    王贞本文第一张老照片(图1)是一名19岁女子的毕业证书。照片中的女子在河北省立北平女子职业学校初级缝绣科3年学习期满,成绩及格,于194

  • 隐形人

    殷贤华张小明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国土局,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考公务员,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容易呀!张小明大功告成,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