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系列课程的构建

    余淑芬

    

    摘 要: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部分,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仅限于一些笼统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课程研究。因此,本文以课程为基地,力图构建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系列课程。

    关键词:小学生 问题意识 系列课程

    引言

    问题意识也称为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要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而问题解决是实践创新能力之一,问题意识则是问题解决的基础。爱因斯坦也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部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开启思维的潜能。

    但是,纵观小学阶段的教育,大部分学校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研究也仅限于一些笼统的方法,没有明确的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方法和流程,也没有具体的课程研究,即使有些学校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但也因为缺乏相关课程资源而无从下手。因此,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和构建了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系列课程,旨在以课程为基地,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课程目标

    總目标:本系列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做一个“敢问”“善问”并会解决问题的人。

    认知目标:认识到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了解问题的类型和常规问法以及“好问题”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提问的好时机。

    情感目标:体验提问的乐趣,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

    能力目标:尝试找到和克服内心“不敢问”的原因,学习提问以及解决疑问的方法和技巧,并在活动中提高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体系

    本课程包含三个主题内容,分别是:做一个“敢问”的人,做一个“善问”的人,做一个会解决问题的人。(参见表1)

    做一个“敢问”的人:本主题包含两次课程,主要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由学生通过自我觉察和小组讨论,找出平时“不敢问”的原因,并尝试找到克服的方法。

    做一个“善问”的人:本主题包含五次课程,主要内容为通过小组探讨,让学生了解问题的类型和常规问法,并认识到“好问题”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提问的好时机,并通过实践体验提问的乐趣,提高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做一个会解决问题的人:本主题包含两次课程,主要内容为通过小组讨论、实践和分享展示,让学生学会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见表1

    三、课程实施

    本系列课程可以以心理课、综合实践课形式进行,也可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根据心理课堂的特点,每节课都从热身活动环节开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敢问”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形式以小组讨论、实践为主,辅以教师讲授和引导。

    本系列课程原则上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可适当挑选其中部分课程进行修改后进行教学,如“做一个好奇宝宝”这部分内容是可以在低年级进行教学的。

    结语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部分,除了参考本系列课程外,还应该在不同学科中进行渗透,不同学科教师应该首先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共同认知,并在日常课堂和与学生的交流中鼓励学生提问,肯定学生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真正培养起来。

相关文章!
  • 浅谈群文阅读在初中班级建设中

    代婧摘 要: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的思想和实践。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群文阅读与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策略

    陆亚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鼓励低年级学生将心中所想、要说的话以文字形式写出来。从这一点看小学低年级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