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

摘 要 唐修《晋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由唐初贞观年间房玄龄等二十余人修撰而成。由于受到唐初骈体文风盛行的影响,唐修《晋书》的部分内容采用骈体行文。从唐代开始,历代学者对此多有评价,其中刘知几等学者对史文用骈持否定观点,而这多因他们对骈文的偏见所致,故打破个人的固

耿昕+郭永虎摘 要 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历史文本总体勾勒出美国主流媒体视域下的中国西藏图景。其涉藏报道倾向、议题设置被深深打上了浓厚的东方主义情结。《纽约时报》给美国民众提供了西藏的最初印象,即产生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效应,《纽约时报》构建的西藏形象对西方关于西藏的认

摘 要 鸦片战争前,中国行商对外商的欠债问题是困扰清政府并影响中外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清政府为维护天朝体制,积极清偿行商债务,先后采取了查封变卖行商家产抵欠、官员垫付、保商摊赔、行商联保偿付等政策措施,但由于未触及造成商欠的根源而不见成效。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清政府政策

摘 要 庇隆时期阿根廷工人阶级对铁路国有化的期待、阿根廷民族主义者及激进党对庇隆执政初期铁路政策的反对和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对用英镑结余购买英资铁路的坚持,是1948年阿根廷外资铁路国有化实现的三个主要推动因素。因此,1948年铁路国有化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民族主义

摘 要 《1978年美国印第安人宗教自由法》的制定和颁行,对美国印第安人争取和维护自身宗教信仰及其自由实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美国印第安人利用这部法律诉诸司法实践积极为自身争取宗教自由权利,这一过程生动而鲜明地彰显了信仰与理性在当代美国社会场景下的冲突和对话,从而丰富

摘 要 胶济和津浦铁路通车,济南即成为山东主要铁路枢纽,城市外部空间由此极大扩展,形成了广阔的商业腹地,并与全国主要港口建立了稳定联系。城市内部依托铁路开辟了商埠,城市商业中心转移到车站附近。城市人口中依靠工商业就业者占了重要比例,同时学生数量众多,外地到济南就学者

摘 要 山西境内煤炭资源丰富,但直到20世纪初,为适应华北港口、新兴城市以及近代工业对于煤炭的强大需求,依靠新兴铁路运输,山西近代煤矿业才开始兴起,近代化进程加快。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发展颇为艰难,致使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未能大规模开采,这不仅影响了山西煤矿业近代化进程,

江沛+李海滨编者按: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与铁路的关系非常密切,铁路的修建使铁路沿线的城市特别是一些主要铁路枢纽,逐渐脱离了传统交通如水路、海路的制约,促进了这些城市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城市空间的扩展。特别是因铁路之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一些城市如唐山、济南、郑州

[摘要]演抗战时期,沦陷区有大量学生到日本留学。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开始对战时留日学生进行甄审。国民政府开展留日学生甄审是想战后在教育界重塑政权合法性,重振教育权威,以寻求留日学生对国民政府的认同。同时,留日学生甄审也是在战后社会对节操和德行大肆张扬的背景下开展的

[摘要]演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兵役法制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兵役母法《兵役法》的制定与修订;兵役实施法规如《兵役法施行暂行条例》《战时征补兵员实施办法》的确立与变更;为保障兵役制实施的诸如《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条例》《妨害兵役治罪条例》等兵役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虽然,战时国